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延年益壽的「萬歲子」

核桃:延年益壽的“萬歲子”

汪鶴年

核桃:延年益壽的“萬歲子”

核桃是外來物種,但其在我國人們心目中所具有的象徵色彩卻令人刮目相看:因核桃一次栽培,百年收益,故有“百年莊稼”之稱;因其營養豐富,據稱有延年益壽之功,故又享有“長壽果”之美譽。大約是這些緣由吧,在我國民間,核桃還寓有“百年好合”之意,常被視之為婚慶和愛情的象徵而倍受青睞。

“世界四大幹果”之一

《開寶本草》中將核桃稱作胡桃。《名物志》謂其為羌桃。《本草綱目》則叫它核桃,對此得名,書中釋曰:“此果外有青皮肉包之,其形如桃,胡桃乃其核也。羌音呼核如胡,名或以此。或作核桃。《梵書》名播羅師。”此果果仁油潤香美,十分名貴,僅作貢品供皇上食用,故古時又稱其為萬歲子。因食用部分為其果仁,故又常被人稱作胡桃仁、核桃仁。

核桃為胡桃科核桃屬落葉喬木,喜光,耐寒,抗旱、抗病能力強,適應多種土壤生長。其樹皮灰白色。羽狀複葉,深綠色。花呈長穗下垂狀,淡黃綠色。果實球形,狀如青桃,灰綠色。內部堅果球形,黃褐色,表面有不規則槽紋。花期3~4月,果期8~9月。徐珂《清稗類鈔》對其性狀有過較詳的記述:“胡桃為落葉喬木,河南、陝西等省最多,高二三丈,葉為奇數羽狀複葉。夏初開花,雌雄花皆成長穗下垂,淡黃綠色。秋結實,如青桃,熟後漚爛皮肉,取核而食其種子。《博物志》謂張騫使西域還而得,故名。亦稱核桃。”

核桃:延年益壽的“萬歲子”

原產伊朗的核桃,後傳入亞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國家及印度。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傳入我國,後逐漸成為中國常吃的乾果之一。如今,核桃的足跡幾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佈在美洲、歐洲和亞洲等地。在我國,主要產於河北、山西、山東,其他地區亦有栽培。我國的核桃產量僅次於美國。

核桃的種類較多,如按成熟期分類,有夏核桃、秋核桃之別;按果殼光滑程度分類,又有光核桃、麻核桃之分;按果殼厚度分類,則有薄殼核桃和厚殼核桃。長期以來,我國勞動人民利用普通核桃和我國野生核桃資源,精心培育出許多優質核桃新品種:如紋細、皮薄、口味香甜的河北石門核桃;以皮薄、仁滿、肉質細膩著稱的山西汾陽、孝義等地核桃;出產在新疆庫車一帶的殼薄、含油量高的紙皮核桃;產於陝西秦嶺一帶的皮薄如雞蛋殼的雞蛋皮核桃等,就是頗有名氣的核桃名品。

除生食外,核桃還可榨油,同時,又可製作糕點、罐頭、糖果、餡料等,還可用於烹調做菜。其與扁桃、榛子、腰果並稱為“世界四大幹果”。

核桃是食療佳品。核桃仁中含有維生素E、磷脂、不飽和脂肪酸和磷、鋅、錳、鉻等微量元素,並含有比柑桔高出20倍的抗氧化物質。其含有的脂肪達63%,最高竟達80%,為大豆的3.4倍,花生的16倍,油菜籽的1.6~3.4倍,因而也是很好的油料植物。據稱,1公斤核桃仁的營養價值,分別相當於9公斤牛奶、5公斤雞蛋、4公斤牛肉的營養價值,經常食用核桃,既能健身體,又能抗衰老。所以核桃在我國享有“萬歲子”、“長壽果”、“養人之寶”等美稱。

中醫認為,核桃性溫、味甘、無毒,有健腦補腦、健胃潤肺、補血養氣、補腎填精、止咳平喘、潤燥通便、烏須黑髮等功效。唐孟詵《食療本草》稱:“潤脂肉,令人能食”;“黑人鬢髮,毛落再生也”。《本草綱目》引宋劉翰《開寶本草》也說:“[核桃仁]食之令人肥健,潤肌,黑鬚發。多食利小便,去五痔。搗和胡粉,拔白鬚發,內孔中,則生黑毛。燒存性,和松脂研,敷瘰癧瘡。”《本草綱目》則認為,核桃仁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嗽,腰腳重痛,心腹疝痛,血痢腸風,散腫毒,發痘瘡,制銅毒”等功效。並說:“近世醫方用治痰氣喘嗽、醋心及癘風諸病。”不過,李時珍曾提醒:“痰火積熱者,不宜多食耳。”

