東野圭吾挑戰懸疑小說的極限,《惡意》到底從何而來?

如果說《白夜行》是因為愛而粉身碎骨,那麼《惡意》則是因為恨而萬劫不復。一直以為,知道兇手是誰,偵探故事就該結束了,但東野圭吾的《惡意》卻徹底顛覆了推理小說的傳統,用手記敘述的方式呈現一個峰迴路轉的故事,讓人意外萬分。

東野圭吾挑戰懸疑小說的極限,《惡意》到底從何而來?

兇手的手記

故事始於暢銷書作家日高邦彥的命案,從現場佈置、兇器、作案時間來看,這明顯是一宗臨時起意的兇案。而作為發現者之一,又是日高兒時好友的兒童文學作家野野口,就整個命案事件記錄了完整的手記。

在加賀刑警的一連串抽絲剝繭下,野野口終於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那個所有命案都必須存在的“犯罪動機”,他卻緘口不言。然而,在加賀再次擺出的“真相”面前, 野野口寫下了“兇手的自白書”。

手記敘述是用第一人稱視角來闡述的,讀者很容易產生代入感。從野野口的手記中,我們看到一個黑化的日高邦彥,一個自負高傲、強勢無理、卑鄙自私的偽暢銷書作家。同時,我們也看到一個瘦弱可憐的野野口,一個充滿才華、內心矛盾、忍受威迫的影子作家。

東野圭吾挑戰懸疑小說的極限,《惡意》到底從何而來?

刑警的手記

加賀恭一郎是此次命案的調查刑警,他是野野口的前同事,或多或少,心中對野野口存有一絲顧慮和懷疑。他很快便識破野野口的不在場證明,鎖定兇手。然而,野野口卻閉口不提犯罪動機,而一切的證據都讓他確信野野口是日高的影子作家,而且跟日高的前妻有染。

野野口的“自白書”跟加賀的推測一樣,但一遍又一遍地翻看野野口的手記,加賀卻覺得越發不對勁,甚至感覺頭皮發麻,背脊發寒。加賀狠下心去調查野野口和日高的過去,發現這一切竟然是一個莫大的騙局。

所有證明野野口是日高影子作家的小說手稿,都是偽造的;所有揭露野野口和日高前妻外遇的物件,都是捏造的;所有說明日高利用殺人未遂事件威迫野野口的證據,都是假的;野野口大費周章去做這些事,只為讓日高死後仍身敗名裂?這是何等的恨意,才會讓人走入此等深淵?

東野圭吾挑戰懸疑小說的極限,《惡意》到底從何而來?

惡意從何而來?

加賀的深入調查揭露了野野口和日高過往的校園暴力事件,從另一個側面揭示了“惡意”的來源。讓我們意外的是,野野口和日高並非暴力事件受害者和加害者的關係,而是反過來,野野口是加害者,日高是受害者。加害者對被害者的惡意,到底從何而來?“因為看他不爽啊!”——讓人心驚的回答。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恨意?野野口從小被迫成為日高的“好友”,他自傲,看不起日高這樣的鄉下小子;他懦弱,加入校園暴力加害者陣營,對日高拳打腳踢;他恐懼,被日高看到他協助惡人強暴女生的照片;他嫉妒,看著日高成為暢銷書作家,自己卻默默無聞;他自負,無法忍受日高在經歷這麼多事情後,仍給予自己親切的幫助。這一切,醞釀了所有的“惡意”。

正如書中所說:“校園暴力令人害怕的並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加害者身上所散發的負能量。從未想過這世上竟有這樣的惡意存在。”為什麼會看別人不爽?因為別人身上有自己所沒有的,有自己所渴望的。

東野圭吾挑戰懸疑小說的極限,《惡意》到底從何而來?

東野圭吾曾說:“一旦發生命案,一定存在每個人都能接受的動機嗎?”這本書的重點是犯罪動機,以及動機背後的惡意。無邊的惡意,深不見底,有如萬丈深淵。而人性,從層層恨意中透露出來,讓人不寒而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