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女漢子」!更是上海醫療系統的一匹「駿馬」!

她是一位“女汉子”!更是上海医疗系统的一匹“骏马”!

再遙遠的目標,也經不起執著的堅持。

——馬駿

她是一位“女汉子”!更是上海医疗系统的一匹“骏马”!

製作宏偉藍圖 打造完美細節

作為上海市同仁醫院院長,馬駿有個習慣:每天吃午飯前都會在門診樓走一圈,遇到職工打個招呼,問候一句,遇到患者諮詢,耐心解答,在馬駿看來,這是發現醫院運營問題的直接途徑。

身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下稱上海市同仁醫院)的院長,馬駿從2013年上任第一天起就在同時間賽跑。

表面看似“1+1”的兩院合併,實則關係到架構、管理、業務和學科等各方面整合,馬駿首先從員工溝通做起。馬駿說:“2100名職工劃分為60多個班組,我講了60多場動員會,一遍一遍地講述合併的意義,一遍一遍勾勒目標和願景。”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職工達成最廣泛的共識?換位思考很重要。馬駿通過座談會,讓中心醫院職工看到同仁醫院的歷史底蘊和品牌優勢,也讓同仁醫院職工看到中心醫院的體量規模和發展優勢。

她是一位“女汉子”!更是上海医疗系统的一匹“骏马”!

相較於新建醫院,馬駿認為在現有地理空間條件下,改造一家醫院的難度更大,因此,她將基建改造定位於佈局、功能和流程的梳理與重構。

在醫院職工共識的基礎上,基建部門梳理出醫療流、患者流、醫技流、保障流和管理流五大動線,對醫療用房佈局進行重構。

受制於樓層控高,上海市同仁醫院的解題思路是減少樓層垂直壓力,將患者引向更為高效的平面移動,並避免對沖。打破傳統按大科分區的模式,將症狀相似度高的科室就近設置,不僅基於患者就醫體驗,也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同時,將相關交叉學科佈局在同一平面,馬駿介紹,“我們將心血管內科與心電圖室安排在相鄰區域,將骨科、外科與影像科安排在同一樓層。而相同科室的門診和病房安排在同一樓層,以從上到下四條連廊銜接,這樣醫生也可在同一水平層面移動,縮短了行走路徑。”

空間重構的巧思還體現在醫院一站式急診的流程佈局。

不僅如此,醫院還大膽使用顏色分區,每層都有專屬色彩代表:莊重的深藍是醫院的主色,用以標示電梯、服務檯、掛號收費等功能區;淺藍區域是心血管、糖尿病等慢病的診區;綠色區域象徵蓬勃的生命,醫院各主要學科都安排在這裡;橙色讓四樓婦幼保健區呈現溫暖與富足;黃色區域暗合了祖國醫學的博大精深;而雍容的深紫,給體檢科、皮膚科、特診部營造了一種高貴、神秘的氣息。這樣的設計不僅便於快速搜尋和定位,也有助於舒緩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

她是一位“女汉子”!更是上海医疗系统的一匹“骏马”!

細節追求精益求精,並沒有阻礙醫院基建改造的高速:

2014年10月行政樓交付,2015年1月門急診樓正式啟用,2016年住院樓陸續改造完畢,2017年虹橋國際醫學研究院和哈密路院區相繼完工……

據馬駿介紹,“整個院區從2013年9月1日第一分鐘開始至今,以每年一棟樓的速度完成改造。”

挖來人才 善用人才 留住人才

“在上海各大三級醫院中,我已經以擅長‘挖人’出名了。”這雖是馬駿的一席笑談,但卻並不誇張。

4年間,馬駿為同仁醫院引進了25名學科帶頭人。她引進的這些學科帶頭人除了“硬件”上要求他們必須來自上海三級醫院、博士學歷或海外留學背景外,還強調學科帶頭人“名門之後”的特殊身份。

她是一位“女汉子”!更是上海医疗系统的一匹“骏马”!

親力親為去溝通暢談,馬駿不僅依靠自身人格魅力,吸引了一批真才實學的人才加入醫院,“待遇留人、事業留人和感情留人”,令醫院人才團隊充滿朝氣與陽光。

馬駿希望“醫生、護士都能夠有血有肉,而不是一個個只會看病的機器”。為此,醫院創建了強大的班組文化,相繼成立足球隊、籃球隊等各種團隊,舉辦了主任沙龍、女高知沙龍和青年沙龍。

“醫生這個職業確實很辛苦,很多時候並不被社會了解和體諒,我們需要打造一個有溫度、相互支持、相互關心的組織文化。”馬駿進一步說道,“在硬件建設過程中,我們還考慮到醫護生活需求,重點改造了健身房、書吧、食堂和下沉式休閒廣場。”一個正能量的組織,可以增強員工的歸屬感、激發職業的自豪感。

她是一位“女汉子”!更是上海医疗系统的一匹“骏马”!

