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生地產:學會了碧桂園式的高周轉,但風控呢?

祥生地產:學會了碧桂園式的高週轉,但風控呢?

祥生,江浙地區黑馬房企。

2015年的銷售規模僅為109億元,而到了2017年,其銷售規模達到620億元。

僅僅2年時間,祥生地產的銷售規模就增長了5倍。

祥生速度還在不斷提檔。

《中國房地產報》的報道稱,祥生內部已制定了2018年衝刺千億,2019年完成3000億銷售額的發展目標。

歸根結底,祥生幾乎照著碧桂園式的發展路徑走了一遍。

1、深耕三四線城市。

祥生地產在三四線城市快速佈局的戰略,與碧桂園打法如出一轍。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截止2017年底,祥生在售的60個項目中,除4個位於杭州外,其餘56個均位於三四線城市。

2、高速週轉。

《中國房地產報》報道稱,祥生地產明確未來週轉目標為“1478”,即1個月開工,四個月開盤,首次去化率達70%,8個月現金流回正。

這個速度與以高週轉聞名的碧桂園不相上下。截止2018年3月底,碧桂園已簽訂里程碑計劃項目平均摘牌到動工1.65個月,摘牌到開盤5.2個月。

在區域房企中,祥生或是碧桂園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房企之一。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四線城市窗口期收斂,風險遞增。抗風險能力也就成為了一眾房企必備技能之一。

只不過,祥生學會了碧桂園的快速週轉,但其可能還沒有學會如何規避風險。

重倉三四線 千億目標

祥生起家於紹興諸暨。在諸暨素有“一座諸暨城,半部祥生史”的說法。

偏安一隅的祥生正試圖通過佈局三四線城市實現彎道超車。

《新京報》報道稱, 2017年1-11月,祥生在諸暨、泰興、南陵的城市銷售市場份額佔比分別達到45%、25%、26%,截至11月三四線城市銷售佔到了祥生業績總額的90%。

得益於三四線城市棚改貨幣化、去庫存,還有一二線城市需求外溢的利好行情,2017年,祥生合約銷售額達620億元,同比增長91%。

祥生這匹黑馬正在攪動浙系房企江湖。

中指院的數據顯示,祥生以620億元的銷售額位居百強房企第34位,在浙系房企中僅次於綠城、中梁。

祥生還有更大的目標,2018年劍指千億規模。可以看到,祥生正在大手筆補充“糧倉”。

中指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四個月,祥生拿地金額達170億元,位列行業第十。其中不乏見到了高溢價地塊的身影。

比如,2018年1月,祥生地產首入江西,以2.62億元競得撫州東鄉區住宅地塊,溢價率130.05%。

再比如,同年3月,祥生歷經500餘輪激烈廝殺,最終以5.0623億元競得位於聊城市地塊,溢價率高達261.9%。

一言以蔽之,祥生正在三四線城市的跑道上狂奔。

祥生總裁近日接受克而瑞採訪時表示,祥生選擇城市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要能夠產生高溢價。

但現實情況是,三四線城市窗口期正在加速收斂,房價地價齊飛的奇景或將迎來扭轉。

三四線城市紅利或消退

從歷史來看,祥生無疑是具備戰略眼光,或者說運氣,踩準了佈局三四線城市的最佳時機並實現規模跨越。

然而來到今天,三四線城市的機會越來越少,風險卻越來越多。

《中國經營報》報道稱,根據國務院提出的工作精神和原則,全國範圍內的棚戶區,要在2020年前全部完成改造。

近兩年三四線城市樓市迎來的高光時刻,與以棚改貨幣化安置為主的去庫存政策密切相關。但從政策面來說,現階段明確的棚改窗口期僅剩2年。隨著時間的推移,棚改貨幣化對樓市的支撐力度及作用可能都會進一步弱化。

換個維度來說,三四線城市房價確實在近期漲瘋了,且不正常。

中指院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300城市中,一線、二線、三線城市成交均價分別同比上年增長-4%、19%、56%。

部分三四線城市現房價實際上已透支了城市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潛力了。因為三四線城市大多數都是人口淨流出城市,其高新技術產業更是幾近於零,根本無力支撐過萬的高房價。

更危險的是,三四線城市高價拿地的風險要要遠大於北上廣這樣的經濟發達城市。

一旦前期剛需釋放完畢,房價後續上揚缺乏有效支撐,土地市場也將缺乏流動性。

祥生能學會碧桂園的風控?

