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和新四軍有什麼區別?

奮鬥中的95後


八路軍與新四軍同屬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主要抗日武裝。1937年7月7日,爆發了“7.7盧溝橋事變”,日本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國共兩黨經過協商,擯棄前嫌,結成全面抗戰的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顧全大局,以民族大義為己任,同意將經歷長征到達陝北的三大主力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將南方八省紅色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歸屬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1937年8月25日,根據國共合作協議,設立八路軍總部,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總參謀長,左權任副總參謀長,紅軍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總政治部,任弼時、鄧小平出任正副主任。八路軍下轄三個師和一個陝甘寧留守兵團,總部特務團及總部炮兵團。原紅一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政訓部主任羅榮桓,參謀長周昆(此人抗戰初期攜軍費三萬元潛逃),全師轄343、344兩旅,約1.5萬人。原紅二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政訓部主任關嚮應,周士第為參謀長,全師轄385、386兩旅,約1.4萬人。原紅四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政訓部主任張浩(林育英),後恢復政治委員制,由鄧小平接任政委,全師轄358、359兩旅,約1.3萬人。成立八路軍陝甘寧留守兵團,由蕭勁光任司令兼政委,曹懷裡任參謀長,政治部主任莫文驊,約9000人。八路軍初期建制,總兵力約4.5萬人,1937年9月11日,八路軍改稱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但八路軍名稱一直沿用至解放戰爭期間。八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敵後戰場,建立了晉東北、晉西北、晉西南、晉西北等抗日根據地,115師在平型關戰鬥中第一次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129師長生口、神頭嶺、七亙村、陽明堡,120師孃子關等戰鬥中都使日寇聞風喪膽,百團大戰更使日軍望而生畏,打出了八路軍的軍威。

新四軍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一支強有力的抗日武裝。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主力紅軍開始長征,留在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八省的紅軍及游擊隊堅持了三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抗戰爆發後,根據國共雙方協議,1937年10月12日,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由國共雙方信任的將領擔任新四軍領導人,經雙方商定,由國公共同推選葉挺擔任新四軍軍長,副軍長兼政委項英,參謀長張雲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新四軍是一直強大的革命武裝。新四軍軍部於1937年12月25日在武漢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南昌,全軍共1.1萬人左右。 新四軍下轄四個支隊: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兼),傅秋濤為副司令員。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第三支隊司令員張雲逸,副司令員譚震林。第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參謀長林維先。 江南新四軍在黃山岩寺集結,江北新四軍在湖北黃安(今紅安)和河南確山集結。後新四軍軍部移至安徽皖南涇縣雲嶺,開展南方地區抗日敵後工作,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1941年1月,由於國民的反對派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和項英等機械地執行黨的統一戰線原則,導致新四軍軍部損失嚴重,這就是著名的“皖南事變”,葉挺被俘,項英、周子昆遇害,袁國平犧牲。1月20日,中國共產黨重建新四軍軍部,由陳毅任新四軍軍長,劉少奇任政委,副軍長張雲逸,參謀長賴傳珠,政治部主任鄧子恢,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企圖消滅八路軍的陰謀。新組建的新四軍下轄七個師:第一師師長粟裕,政委劉炎;第二師師長張雲逸,政委鄭位三,副師長羅炳輝;第三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第四師師長兼政委彭雪楓;第五師師長兼政委李先念;第六師師長兼政委譚震林;第七師師長張鼎丞,政委曾希聖。