張騫使西域帶回的異域佳果

我國栽培核桃的歷史始於西漢,西晉張華《博物志》就有“張騫使西域還,乃得胡桃種”的記載。北宋藥物學家蘇頌《本草圖經》也說:“此果本出羌胡,漢張騫使西域還,始得其種,植之秦中,後漸生東土,故曰陳倉胡桃。”這些記載應是可靠的史料,至今,在新疆伊犁地區仍有大面積的原生核桃林。

核桃剛剛傳人內地時,被視為珍貴果木,栽培在京都的御園名苑之中。漢劉歆專門記述西漢雜史的《西京雜記》在記述“上林名果異木”時就有“胡桃,出西域”的記載。

漢末,核桃種植漸廣,已不僅僅限於宮苑之中,因而當時的好友之間常有互贈胡桃者。《全後漢文》收錄的漢末孔融《與諸卿書》就有“先日多惠胡桃,深知篤意”的言辭。

核桃還被人們用作祭品。《藝文類聚》引《荀氏春秋祠制》曰:“常設用胡桃。”

核桃:延年益壽的“萬歲子”

晉代,核桃在我國北方的種植更加廣泛,不僅常見於帝王的內苑,一些達官貴人的府第中亦每有種植,還出現了許多名品。

《藝文類聚》引《晉宮閣名》就說內苑華林園中種有“胡桃八十四株”。

西晉文學家潘岳在賦閒家居期間所寫的《閒居賦》中,亦有“三桃表櫻胡之別,二柰曜丹白之色,石榴蒲陶之珍,磊落蔓衍乎其側”的吟詠。(引自《文選》)

今陝西寶雞和四川平武一帶,當時已成為著名的核桃產地,所產的薄皮核桃倍受時人青睞。晉郭義恭《廣志》曰:“陳倉胡桃,薄皮多肌;陰平胡桃,大而皮脆,急捉碎。”

南北朝時期,核桃還常被帝王作為賞賜給大臣的珍品,《全梁文》錄存的梁沈約《為柳世隆謝賜樂遊胡桃啟》即是顯例:“挺自禁園,味逾井絡;動物回祗,在微必應。此乃胡、羯奔逃,吉之先見者也。”

到了唐代,核桃的食用已較普遍,清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引《酉陽雜俎》就有這樣一段記述:“胡桃仁曰蝦蟆,樹高丈許,春初生葉,長三寸,兩兩相對。三月開花,如慄花,穗蒼黃色。結實如青桃。九月熟時,漚爛皮肉,取核內仁為果。北方多種之,以殼薄仁肥者為佳。”

核桃:延年益壽的“萬歲子”

唐劉恂《嶺表錄異》在記述廣州的石慄時也提到核桃的滋味:“廣州無慄,惟勒州山中有石慄,一年方熟,皮厚而肉少,味似胡桃仁。”劉恂為河北雄縣人,曾任廣州司馬,後寓居廣州。可見,這位出生北地的文人,在嶺南為官時,仍念念不忘故鄉核桃的美味。

當時,人們還將核桃製作成杏膏食用。不過,據唐段公路《北戶錄》記述,此種食品儘管很香,但不容易保存:“陰平、樂遊胡桃,別作杏膏,香但不耐停耳。”

《朝野僉載》中還記載了發生在唐代宮廷中的一段道士與僧人賭吃核桃的趣聞:“孝和帝令內道場僧與道士各述所能,久而不決。玄都觀葉法善取胡桃二升,並殼食之並盡。僧仍不伏。法善燒一鐵缽,赫赤兩合,欲合老僧頭上,僧唱‘賊’,袈裟掩面而走。孝和撫掌大笑。”

核桃的另類食用

宋代,核桃已成為市面上常見的商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就有“十二月,街市盡賣撒佛花、韭黃、生菜、蘭芽、勃荷、胡桃、澤州餳”的記述。

