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泰晤士河畔挖掘倫敦歷史

沿著泰晤士河畔挖掘倫敦歷史

倫敦是一座歷史與現代結合的城市,不僅有歷史悠久藏品豐富的博物館、上演著各種劇目的大劇院,也有燈紅酒綠的酒吧和大型時尚購物中心。我們有各種方式來探尋這座多變的城市,可是佯裝印第安納·瓊斯 (Indiana Jones) 業餘淘寶,淺尋首都歷史則更為樂趣橫生,更不用說這泥濘的河道。

無論在現實還是在小說中,發生在倫敦泰晤士河畔的故事數不勝數。兩千多年的人類生活習慣,如傾倒垃圾向船外扔東西,對於來到河岸的遊客來說是一件好事。如果你是歷史愛好者,那麼通過這些數世紀以來潮漲潮落沉積的殘餘碎片來探尋倫敦歷史,則充滿刺激和挑戰。這介於考古和拾荒之間(通常這是那些找尋有價值歷史物品的孤獨挖掘者和使用金屬探測器的人的追求)。首先,你可以合法的將找到的寶貝帶回家。

博物館

倫敦港區博物館的藏品囊括了從鐵器時代到羅馬佔領時期、從中世紀倫敦到酷不列顛文化時期的等兩千件人類在倫敦的聚居物品。在穿上雨靴花費數小時徜徉在倫敦港區博物館(http://www.museumoflondon.org.uk/docklands/) 之前, 遊客可以跟隨視頻嚮導託尼·魯濱遜 (Tony Robinson)(英國最受歡迎的考古電視節目《時間小隊》的主持人)栩栩如生的解說,遊歷倫敦,瞭解泰晤士河如何將倫敦從一個河邊小鎮塑造成如今的繁華首都。玻璃箱中陳列著發掘出的各種物品,有羅馬硬幣和海軍軍官的衣服釦子等。一定不要錯過《萊茵貝克長卷》,這幅畫作展示了從倫敦塔橋往西眺望沿河的威敏斯特教堂以及白金漢宮後面的一望無際田園,精確地描繪了1800 年的倫敦面貌。這幅畫以微縮的形式描繪了倫敦日常生活,生動展示了身穿紅色大衣列隊巡邏倫敦塔的士兵以及河岸上川流不息的貨物運輸。1450 年倫敦橋的比例模型展示了沿河兩岸各式各樣的民居和商店,與中世紀佛羅倫薩的維琪奧橋很相似。

挖掘

在簽署《泰晤士河開發者誠信書》(Thames Explorer Trust)後,一組支持泰晤士河教育和考古項目的隊伍開啟了河岸週日行活動 (http://www.thames-explorer.org.uk)。無論在靠近聖保羅大教堂的倫敦市中心還是在裘橋西南多林地帶,週日行活動都在水位最低時的中午啟動。粘稠的河泥可以淹沒整個長筒靴,所以最好緊跟霍金斯的指示行進。 穿著長雨靴或橡膠長靴、舊衣並攜帶溼巾用以擦手。

倫敦市中心行從千禧橋下開始,途徑聖保羅大教堂至泰特現代美術館。霍金斯用步伐丈量出一平方英尺的河岸,在其中挑選出維多利亞時期的碟子、現代玻璃、牡蠣殼、中世紀屋瓦、商船上的花崗岩碎石以及粘土煙管。 “這是考古學最好的入門素材。”他說, “這裡散落了具有數千年曆史的人工製品,和岸上不同,在這裡你可以隨意拾起。” 由於這些物品隨著潮漲潮落漂流移動,所以拾起它們是安全合法的。

你的眼睛很快就會變得訓練有素,不斷篩選維多利亞時期的赤土陶器和轉移印花陶瓷,披沙揀金,找到有趣的東西。霍金斯找到了有數世紀曆史的管道樣式的層壓板,中世紀和都鐸時期的釉彩罐,以及啤酒瓶等。 或許你能發現一隻 15 世紀的粘土菸袋 (由於那時可隨意處理,所以菸袋管被丟棄在河岸上)。請看這些陶器碎片內部的綠色釉彩,這說明它們是中世紀物品。都鐸時期的罐子則是在外部上釉彩,如果發現一隻維多利亞時期的罐子,把它翻轉過來,將手放在壓痕上。如果小於一隻成人手掌,則說明它們是由那時期的童工所造找到一隻完整的玻璃瓶或一件羅馬薩摩斯器物都十分稀奇(因為越古老,就越難有完整的器物),所以即使發現一個碎片時,也非常令人激動。 這裡遍佈牡蠣殼,它曾用於製造珍珠母鈕釦。

我們腳底這些東西見證了人們利用這條河流的歷史。在裘園,堆在一起鏽跡斑斑的大鐵釘,向世人展示船舶的建造和修理的歷史,還有許多混有都鐸時期罐柄的 17 世紀施釉陶器碎片。霍金斯總是樂於鑑定發現的東西並向遊客講述現代奧秘。一組紅土蠟燭杯似乎是羅馬時期的物品,但霍金斯認為它們是印度排燈節慶祝活動的用品,因為印度人在聖河上點油燈。但在現代,這是泰晤士河而非恆河。因此,泰晤士河囊括萬千世象。

收穫

經過一天辛苦的挖掘,沒有比享用一頓豐盛午餐和暢飲一杯啤酒來得痛快了。在裘橋,綠蔭處河岸上有三家歷史悠久的酒吧:貝爾和皇冠 (Bell & Crown)、城市遊艇 (City Barge) 以及公牛頭 (Bull's Head),你可以選擇一家就餐。三家酒吧都提供傳統的週日午餐,一邊享用美味的午餐,一邊靜靜欣賞奔流不息的河水;貝爾和皇冠酒吧擁有舒適的取暖壁爐,天氣晴朗時還可在外面的大型露臺上欣賞美景。

在千禧橋的薩瑟沃克區,你可以坐在泰特美術館中的酒吧休憩或在環球劇院中的天鵝賓館就餐。塞繆爾▪皮普斯 (Samuel Pepys) 曾坐在安可酒吧裡目睹了 1666 年的倫敦大火。如今這個酒吧也修繕一新,併成為一個旅遊景點。當面對日新月異的現代倫敦,陷入沉思時,在這裡或許能感受這位偉大日記作家的私語,感受倫敦的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