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找位諮詢師,怎麼選擇?

_________冷顏丶


第一個建議是,找學校心理老師。初一年的學生,我建議你可以先了解一下孩子所在的學校是否有心理老師,只要心理老師的水平是合格的,就近並持續地尋求幫助通常是最優選擇。我看到太多孩子因為路途過於遙遠,或者諮詢費用太過昂貴而選擇放棄心理諮詢的幫助。

第二個建議是,當地的心理輔導中心或社工機構。現在很多地區雖然學校沒有配備正規的心理老師,但地區有設立一個心理輔導中心,通常是公益不收費的。或者有些城市有政府購買社工服務,裡面也會有提供相應的心理幫助。

第三個建議是,可以找找附近是否有高校裡面有心理諮詢中心且有對外服務。裡面找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做諮詢通常收費是很低廉的,畢竟是專業受訓,專業下限一般還是會有的,只是因為經驗問題,通常上限也不會太高。如果價錢可以接受,可以找高校裡面心理學專業的老師做心理諮詢,畢竟是專業受訓出身,大概率比外面的江湖派要更專業。

第四個建議是,可以去附近的醫院裡的心理科。注意是去心理科,不是精神科。但醫院裡也不一定會有心理科,好歹瞭解看看。通常醫院裡的心理科會帶有公益性質,收費甚至會在100元以內。而且根據《精神衛生法》的規定,也只有醫院才有資質做心理問題的診斷。先到醫院看看,如果願意再選擇外面的商業心理諮詢機構不遲。

第五個建議是,外面的心理諮詢商業機構除非有確切的知道有良好口碑的,不然選擇要要小心謹慎。而且心理諮詢的收費對於大多數的中國家庭來說還是過於“昂貴”(但其實專業的諮詢師是需要收到這個價錢才能養活自己),三四百的價格是很正常的,而且一分錢一分貨,五六百也是常見的,也有收費上千的,但收費高了性價比也就不高了。

第六個建議是,你要和孩子好好商量,只要我們注意保護孩子隱私,好言相勸,如果孩子切實有心理困擾,他還是會願意去尋求幫助的。切忌大主大意,甚至強迫孩子前往尋求幫助。

第七個建議是,你可以撥打當地精神衛生中心的電話,正常來講會有人值班,也會有心理危機干預熱線,孩子不願意去,也可以讓他撥打電話尋求幫助或者瞭解醫院情況,父母有困擾也可以打電話向他們諮詢。


我是蔡中元,心理諮詢師,心理教育工作者,《正向管教:好好跟孩子說話》作者。

心理蔡中元


關於給孩子找一位諮詢師,應該怎麼選擇的話題

每一位父母都會為自己的子女付出所有,甚至還會在一些模糊的路徑上潛心努力著。孩子的學業以及性格上的發展,是最為牽動父母的心。而對於著問題的解決,作為父母就更加的茫然和無助,更迫切的就是尋找一個可以為孩子釋然和開拓的引路人。怎麼選擇一個何使的引路人(諮詢師)便提上了日程。

其實諮詢只是尋找一種開拓進取的路徑,真正要做的還是如何安排好眼前所茫然的瑣碎之事。沒有絕對萬能的諮詢師,這一切都取決於心性的使然。

首先,多交流並溝通與引導才能培養和啟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孩子的消極就在於以往的時光中遭受不同程度和層面上打擊太多,使得逐漸失去了信心和勇氣,這一切也許是孩子的曾經的挫折沒能走出來,也或者是父母等周圍因素給製造出來的。

其次,多與孩子進行各種情境下的互動,啟發孩子在多種場景下的適應性發揮。這樣就不會使得在陌生的環境中出現自我退縮的現象。人無完人,有的人能夠叛逆的方式來獲取自身所沒有的潛能發揮,但也有的則是需要一種外力的引導。

再次,為孩子提供相應的競猜或者競技之類的活動,激發孩子的虛榮心和榮譽感。沒有虛榮心和榮譽感就會逐漸變的精氣神有些萎靡不振。或者可以玩玩遊戲,諸如紙牌與網絡上的遊戲,這些運用的好的話,不但可以益智還能培養孩子的進取精神。

最後,家庭環境至關重要,打造一個多元性色彩的家庭,不但能夠給孩子不同的感受,同時還能夠刺激孩子有著多元化的發展方向與求知慾望。而這一點則是大多數家庭都無法提供的,咱們不求完全的多元,最起碼的增加一個方向的著力點還是可以的。

總之,路在腳下,同時也在父母的眼中。不要把父母自己心中的路直接定格在孩子的征途上,這樣孩子不但失去好奇心的索取,同時也會逐漸變得消極和萎靡不振。

以上可以多元性的反思和回味進行運用,如有其他問題可以評論區留言!


夢幻哲學申紅蕾


看了這個來訪者的問題,我首先想了解的是:她的兒子自己是否有積極主動的尋找諮詢師的意願?要知道,

如果來訪者自己沒有主動的求助意願,那麼無論是什麼樣的諮詢師,效果可能都不會盡如人意

其次,我看到她對兒子的期待,確確實實是一片慈母憂心,希望兒子能夠更外向、更合群、更積極、更富有活力與挑戰性。但我們必須要看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作用的,會形成一個隱形的動力場。在這個動力場裡,人們會潛移默化地互相影響,形成對於自己和對方的理解與認同

試想一下,如果她的孩子一直從母親那裡接收到“你不善溝通,你做事不積極,你不喜歡挑戰和競爭”,而孩子卻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也不知道如何證明自己不是這樣的。那麼在經年累月的互動中,他就有可能漸漸認同了母親的觀點,真的變得不善溝通、不積極。但實際上,也許一開始他並不真的是這樣,母親的評價標準並不客觀,只是基於母親的愛子心切,太希望他能夠做得更好的意願罷了。

而且,從這個男孩子自己希望找一個年長的男諮詢師來看,他應該是在生活中感到缺乏引導與榜樣,而這可能是他最根本的問題所在:他不是自己想要不善溝通、做事不積極,而是在生活中缺乏可學習、可借鑑的實例與榜樣,所以才有勁不知道該如何使。

如果他的母親能夠在生活中調整孩子與父親或身邊成年男性之間的關係,讓他們能更多一些互動和連結,也許榜樣的力量能夠幫助孩子更快地獲得成長和進步。畢竟言傳身教,身教是大於言傳的

心理諮詢當然是有用的,但心理諮詢的本質是在人際關係中解決問題。所以如果能夠在現成的人際關係中做一些自然的調整,也許會比刻意地做心理諮詢來得更有效。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覆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