往往,“兵精”與“糧足”是密不可分的。

馬駿意識到,上海市同仁醫院遇到的最大的瓶頸,是科研與教學能力的薄弱。

對此,醫院2014年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合作建立虹橋國際醫學研究院,遴選10位課題組長(PI)率先入駐,作為面向大虹橋區域的醫學科研基地,旨在建設國際化的轉化醫學研究中心。2017年12月,在圍繞同仁醫院仙霞路院區方圓1.5公里的範圍內,上海市同仁醫院科研基地——虹橋國際醫學研究院和教學基地——哈密路教學中心同步落成,自此醫院“一體兩翼”發展格局基本確立,標誌著同仁在打造一流大學附屬醫院的征程中又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她是一位“女汉子”!更是上海医疗系统的一匹“骏马”!

醫院職工眼中,馬駿院長是位“女超人”,彷彿有出不盡的點子,用不完的精力。而在馬駿看來,在醫院跨越式發展的今天,自己僅僅是“打基礎做架構”。

從以醫療為主的區域中心醫院,到建設為醫、教、研並重的綜合性醫療機構,上海市同仁醫院的這場“革命”尚未結束,“只有全院上下觀念脫胎換骨的變化,形成醫院發展的目標共識時,才算獲得了階段性成功,而我們這一代人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她是一位“女汉子”!更是上海医疗系统的一匹“骏马”!

馬駿(左三)在對口支援醫院的簽約儀式上

她是一位“女汉子”!更是上海医疗系统的一匹“骏马”!

馬駿(右)在檢查工作

“醫者、妻子、母親、院長”面面俱到

“醫者”

“面對患者,我首先是一名醫生。”談到多年前從醫生崗位轉到行政崗位,馬駿仍有些許遺憾。

如今雖是一院之長,可馬駿仍像很多盡職盡責的醫生一樣,把病人看得無比重要。“患者從信任到跟隨,再到受益,留給我們醫生的則是滿滿的獲得感。”

她是一位“女汉子”!更是上海医疗系统的一匹“骏马”!

20多年前。那時,馬駿剛從醫科大學畢業進入臨床成了一名住院醫生。一天,床位上收治了一位急性哮喘持續發作的重症患者,是位30多歲的年輕女性,便是這個孩子的母親。告病危的時候,病人的丈夫手在抖、淚在流,反覆叨嘮著,你們一定要救救她,我們孩子還小……那些天,馬駿幾乎被這個病人綁在了床前,稍離開,家屬就不放心地盯著找醫生,在馬駿的關心治療下,男孩漸漸康復了,而馬駿也從此和這一家結下了不解之緣,孩子的母親成了她的姐姐,男孩則成了她的乾兒子。男孩漸漸長大,但對馬駿的一份心卻從未褪去。第一次領工資,他便興奮得來電話非要請娘娘搓一頓;逢年過節,噓寒問暖一定少不了;冒著雨,侯著晚下班的馬駿,只為了要讓她嚐嚐這條好吃又新鮮的魚……

在馬駿看來,醫患之間,就該是這種相融相生,互相取暖的關係。

工作和家庭,魚與熊掌不能兼得,這是很多事業有成者身上普遍存在的問題。然而,對於一位女院長,馬駿又是如何平衡妻子、母親、院長三個角色的呢?

“妻子”

在如今這個時代,一味提倡為了工作拋棄家庭已過時,而更多是追求兩者兼顧、兩者平衡。古語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在馬駿看來,經營好家庭是把醫院經營好的前提。

馬駿的丈夫也是一位醫務工作者,和管理著幾百上千人的馬院長相比,她的丈夫相對工作時間固定一些,因此家中大小事務基本由丈夫來掌櫃。雖然兩人每天見面的時間也不長,但是如何在有限條件下扮演好妻子的角色,馬院長自有心得:“首先是信任,我對丈夫絕對信任,家裡的事情都聽他的。”

“母親”

對於女兒,馬駿也總會抽出時間指導她的學習,儘量每週一次陪女兒去上游泳課,或者母女倆出去吃個大餐,溝通分享生活的點滴。更難能可貴的是,馬駿幾乎出席了女兒從小到大所有的家長會,再忙也要擠出時間見證女兒的成長。

“院長”

而作為一院之長,馬駿在員工心中總是和 “直爽”、“大氣”、“風風火火”、“女漢子”這些單詞聯繫在一起。大家常說:“我們不怕馬院長,她有什麼話都會直接說出來,有什麼問題就直接想辦法解決,不用在背後揣摩她。”這大概就是馬院長的領導風格,真誠以待,有話直說。

她是一位“女汉子”!更是上海医疗系统的一匹“骏马”!

在同仁醫院轉型發展過程中,為了引進其他醫院的優秀醫生,馬院長三年不放棄,和那些優秀人才推心置腹。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最後願意來到同仁的專家醫生都表示,某種程度上他們是被馬院長的個人魅力所吸引,相信在她的帶領下一定能幹出一番事業。

無論是妻子、母親還是院長,馬駿都用自己的風格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