當時,人們已開始用核桃製作點心。宋吳氏《中饋錄》中記載的一種名叫“玉灌肺”的食品,就是用核桃等六種原料拌和後做成卷狀蒸制而成的麵點:“真粉、油餅、芝麻、松子、胡桃、茴香六味,拌和成卷,入甑蒸熟,切作塊子供食,美甚。不用油入各物,粉或面同拌蒸,亦炒。”

宋林洪《山家清供》中也記述了“玉灌肺”的製法,但用料及吃法稍有變化:“真粉、油餅、芝麻、松子、核桃去皮,加蒔蘿少許,白糖、紅曲少許,為末拌和,入甑蒸熟,切作肺樣塊子,用辣汁供。今後苑名曰‘御愛玉灌肺’,要之不過一素供耳。”大約口感絕佳,竟被皇上看中,成為御苑中的名點。

宋人林洪《山家清供》中還介紹了一種名叫“勝肉(食夾)”的餃子一類美食的製作方法:“灼筍、蕈同截,入松子、胡桃,和以油醬香料,溲麵作(食夾)子。”

核桃:延年益壽的“萬歲子”

據宋陳元靚《歲時廣記》載,時人在製作粽子時,也每以核桃為餡:“或加之以棗,或以糖,近年又加松(指松子)、慄、胡桃、姜、桂、麝香之類。”

南宋時期,人們製作的臘八粥中,也出現了核桃的身影。周密《武林舊事》便留下了“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的記載。

此時,核桃的種植仍主要在北方,長江以南地區亦偶有所見,品種之優劣則因地而異。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在記述一種“石胡桃”時就曾以核桃為比照,並直呼為“北胡桃”:“石胡桃,生如石,其中肉無幾,味與北胡桃略同。”

《本草綱目》引北宋藥物學家蘇頌《本草圖經》也說:“胡桃生北土,今陝、洛間甚多。大株厚葉多陰,實亦有房,秋冬熟時採之。出陳倉者,薄皮多肌;出陰平者,大而皮脆,急捉則碎。汴州雖有而實不佳,江表亦時有之,南方則無。”

明王世懋《學圃雜疏》中的記述仍大致相同:“核桃北果,而宜山種。吾地絕少,然亦可種。”

核桃:延年益壽的“萬歲子”

不過,明人對核桃的形態特徵和生長習性有了更多的瞭解,因而對其記述也較為詳盡。明初朱橚《救荒本草》雲:“胡桃樹,一名核桃。生北土,舊雲張騫從西域將來,陝、洛間多有之,今鈞、鄭間亦有。其樹大株,葉厚而多陰,開花成穗,花色蒼黃。結實處有青皮包之,狀似梨。大熟時漚去青皮,取其核是。胡核味甘,性平,一雲性熱,無毒。”吃時,則“採核桃,漚去青皮,取瓤食之”,據說有“令人肥健”之功用。

從李時珍《本草綱目》的記述來看,當時人們為改善核桃的品質,在種植核桃時,還運用了用櫸柳嫁接的方法:“胡桃樹高丈許,春初生葉,長四、五寸,微似大青葉,兩兩相對,頗作惡氣。三月開花如慄花,穗蒼黃色。結實至秋如青桃狀,熟時漚爛皮肉,取核為果。人多以櫸柳接之。”李時珍還透露,酒後吃核桃,竟成為一種時尚:“酒家往往醉後嗜之。”

元明之際的《易牙遺意》所載一種名叫“瑪瑙團”的糕點類食品中,核桃成為主要的原料:“沙糖三斤半,白麵二斤,胡桃肉十兩。先用糖一斤半,水半盞,和麵,炒熟。次用糖二斤,水一盞溶開,入前面在內再炒。候糖與面做得丸子,拌胡桃肉,搜勻作劑,切片。”

明高濂《遵生八箋·飲饌服食箋》記載的一種“核桃纏”製作中,核桃亦是主料:其法是用核桃肉一斤,煮熟後,再裹上用薄荷霜二兩、白糖二兩調製好的“外衣”,再烘焙而成。同書還說,時人制作一種“復爐燒餅”燒餅時,也將核桃作為主要食材:“核桃肉退去皮者一斤,剁碎,入蜜一斤。以爐燒酥油餅一斤為末,拌勻,捏作小團。仍用酥油餅劑包之,作餅,入爐內燒熟。”

當時,京師人也喜歡食用以核桃為餡的酥餅和餡餅。明謝肇淛《五雜俎》就說:“今京師有酥餅、餡餅二種,皆稱珍品,而內用者加以玫瑰、胡桃諸品,尤勝民間所市。”

