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辰式人生:千萬別「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愛他就請放開他

朱雨辰式人生:千萬別“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愛他就請放開他

芒果臺最近在熱播的一檔親情觀察成長類節目《我家那小子》,讓朱雨辰的媽媽火了一把,她那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也引發了很多爭議。

01

曾經因為在電視劇《奮鬥》中飾演華子一角而走紅的朱雨辰,今年已經是39歲的未婚大齡青年,但是他71歲的媽媽依然把他當成一個長不大的孩子,身體力行“用整個生命來愛兒子”。

朱雨辰式人生:千萬別“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愛他就請放開他

朱雨辰式人生:千萬別“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愛他就請放開他

生活上,她事無鉅細,體貼入微:

① 怕兒子上火,每天凌晨4點起床熬製梨汁並堅持了10年;

② 擔心兒子拍戲吃不好,拿著電磁爐跟劇組到處走,化身兒子的貼身大廚,開小灶做飯;

③ 看著兒子學會了做飯,內心覺得很心疼和愧疚,千里迢迢扛著鍋和80只大閘蟹從上海跑到北京專職照顧兒子;

④ 從來沒請過保姆,因為自己“在家能頂2個菲傭”,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完全不用兒子操心。

朱雨辰式人生:千萬別“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愛他就請放開他

事業上,她心疼兒子,不想看到兒子在戲裡被打,就要求兒子不要接那種被打的戲。

朱雨辰式人生:千萬別“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愛他就請放開他

朱雨辰式人生:千萬別“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愛他就請放開他

在感情上,更是嚴格把關、橫加干涉,對未來兒媳的標準是必須做賢妻良母,承擔起她現在的角色,否則絕對不會同意:

① 不能穿著暴露、要顧家、不能亂喝酒、生活有規律、別使性子;

② 要像自己一樣對兒子好,不要有太多的自我,以相夫教子為己任;

③未來兒媳婦也能每天早上四點起床為兒子熬梨汁。

媽媽做到這個份上,稱得上“偉大”二字。現場的其他媽媽紛紛表示比不了,做不到這個份上,武藝媽媽更是直言這種付出太可怕。

面對如此密不透風的關懷,朱雨辰早在2010年接受訪談的時候就表示:媽媽給的這些愛讓他壓力很大,雖然自己很想掙脫媽媽的照顧,獨立自主生活,但是媽媽的態度讓他不得一次次妥協甚至放棄反抗。

朱雨辰式人生:千萬別“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愛他就請放開他

這樣的生活,朱雨辰過得並不快樂,快40歲的人了還是孑然一身。節目裡,他和朋友聚會時把酒暢言、好不愜意,聚會結束後面對空蕩蕩的房間,強大的孤獨感和失落感頓時襲來,他哭嚥著說:“怎麼了,就沒一個,願意在我身邊嗎?”

朱雨辰式人生:千萬別“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愛他就請放開他

那麼,朱雨辰媽媽付出了這麼多,她自己覺得開心嗎?面對維嘉的疑問,意識到已經失去自我的朱雨辰媽媽回答:也不是太開心,很無奈。

朱雨辰式人生:千萬別“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愛他就請放開他

在實際的生活中,和朱雨辰媽媽擁有類似教育觀念的父母不在少數,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現象:

上小學的孩子想學滑板,但是父母覺得這項運動過於危險,死活不同意孩子學,“安安靜靜地學畫畫不是挺好嗎?”

上初中的孩子,每次想幫父母分擔點家務卻總是遭到拒絕“這些浪費時間的事不用你做,趕緊做作業去,你專心讀書就是在幫媽媽。”

上高中的孩子,在填志願選擇院校的時候,父母的強制阻撓反倒使自己的意願成了僅供參考。

不少家長一邊口口聲聲說著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勇於擔負責任的人,卻又一邊把孩子按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02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叫鄢張雅的10歲小女孩在網上刷屏了,原因是鄢張雅的媽媽在朋友圈曬出了她做飯的圖片。

朱雨辰式人生:千萬別“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愛他就請放開他

這條消息收穫了無數的點贊,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有人覺得這是父母的失職,有人驚呼這麼危險的事竟然也讓孩子做,有人忍不住稱讚鄢張雅能幹、懂事......在無數人的言論中,杭州一位女校長的評論很打動匠匠,她說:

我兒子從三年級開始,不管颳風下雨就一個人走路上學。因為從家裡到學校要穿過幾條大馬路,爸爸擔心孩子的安全每次都偷偷在後面跟著。

後來孩子慢慢長大,我們的工作也越來越忙,就經常給孩子20塊錢,讓他在外面買點晚飯吃再回家自己做作業。有時想想心酸,但是家長總要放手,讓孩子長大。

匠匠覺得這位杭州女校長講到了事情的本質,就是家長要適時地學會放手。

張曉紅一開始也是擔心孩子太小,不放心孩子自己去菜市場。但是鄢張雅經常說:“讓我試試看,我一定行的。”這讓張曉紅意識到,小孩子如果能做主,那家長只要把關就可以了,這樣能讓小孩子有主人翁意識。