為了抓住棚改政策的紅利,房企不僅要加快在三四線城市的週轉,快進快出。目前來看,碧桂園與祥生在三四線城市的佈局策略大同小異。

但大家要注意一個問題,碧桂園、祥生抗風險能力有較大差異。

一旦發生窗口期判斷失誤,碧桂園是有能力去熨平區域市場的波動。

1、作為規模房企,碧桂園體量大,整體抗風險能力強。

2、碧桂園能夠參與到新城的一級開發,具備拿地優勢。

《明源地產研究院》報道稱,在新老“雙城模式”下的城市,政府大多沒有錢修路等基礎設施,會請碧桂園聯合本地建築工程公司修建基礎配套,碧桂園替政府墊資代付工程款。

作為回報,政府會在新城的優勢地段或是核心地塊給碧桂園較多的支持或優惠,碧桂園能以政府掛牌的價格獲得核心的地塊資源,轉化為其巨大的優勢。

3、在目前去槓桿的大環境下,像碧桂園這種規模房企的融資優勢更為凸顯。目前大房企融資成本在5%左右,中小房企的融資成本從6%至9%不等,有些甚至更高。

4、碧桂園擁有龐大且具備“狼性”屬性的銷售團隊。其通過讓其員工入股項目,跟投獲益,通過超額利潤分紅,極大程度調動銷售團隊積極性。《明源地產研究院》報道稱, 2016 年,有碧桂園項目總經理年收入過千萬,有區域總裁年收入過億。

但區域房企祥生只能通過主動去判斷來規避風險。在房地產市場政策變化的窗口,其複雜性大幅增加。

綠城總裁曾公開表示,一旦拿錯三四線城市地塊,可能萬劫不復。

因為,綠城曾經歷過這個階段。

《經濟觀察報》報道稱,2015年,綠城已竣工可出售物業減值虧損高達3.27億元,較2014年的7060萬元增長了近4倍。綠城銷售毛利率從2012、2013年的30%以上直接降至2014年23.5%, 2015年綠城物業銷售毛利率更是跌至18.0%。

歸根結底,三四線庫存難消成了綠城發展的軟肋。

時至今日,綠城對佈局三四線城市仍抱有謹慎態度。據《觀點地產網》報道:

1、綠城經過近兩年的換倉計劃,在2017年新增土地裡86%佈局在一二線城市。

2、即便補倉,也是將部分資金投放在杭州以及周邊發達區域的三四線城市。

3、三四線城市實施戰略一定是快進快出,同時必須控制單體體量,即絕對不能超過30萬平方米,最好在20萬平方米以內。

在三四線城市做減法的區域房企不止綠城一家。

深圳控股管理層在2017年業績會上表示,公司已基本上完成了從三四線退出的戰略安排,截至去年年末三四線城市土儲佔比從49%下降到32%。

值得注意的是,區域房企在三四線城市狂歡的同時,三四線城市房價正在走向分化。

易居研究院的50城(涵蓋4個一線城市、16個二線城市、30個三線城市)住宅成交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有34個城市住宅成交面積同比下跌,三線城市佔了19個,廊坊、蚌埠、蘭州、寧波、贛州跌幅居前,其中廊坊跌幅達到85%、蚌埠為79%、贛州為61%。

三四線城市風險暗流湧動。

對於近期還高調闖入三四線城市的區域房企來說,如何避險,能不能成功避險,都將成為擺在其面前最現實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