核桃:延年益壽的“萬歲子”

清代,人們用核桃製作的點心和菜餚已很有特色,一些烹飪經驗對今人仍有借鑑作用。

清袁枚《隨園食單》就介紹了當時人們製作燒餅、湯圓、粉糕和月餅時,用核桃作餡或以其作調味品的方法:

燒餅:用松子、胡桃仁敲碎,加糖屑、脂油,和麵炙之,以兩面熯黃為度,而加芝麻。扣兒會做,面羅至四五次,則白如雪矣。須用兩面鍋,上下放火,得奶酥更佳。

水粉湯圓:用水粉和作湯圓,滑膩異常,中用松仁、核桃、豬油、糖作餡,或嫩肉去筋絲捶爛,加蔥末、秋油作餡亦可。

百果糕:杭州北關外賣者最佳。以粉糯,多松仁、胡桃,而不放橙丁者為妙。其甜處非蜜非糖,可暫可久。家中不能得其法。

劉方伯月餅:用山東飛面,作酥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為細末,微加冰糖和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甚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

同書中還記述了一種以核桃、杏仁和榛子烹製的小菜“醬炒三果”:“核桃、杏仁去皮,榛子不必去皮。先用油炮脆,再下醬,不可太焦。醬之多少,亦須相物而行。”

清童嶽薦《調鼎集》則記述了胡桃湯、醃菜核桃、鹽水胡桃仁、煨鮮胡桃、醬胡桃、醬炸胡桃仁、油炸胡桃仁、胡桃糕、炸胡桃餅、糖胡桃餅、桃仁酥、炒胡桃仁、醬炒三仁等的製法,其中,“油炸胡桃仁”就是不可多得的妙饌:“每胡桃仁四斤,同紅糖斤半、甜醬二斤、菜油三斤。先將胡桃仁焯去苦水,晾乾,入菜油炸,再拌紅糖、甜醬,芝麻。”

清錢泳《履園叢話》“治庖”條則透露,時人習以果子為菜,如“醬炒核桃”就是此種“果菜”的代表品種。

核桃:延年益壽的“萬歲子”

清顧仲《養小錄》中還記述了“核桃餅”的製作方法:“胡桃肉去皮,和白糖搗如泥,模印,稀不能持。蒸江米飯,攤冷,加紙一層,置餅於上,一宿餅實,而江米反稀。”同書中所記的一種名叫“素蟹”的小吃,亦以核桃為主料:“核桃擊碎,勿令散,菜油炒,入厚醬、白糖、砂仁、茴香、酒少許燒之。食者勿以殼輕棄,大有滋味在內,愈餂愈佳。”

清末沈太侔所撰《東華瑣錄》中提到的一種奶捲,亦常以核桃為原料:“炙奶令熱,熟卷為片,有酥皮、火皮之目,實以山楂、核桃(仁),雜以諸果,雙卷兩端,切為寸斷。”

據《清稗類鈔》記述,一種用羊腰或豬腰同核桃同烹的“胡桃肉炙腰”也是一味人們喜愛的佳饌:“用羊腰或豬腰數枚,入鍋,加水煮熟,取出,去其外包之膜,切薄片,另以胡桃肉數枚,入石臼打爛,與腰片拌勻,入鍋炒炙,俟胡桃油滲透腰片,再加鹽、醬油、紹興酒、香料,烹至熟透,味極佳。”

不過,吃核桃時,最麻煩的就是破殼取仁。但如果掌握了要領,也並非難事。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用開核桃的鉗子,橫豎各夾一下,即可順利取出果仁。如需大批取仁,則應將核桃上蒸籠,用大火蒸幾分鐘取出,然後立即倒入冷水中冷卻並浸泡3分鐘左右,經此處理,核桃殼表面會出現一條條裂紋,只要沿著這些裂紋把殼掰開,就能取出完整的核桃仁。

核桃無論是生吃、水煮,或作糖蘸均可,也可作藥膳粥,或煎湯等。以其燒菜,亦味美可口,除常見的核桃腰花、核桃肉丁、核桃雞丁等菜餚外,還可製作出韭菜炒核桃、核桃豆腐丸等美饌。

 參考文獻(略)

《咱們祖先的瓜果園》(連載)

版權作品:鄂作登字-2017-A-0001684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