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晴雯也怕「小」感冒

《紅樓夢》中的藥告一段落了,現在我們來聊聊書中提到的病例。都說“久病成醫”,但誰也不願意疾病降臨到自己身上。所以,看看《紅樓夢》中的病例,時刻提醒著自己注意保重身體,也是種不錯的方式~

如果近期你去過醫院可能知道,最近是個流感的高發期,看病的人能排成一條長龍。大觀園裡也難逃感冒的侵襲,這不,勇晴雯也被一個“小”感冒給擊倒了。

勇晴雯也怕“小”感冒

感冒雖小,五毒俱全。治好晴雯的病,可是換了一次大夫、看了四次診,最後又靜養了一段時間才好徹底的。晴雯的感冒是怎麼引起的?

麝月便開了後門,揭起氈簾一看,果然好月色。晴雯等他出去,便欲唬他玩耍。仗著素日比別人氣壯,不畏寒冷,也不披衣,只穿著小襖,便躡手躡腳的下了熏籠,隨後出來。……只見月光如水,忽然一陣微風,只覺侵肌透骨,不禁毛骨悚然。心下自思道:“怪道人說熱身子不可被風吹,這一冷果然利害。”……

簡而言之,引起感冒的外因是著涼受寒了。在診脈過後,大夫判斷晴雯的病症在於“外感內滯”。

那大夫方診了一回脈,起身到外間,向嬤嬤們說道:“小姐的症是外感內滯,近日時氣不好,竟算是個小傷寒。幸虧是小姐素日飲食有限,風寒也不大,不過是 血氣原弱,偶然沾帶了些,吃兩劑藥疏散疏散就好了。”

時至冬季,因她外感風邪時氣,一開始就出現了諸如打噴嚏、鼻塞、聲重等在中醫看來屬於衛表的症狀。請注意,這個病機很有意思,

它不是簡單的風寒感冒,而是有氣血虧虛在先。根據病症,大夫開了一個藥方,其中有紫蘇、桔梗、防風、荊芥、枳實、麻黃六位藥,也正是由於這幾味藥,這位大夫被我們寶玉大罵,也被曹雪芹冠以“胡庸醫”的稱號。

勇晴雯也怕“小”感冒

圖片來自網絡

在這個案例中,胡大夫真如作者所述是庸醫嗎?他開出的幾位藥真的是“虎狼藥”嗎?

這六位藥藥性對路,配伍精當,對於治療外感風寒所導致的感冒是有效的。荊芥、防風、紫蘇和麻黃都屬於辛溫發散解表藥,是我本人在臨床中治療因此類感冒時經常會使用的藥品。雖然這四味藥屬於同一類,但現在也有很多醫生認為麻黃髮汗力較強,而往往不敢輕易使用。麻黃在歷代醫家手上,都是尋常之藥。如果時至今日,在麻黃的使用上畏手畏腳,只能說明自己學藝不精。總之在我看來,胡大夫為晴雯開具麻黃並不為過。

勇晴雯也怕“小”感冒

識藥-麻黃

再看桔梗和枳實。桔梗藥性向上,枳實藥性向下,配伍相得益彰:一上一下,宣暢了人體的中焦氣機。在治病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把握好人體氣機的升降。所以這個藥方雖然沒有給出具體藥量,卻兼顧到了疏散外表風寒、宣暢中焦氣機的雙重功效。然而寶玉卻認為這是該死的方子,還要命人把大夫打發走,從這個片段我們至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其一,寶玉對中醫實在是一知半解,況且還大驚小怪。當然,也許此處是作者為刻畫寶玉的性格而有意為之。

第二個結論,如果寶玉所認為的枳實和麻黃對晴雯來說的確是虎狼之藥,也只能說她身體太差,連個枳實和麻黃都受不住。因為從整個中藥的分類來看,枳實和麻黃既不屬毒藥,也不屬金石沉降重墜之品,只要用量合理,又怎會是虎狼之藥呢?

