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過日子爲什麼那麼節省?

三農拍客


其實不光上海人是精打細算的過日子,無論哪個地方的人都有精打細算的人,因為過日子精打細算,沒有什麼不好。勤儉節約是我們的美德,我們為什麼不堅持呢?我覺得過日子嘛,就應該精打細算,不要那樣斤斤計較的。只有科學規劃好自己的生活,才能讓自己幸福。有的時候一種節約就是一種美德。我覺得在飲食上也能看出來,上海人那種節約的方式。到上海去吃飯,點的飯菜剛好夠一個人吃的。不像我們東北的呀,七個碟子八個碗。大眾菜,滿滿一鍋,讓你吃不完,倒了可真是可惜。我到是建議我們都應該學習上海人那樣。做菜的時候,一定要能吃飽就好,千萬不要浪費。




伊春美食美客


客觀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上海人節省是刻板印象,要根據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看待。我祖父母一輩的人,非常節省,連吃飯都是精打細算,絕不浪費。這和他們所處的年代有關,很多人說是‘窮怕了’,這是時代造成的,我覺得也不僅是上海,這代人在全國都是這個生活習慣。

再說說父母那一代,由於當時天朝還很窮,也沒實行計劃生育,他們小時候生活也僅能滿足溫飽。幸運的是,隨著我朝改革開放,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因此這代人大多不會向上代人一樣節省到骨子裡,房車奢侈品旅遊該有的一樣不少,但也不會亂花,總結一句話,在能保證享受生活的情況下節省。

最後說到我們這代,消費觀念絕對是天差地別,舉個例子,我在央企上海市分公司工作,普通員工收入20萬不到,中等收入。有個女同事,老公是地鐵中高層,中產家庭,丁克,她自己一年消費一輛極光,主要花銷在奢侈品和旅遊。這樣的人在上海不在少數,屬於普遍現象,有子女的主要開銷就在教育上了。現在正好暑假,給小孩過個暑假花費兩三萬的很普遍。所以我們這代,和題主說的節省是搭不上邊的,以上。


SX187581407


上海人確實生活蠻節省的,相對於其它地方的人,特別是北方人,是比較節約。這和區域性格特點有關,比如北方人較為豪放,性子直,花錢的時候也能體現出來,買東西容易衝動。上海人比較細膩,生活也仔細,自然日子過得顯得節省。

還有就是上海生活成本太高,對於普通人來說,不算計著過日子怎麼行?省著點過日子是值得提倡的。

最後,節省不是摳門,是一種生活態度。


叫我黃藥師


我的師傅的老公是上海支邊到南寧,那時交通不像現在,所以女兒都5歲還沒回過上海。85年的春節她們全家打算回上海過年,那時的物資不是很豐富,她帶了30斤南寧特產果汁應子糖(現在沒有了,)幾十斤香蕉,幾捆甘蔗託運。當時上海的工廠效益比較好,過年的雞鴨魚肉都是廠子裡發的,年三十晚婆家做了滿滿一桌子的菜,廠子裡發的菜都做完上桌了。家人上桌吃飯,她的女兒一上桌就夾雞腿吃,全家人頓時停下,看著她女兒又看她,師傅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莫名其妙時,就聽著婆婆用上海話小聲對兒子:沒家教。我師傅能聽懂些上海話,心想這一桌子的不是做來吃的嗎?怎麼女兒最小,吃個雞腿就沒家教了?後來她知道了,這一桌的菜不是做來吃的,是看的,也不對,吃是吃,但是這一桌菜要從年三十吃到十五的,年三十隻能吃配菜,雜菜,青菜,整魚雞鴨肉是不能吃的。所以她女兒上桌夾雞腿當然沒家教了。在我們這是沒有這個,逢年過節做好上桌的菜,能吃的你都可以吃,所以她女兒已經習慣了。唉唉唉,無語。年初一有親戚來拜年,我師傅又犯錯了,看到有人來,就把糖餅,甘蔗砍好段,香蕉拿出來,招待客人,當時她婆婆的臉黑黑的,一點都不高興。待客人走後,婆婆馬上把這些東西收回自己房裡並對她說:不能這樣做。接下來的客人也只是嗑瓜子而已,走的時候,婆婆拿袋子裝一截甘蔗,二個香蕉,幾顆糖餅回禮。😇️暈啊,上海人真的太能省了。


qzuser


我來回答吧,現在所謂的上海人大都是解放前從寧波和蘇北一帶和其它地區逃難和討生活來的。寧波人雖說不窮但是出了名的節約,列如寧波菜是是中國最鹹的菜。我小時候一個鹹蟹的腿可以吃二碗泡飯。蘇北的缺實是窮,三把刀知道吧那都是老苦大眾討生活來的。所以過生活也是很節約的。當時真正的上海人通稱為本地人,基本都在郊區如寶山,南匯,青浦,浦東,大多是農民。農民種地很辛苦能不節約嗎。其實這是個偽名題,在中國普通老百姓都是很節約的。只不過在上海好像大都市不應該那麼節約。另外現在2017年的今天再說上海人很節約的話就是人云亦云了。