綜上所述,八路軍與新四軍的區別:1、番號不同,八路軍全稱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為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新四軍全稱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從編制上來說,八路軍是路軍,後為集團軍,規模比新四軍大,級別也比新四軍高,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國民政府授予上將軍銜;新四軍是軍編制,戰鬥序列屬於軍一級,國民政府授予軍長葉挺中將軍銜,比朱德低。八路軍一師兩旅,一旅兩團,新四軍一個軍共有四個支隊,支隊相當於旅團級別,八路軍全軍4.5萬餘人,新四軍1.1萬餘人。2、組成不同,八路軍是由西北三大主力紅軍改編而來,紅一、紅二、紅四三個方面軍經過長征到達陝北,分別改編為三個115、120、129三個師。新四軍是由留在南方八省紅色游擊隊改編而來,他們經歷了三年艱苦卓絕對敵鬥爭,從各地聚集而來,組成了新四軍初期的四個支隊。3、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區域不同,八路軍主要戰鬥區域在山西一帶,後開闢山東戰場。新四軍主要在江南一帶開展敵後抗日活動。 八路軍與新四軍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下的主要抗日武裝,同時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前身,是人民軍隊茁壯成長的階段,有著純正的革命血統,是絕對聽黨指揮的人民軍隊。他們從戰火中走來,浴血奮戰,成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中流砥柱。

本文均為原創,僅代表本人見地。如有不妥之處,望各位條友批評指正!


心有靈犀73024986


都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隊伍,但有很大的區別。

八路軍,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佈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同意設立總指揮部。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佈命令,宣佈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紅軍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副主任;下轄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和總部特務團。 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12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肖克;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

1937年9月11日,八路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指揮部改為總司令部,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但由於八路軍的稱號已經在各級部隊中廣泛傳播,因此八路軍的稱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戰爭後期。

新四軍,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隸屬於國民黨軍隊戰鬥序列,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由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留在南方八省進行遊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的隊伍。

1937年10月12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佈:南方8省13個地區(不包括瓊崖紅軍游擊隊)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任命葉挺為軍長。經由中共中央提名,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核定,任命項英為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鄧子恢為副主任。為加強對新四軍的領導,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以項英為書記,陳毅為副書記。

從戰區來講,八路軍隸屬第二戰區,作戰範圍是山西察哈爾兩省,新四軍隸屬顧祝同蘇浙第三戰區。

從編制來講,八路軍屬於集團軍編制,下轄三個師,新四軍屬於軍編制,人數而言,八路軍1937年的時候約4萬人,新四軍1938年的時候下轄四個支隊:第一支隊,陳毅任司令員,傅秋濤任副司令員;第二支隊,張鼎丞任司令員,粟裕任副司令員;第三支隊,張雲逸兼任司令員,譚震林任副司令員;第四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員,杜平任副司令員,全軍共一萬餘人。


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


八路軍和新四軍都脫身於早期的工農紅軍,是我黨的嫡系部隊,是我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主力戰隊。

原本我黨的紅軍戰鬥力有一部分是分佈在華北地區,有一部分是分佈在江南地區,這些紅軍部隊分散成不少的支隊,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內與國民黨的部隊展開了激烈的角逐,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統一戰線,所以我黨和國民黨進行了合作。

八路軍

其中在華北的工農紅軍們被國民黨改了編制,名義上歸國民黨管理,但實際上仍由我黨掌控著,當時這些工農紅軍們統一改名歸屬“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總共有45000人。

雖然在後來國民黨將八路軍改名為了“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但是我黨已經習慣了這個稱呼,所以在平常的時候仍自稱為八路軍,百姓們也如此稱呼。

一開始八路軍是由朱彭兩位元帥擔任指揮的,主要在華北的敵佔區內進行遊擊活動,八路軍如同燎原之火越燃越寬廣。

到了抗戰結束,內戰爆發的時候,八路軍就從4萬多人擴展到了將近90多萬人的龐大軍隊,成為了我黨真正的主力部隊,雖然在1946年的時候八路軍就被改了名稱為解放軍,但是由於八路軍這個名號已經用習慣了,所以遲遲未改掉,一直到了1948年的時候全軍才真正改名為解放軍。


新四軍

在當時的江南一帶展開游擊戰的名叫新四軍,是之前我黨在南方的零散工農紅軍改編而成的,和八路軍一樣,在抗日戰爭開始後在名義上歸屬國民黨的編制,這些部隊被國民黨統一編制為了新四軍,全名叫做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主要還是由我黨掌控著。

最開始的時候新四軍只有一萬多人,在江南一帶和日本人展開了激烈的游擊戰,和八路軍不一樣的是,新四軍的武器比較先進一點,在接受了國民黨的部隊資助後,軍裝以及裝備都提升了一個檔次。