正是因為張曉紅捨得放手,捨得讓孩子去嘗試她自己想做而別人覺得很危險的事情,所以孩子才會變得如此獨立自主又懂事體貼。

反觀那些對這件事抱有消極態度的網友,說不定他們也正是為孩子沒有辦法獨立自主的那一撥人。

朱雨辰式人生:千萬別“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愛他就請放開他

03

很多家長不捨得放手,主要原因就是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不相信孩子有清晰的判斷力,“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聽我的。”

不相信孩子有充分的自制力,“我是你爸/媽,你的一言一行通通在我的眼裡。”

“兒行千里母擔憂”,適度的擔心是關懷,過度的擔心就變成了控制。匠匠身邊就有一個真實的例子:

揚揚從小就被父母保護得很好,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是父母一手包辦,升學選學校也是父母說了算。揚揚也曾表達過自己的想法和意願,但是都被爸媽一口否決:“社會很複雜,一不留神就會被坑,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大學畢業後,揚揚父母通過關係給她找了一份離家近的工作。如今揚揚已經23歲了,每天下了班就窩在家裡睡覺、打遊戲。週末也從來不出門、不逛街,連襪子和內褲都是父母給買好的。

揚揚給人的感覺就像一隻被圈養在家的寵物,喪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和社交能力。難以想象,揚揚以後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再看看剛才提到的新聞,鄢張雅能夠變成眾人稱讚的小能幹,是因為她的父母給了她足夠信任,也願意讓她嘗試著去買菜、做飯。信任,讓孩子獲得了生活技能,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尊重,也體會到了父母做飯的不容易。

朱雨辰式人生:千萬別“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愛他就請放開他

04

我們都知道,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擊打。孩子就像一顆含苞待放的小花,獨立得越早,越能承受住來自生活和社會的冷風冷雨,越能活出自己的價值。

父母和孩子總有揮手說再見的一天,不可能為孩子安排得了他的一生,孩子總有一天要去面對社會的擊打,要自己去品嚐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人們的想象中,股神沃倫·巴菲特的生活應該是精緻、奢華至極的。但實際上,巴菲特一直過著簡譜到近乎“摳門”的生活:

住在一座多年沒有翻新裝修的房子裡,鞋子常穿到磨損得很厲害的程度,衣服穿到非常破舊才肯換,飲食也是最簡單的漢堡和麵包。而對自己的兒子,巴菲特同樣“吝嗇”。

中學輟學的彼得·巴菲特准備投身於音樂創作,但是他身無分文。他知道父親不會再經濟上支持他,所以只能為別人提供錄音服務賺一兩百美元勉強度日。巴菲特卻不時地提醒兒子:“要學會用自己掙的錢,去做更大的夢。”

經過自己的努力,彼得終於可以靠作曲為生了,也用自己賺到的錢建立了音樂工作室、結了婚。當彼得得意洋洋跟巴菲特炫耀時,巴菲特只是微笑著點頭。

朱雨辰式人生:千萬別“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愛他就請放開他

▲彼得·巴菲特和父親

30歲那年,彼得成了一對雙胞胎孩子的爸爸,為了讓妻子和女兒生活得更好一些,他生平第一次跟父親借錢。但是巴菲特卻搖著頭說:“金錢會讓父子關係變得複雜,你應該自己貸款買房,再憑自己的能力把貸款還上。”

被父親拒絕後的彼得發誓,再也不向巴菲特借錢。憑藉自己的音樂天賦和堅持創作,彼得終於成了著名音樂人和作曲家,還獲得艾美獎等殊榮。

這個時候,彼得終於明白:父親給他最寶貴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信任地放手讓他自己去經歷和懂得生活,並且學會獨立和堅強。

朱雨辰式人生:千萬別“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愛他就請放開他

臺灣作家龍應臺說過,父母和孩子之間就是一場目送。 北大才女趙婕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欽佩一種父母,他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真正的好父母,用愛將孩子養大,也敢於將孩子推出自己溫暖的懷抱,推到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讓他獨立去體味和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想要孩子獨立,父母就必須學會放手。

朱雨辰式人生:千萬別“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愛他就請放開他

就像節目裡武藝媽媽說的,媽媽也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全心全意愛孩子,並不意味著要失去自我。

從小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孩子就有了獨自生存的技能和抗擊打的能力。當真的到了目送孩子離開的那一天,你的眼裡將會是滿滿的欣喜。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