風炎7


省與不省的判斷因人而異。有人省到計較電費水費,更有收集紙板箱和礦泉水瓶的,他們一般年紀都六十以上了,但我知道他們很正義,很有社會責任感,喜歡“管事”,並富有同情心,如果外來人員與他們做鄰居,會感受到他們的善良。第二層面的省是體現在消費上,不會大手大腳點菜,出門旅遊一定做功課,貨比三家,斤斤計較,打包,買菜驗稱是常態,但他們一般看上去比較體面,也遵守公共社會秩序,在人情往來上不貪便宜,所謂精打細算過日子,圖實惠。目前年輕的上海人大多也比較省,但不會苛刻自己,該打的就打,該聚會就去,娛樂生活不會少,但一般十分理智消費,不會“譁胖(裝逼)”,喜歡AA,也會偶爾做東請客,他們的計劃經濟主要為了旅行或孩子教育。就拿本人來說,現金三位數,資產四位數,但我依然會飯後驗單打包 ,出行依情況自駕公交小黃車,加油也會看時機和店家,有一圈固定的朋友在實惠乾淨可口的飯店輪流做莊,每週一聚。一起交往的人基本形成共同觀點,不與“浪頭度”的人交往,做到低調,體面,實在,靠譜即可。總而言之,在一般上海人的觀點裡,大手大腳亂花錢並不會讓人敬佩,反而會被人瞧不起,最瞧不起的就是隻有“浪頭”而沒有“浪花”的人。


舊金彡


作為多年在上海生活的外地人,我說說我的感受和理解。

上班的時候,身邊有很多本地上海人,可以說近距離接觸。

上海人節省嗎?

Yes, 我親耳聽到我們公司的一個阿姨說,她每天在浴室裡放一個大桶,然後把水龍頭開到只能慢慢滴水的狀態下,然後就去上班,回來以後,水就接滿了一桶,她說這樣水錶不轉,不要交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沒試過。

還有同事說,她在家上廁所,她媽媽總是把全家人都叫一遍,一起小便以後,只要衝一次水就好了。(沒事把尿憋著,大家一起尿)

同事說,他們家買蝦買排骨,都數好每人吃幾個

,然後就買那麼多。(多吃沒有)

上海人節省嗎?

No, 上海人只是精打細算,關於孩子教育的時候,他們就不小氣了,上海上課外班不是一般的貴,但是基本上的家庭都捨得花這個錢。

有人喜歡大吃大喝,有人喜歡開闊眼界,上海人就是,現在上海出國遊,國內遊就很火熱,一般的家庭也把出去旅遊作為一年中的計劃,為什麼?上海是中國發展最早的沿海城市,開放的早,接觸新鮮事物早,人心也活絡,生活好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很多上海人,新上海人的生活目標。

一念節儉,一念奢華。要細膩,來上海,要豪放,到北方。


我是:人在天涯Luni, 我感性,我豪放,我刻板,我瘋狂。每個人都有雙面性,城市也一樣。歡迎指教,說出你的故事。


人在天涯666


上海人過日子會規劃,該花錢的就花錢,能省錢的決不亂花。買東西講性價比,一般挑價高質量也高的,貪小便宜的人少,被詐騙的概率在全國最低,這得益於文化平均水平較高。舉例說今年夏天高溫幾乎24小時離不開空調,我們會跟據在家人數多少決定使用哪臺空調,人多時用櫃式,人少時用掛壁式,決不浪費用電,消毒櫃或洗衣機儘量在用電低谷時段使用,這樣用電只要化一半的錢,還為國家節省了寶貴的高峰電能……。


震旦90629641


每個地方都有很節省的人,特別是年紀大些的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輩的。過過苦日子的,很多之後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節儉的習慣依然存在。說說我男朋友的爸媽,就是把水龍頭看著水錶調,調得特別小,每天的滴。家裡有兩個衛生間,其中一個就是做儲存室和專門滴水用的,兩個大盆,五六個桶,洗菜沖廁所拖地洗衣服都是用的免費接的水。陽臺專門做了個很小的水池接水,洗衣服用的,用的洗衣機洗衣服,手動加三次水😂😂😂我們一兩年交的水費他們可以交十幾年😂😂還有就是電,他們兩個人在家,大約能看得見的就不會開燈……所以說有時候和老一輩生活上的習慣就很難保持一致,手動加三次水真的無法理解……

還有的就是買菜,家裡帶的小學生,所以每次都會買很多菜,就會很便宜,菜販子和超市工作人員都以為他們是開餐館的……能放的菜都會在便宜的時候買超級多囤起來。最經典的是大蒜,當季的時候就會很便宜,買整年或者半年吃的,掰散晾著,保存起來,但是每年都會起蟲,又浪費了很多,但是每年都樂此不疲。

還有的藕尖,便宜的時候買回來用水養著,放冰箱好幾盒……還淘寶買胡蘿蔔,去山上挖野菜,自己發豆芽,發蘑菇……

電器之類的能自己修絕不找電工,電線之類的也自己弄,之前煤氣灶換成能使用天然氣的灶也是自己改,還要求我男朋友和他學著……我是很不贊成的,危險性大。但是正面表示不贊成又會被說教,說了解原理就不會有危險,但是為什麼要花時間去了解原理呢💬

我的看法是,上海本地人最初很節省的也是老一輩,生活成本越來越高了之後就會變得很節省,下一代也就延續下去了吧。


肆無忌憚77858461


這個問題是上海人過日子為什麼那麼節省?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上海人出了名的小氣,精明,會在生活上打算勤儉節約,這是社會一致公認的典範,上輩傳下來的傳統勤儉節約因而一代傳一代,上海人阿姨到菜場買菜要兜好幾個攤位問價佃多少,三四隻攤位兜下來決定再買這個菜,因而早上買菜去掉很長時間,上海女人強勢出名小氣男人會做家務出名怕女人,總的來說;上海人節約不亂花一分錢,這也是好事情有節約才有財富,不節約吃光用完身體健康(反話諷刺語),傳統遺留下來的觀念沒辦法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