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出」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當我們需要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時,比如游泳、自行車,大家都知道該怎麼做:

反覆的練習就可以了

「輸出」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即使是需要比較艱深知識的技能,練習也是不可避免的。

研究生階段的課程中學過很多數據建模、處理分析的方法。但我能夠掌握的只有自己需要頻繁使用的那些。

剩下的方法即使有印象,真需要用時,還是要翻出課件從頭梳理。

所以說,學習技能的最好方法永遠是練習,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輸出」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但是把「技能」替換成「知識」的時候,我發現很多人都本末倒置了。

死磕書本並不是學習知識的便捷途徑,道理和前面講的一樣,知識也是需要「反覆練習」的。

輸入只能算機械的複述,輸出才是練習的過程。

如何輸出知識呢?

把你讀過的書,看過的文獻,寫成文章,做成PPT,講給別人聽。

別人聽明白了,你就忘不掉了。

從本科時候,我就開始有意識的培養這樣的習慣。

說實話,我是個比較偷懶的人,自己反思一下,讀過的文獻並不算多,但只要碰到有意思的,都會寫下來。

如果主題有趣,可能寫成幾千字的科普文章,單篇文獻如果有價值,就寫成一二百字的微博

「輸出」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從博客、人人網時代到現在,這些東西零散的分佈在不同的平臺上,但是沒有關係,這些深度加工的內容已經在我的大腦中形成了知識網絡,比任何一款文獻管理軟件都要更有用

之前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文獻聯想的能力這麼強,總能夠快速的定位到所需的概念或者文獻。

這是因為遇到問題馬上就能想到,這個東西我寫過,自然比別人更知道到去哪裡檢索。

「輸出」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上大學的時候,老師經常上課給大家分小組,然後每個組輪流去講一個單元。

「輸出」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當時我想的是,這些老師也太 TMD 的偷懶了。

但是過幾年再往回看,發現還能稍微有點印象的知識都是這些自己認真檢索過資料,整理過教案的內容。

所以大家真想要學什麼,一定要樂於當老師,學會了馬上就去給別人講,輸出才是最有效的提升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