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薪酬改革重在措施落地

2018年是公立醫院薪酬改革試點大擴圍的關鍵年。按照人社部等四部委的相關部署,今年除此前明確的部分試點城市外,其他城市至少選擇1家公立醫院開展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如今,距離此輪試點結束已不到5個月時間,各地公立醫院薪酬改革邁向衝刺階段。(7月23日,中國網)

畢竟,改革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多於不改革的弊端。就公立醫院來說,改革主要取得了管理制度健全、限制了醫療亂象、打擊了一批管理層貪腐人員、基本遏制了收紅包禮金的惡劣風氣、在一定程度上淨化了醫療衛生環境。雖然亂象並未根絕,但公醫院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步伐鏗鏘而堅定,這是不容置疑的。

據悉,今年是公立醫院薪酬改革試點範圍擴大的關鍵年,相關試點省份按照人社部等四部委的工作部署,集中了一批專業人員,開展了改革試點工作,拿出了實施方案,初步建立了薪酬分配機制,其實重點和難點也就在薪酬分配製度上。可想而知,“羊毛出在羊身上”,醫務人員過高的收入,必然轉嫁到患者身上。限制醫務人員不合理、不正常的薪酬,這是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初衷和努力的目標所在。

改革的初衷無疑是美好的,但改革措施落不落得了地才是關鍵所在。醫院醫生的薪酬,外人是看不出來貓膩的,主要是政府補貼一塊、醫院創收分配一塊,其實裡面問題甚多。醫生護士工資不像其他單位事業人員那樣、按月一次性發放,醫務人員的工資是通過基本工資+科室收入、績效等多途徑多渠道發放,除了內部人之外,外人無法知曉他們到底收入多少。這些收入中,很大一部分來源於灰色收入,主要來源包括過度治療收入、藥品暗地提成加價、檢查費、掛號費、處方費等等雜七雜八、眼花繚亂的費用,甚至有不少的科室負責人與醫院管理層還在繼續與藥品器材供應商勾肩搭背撈取實惠,“雙百院長”就是其中一個得實惠的代表。

公立醫院,顯然性質與私立醫院不同,公立醫院具有公益屬性,也就是低收費服務性質。作為公立醫院,醫生護士是事業幹部或者員額制人員,是服務人民群眾性質的人員,也就決定了公立醫院不是把看病當買賣的行當,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因此,公立醫院的醫生護士與其他事業單位人員,無論是正式的、還是員額制員工,都是服務性質人員,理應在報酬上差距不大。社會需要醫生護士,但醫務人員的報酬不應該與其他事業單位人員薪酬差得太離譜。眾所周知,畸高與畸低的分配收入都是不盡合理的,必然造成兩極分化。公立醫院改革措施能否達到目的,紙上的制度再完善,都無法遏制醫院內部的暗箱操作,幾十年的改革成效不大,原因也是因為制度落地的問題。醫院人員不是嚇大的,僅有禁止性的“嚴禁給醫務人員設定創收指標,醫務人員薪酬不得與藥品、耗材、醫學檢查等收入掛鉤等”規定,不深入落實下去,是不具有約束力的,改革成效也是可想而知的。

據2017年5月6日《人民日報》披露,“世界上把看病當買賣的只有中國”,這是一個極其尷尬的事實,其內在原因就是改革措施在公立醫院內部執行不到位,主管部門對公立醫院監管不到位,導致了醫院為了創收發高薪而貪得無厭,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度的優越性,因此,必須深入落實改革措施,把公立醫院好好管起來,管住慾壑難填的心,管住亂作為的手,管出水平、管出公平、管出效果。

馬克思說過:“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能夠順利制定改革文件,體現了各地深化態度是端正的、決心是滿滿的,但是,僅有好態度、大決心是不行的,還必須有與之配套的監管辦法,讓改革措施落地,管住公立醫院亂作為的手,管住醫院財務動向,將每個公立醫院醫務人員收入透明化、合理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才算是邁出實質性的一步,否則,再出多少文件都是白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