舉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東漢名醫張仲景被後人稱為醫聖,他的一部《傷寒論》被尊為“活人之書”。書中的千古名方之一麻黃湯,首先用到的就是麻黃這味藥。如果如同寶玉所說,此為虎狼之藥,那豈不意味著張醫聖也是庸醫?寶玉認為,這位大夫是位庸醫,本章節的回目名也是“胡庸醫亂用虎狼藥”,我姑且把它理解為曹雪芹是在替寶玉說話。

勇晴雯也怕“小”感冒

《傷寒論》 張仲景著

之後又請來王太醫診脈,說的病症與前相仿,這表明胡醫生真的不是庸醫。但在用藥上,王太醫顯然比較狡猾,非常善於察言觀色,投寶玉所好,去掉了枳實和麻黃,又加入了三味藥——當歸、陳皮和白芍。修改後的方子和原方相比,發散風寒的作用幾乎沒變,調理中焦氣機用到了陳皮,因為陳皮在中藥當中有健脾行氣、燥溼化痰的功效。


但我認為,王太醫用陳皮和桔梗相配調理中焦氣機,著實不如胡大夫的桔梗和枳實。因為中焦脾胃的生理功能是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調理中焦氣機的核心思想就是為了能讓中焦升清降濁。胡大夫的桔梗和枳實藥性剛好是一升一降,這在我看來,要比王太醫的陳皮配桔梗更好。

然而必須得肯定的是,王太醫的高明之處在於用到了當歸和白芍。晴雯素來氣血虧虛,這兩味藥正是養血之品,的確顯得技高一籌。另外,白芍還具有柔肝之性,寶玉曾說晴雯:“你素習好生氣,如今肝火自然又盛了。”故而對於肝火易旺的晴雯來說,用點兒白芍是很合拍的。但論總體醫術,似乎不能說明王太醫的醫術就高於胡大夫。通過兩位大夫的診斷用藥可以看出,王太醫之所以能成為太醫,醫術之外的本事當比胡太醫要強。

勇晴雯也怕“小”感冒

識藥-當歸

但是論成效,正是因為王太醫的藥方裡少了麻黃,晴雯的病經過反覆三次診斷後才逐漸病癒。晴雯外感風寒病重,著實需要發汗解表,此時麻黃這味藥應當作為一個主力軍,但王太醫竟然為了迎合寶玉將麻黃去掉,這無疑大大削弱了發汗的力量。五十二回說到晴雯“夜間雖有些汗”,有些汗而無大汗,說明並未見效。最後,經過王太醫的三診,再加上晴雯自己的飢餓靜養,這一個“小感冒”才徹底好了。

勇晴雯也怕“小”感冒

說完了晴雯,還得回到我們自己。日常居家或外出突發感冒,身邊又沒有太醫,該如何應急呢?

1.如分不清風寒風熱,可以首選防風通聖丸。

成分:防風、荊芥穗、麻黃、薄荷、石膏、大黃、芒硝、生梔子、滑石、黃芩、連翹、川芎、當歸、白芍、桔梗、白朮、甘草。

功用:解表通裡,清熱解毒。

主治:用於外寒內熱,表裡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乾,小便短赤,大便秘結,風疹溼瘡。

2.夏天感冒,首選藿香正氣水。

成分:藿香、紫蘇葉、白芷、蒼朮、厚朴、半夏、茯苓、陳皮、大腹皮、甘草,輔料為乙醇。

功用:解表化溼,理氣和中。

主治:用於外感風寒、內傷溼滯或夏傷暑溼所致的感冒,症見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洩瀉;胃腸型感冒。

3.感冒一週未愈,首選小柴胡顆粒。

成分:柴胡、黃芩、姜半夏、黨參、生薑、甘草、大棗。

功用:解表散熱,疏肝和胃。

主治:用於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症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慾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乾。

(文中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紅迷會官方立場。請勿擅自用藥,須遵醫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