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新四軍也同樣人數大漲,從1萬多人漲到了30多萬人的龐大數量,和八路軍一樣,在內戰的後期改名為了解放軍。

如果說八路軍和新四軍有什麼區別的話,有一個很簡單的區分方法,那就是一個在北方,一個在南方,一個是真正的嫡系,一個是次嫡系,相比於八路軍,新四軍在我黨內的重要性顯然有所不如,從部隊的人數以及出的元帥人數就可以看出。


所以說這就是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區別,二者分別在當時的中國南北方殲滅了大量的日偽軍,遊離不定的游擊戰術令日本人頭痛不已,對日本人影響很大,不論八路軍還是新四軍他們都曾在抗日戰爭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都是抗日的英雄。


孤客生


一、規模和前身不一樣


八路軍全稱: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又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新四軍全稱: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加快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談判進程。蔣介石在輿論的壓力下,同意停止內戰,響應共產黨人的倡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同蔣介石就發表中共宣言和改編紅軍問題,在南京舉行第五次談判。


最終,國共兩黨達成協議,將長征到達陝北的紅軍主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


下轄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三個師和一個特務團。共計4萬5千人。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最主要的抗戰力量。


後八路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指揮部改為總司令部,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


但由於八路軍的稱號已經在各級部隊中廣泛應用,所以就一直沿用下來,直到解放戰爭時期,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接著,1937年10月,整編了南方八省,散落各地沒有跟隨長征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陸軍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周子昆為副參謀長。


接受整編後的新四軍,當時只有一萬多人,下轄四個支隊。

但由於新四軍所處區域,多為當時中國的富庶之地,所以武器裝備要先進一點。

這樣算來,抗戰初期,八路軍、新四軍加起來人數不足六萬。


二、級別不一樣


八路軍全稱第十八集團軍,屬於國民黨軍隊正規戰鬥序列,是“集團軍級”編制,下轄三個師,其下屬部隊按照旅,團進行編組;新四軍屬於軍編制,下轄四個旅團級支隊。

所以,八路軍的“級別”應高於新四軍。八路軍的師長與新四軍的軍長是一個級別。


三、作戰區域及任務有所不同


八路軍主要戰鬥在北方,隸屬第二戰區,也就是華北戰場,尤其是山西一帶,總指揮朱德兼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及第二戰區東路軍總指揮。新四軍主要在江南集結,隸屬顧祝同第三戰區,在江南一帶和日軍展開游擊戰。



就全國而言,華北戰場始終是對日作戰的主戰場。朱德、彭德懷領導的八路軍,擔負著最主要的抗戰任務;新四軍則在南方進行遊擊作戰,配合主戰場以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


從戰區和任務來看,八路軍和新四軍兩大武裝力量,八路軍仍然是主力。解放戰爭時期,八路軍成為東北野戰軍、華北野佔軍、中原野戰軍和西北野戰軍的的源頭;新四軍則成為華東野戰軍的源頭。建國後,10位元帥中,來自八路軍的9人,新四軍1人,陳毅是新四軍中唯一的一位元帥。


四、新四軍經歷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由於特殊的歷史淵源,在國共兩黨的合作中,蔣介石從來沒有停止過反共,共產人也有自已的主張,所以磨擦和鬥爭從未停止。皖南事變就是血淋淋的事實。


事變發生後,新四軍損失慘重,7000將領陣亡,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在突圍中被叛徒殺害,軍長葉挺被扣。蔣介石反誣新四軍“叛變”,宣佈取消新四軍番號,聲稱要將葉挺交付“軍法審判”審判。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周總理在《新華日報》上憤然寫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

對國民黨的行徑進行了有力的聲討,贏得了輿論上廣泛支持。皖南事變後,中共中央決定重建新四軍,編制改為師,旅,團制。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張雲逸為副軍長,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



仍然不屈不撓地在南方開展游擊戰爭,取得了許多驕人成績。八路軍和新四軍,是抗戰時期國共合作階段特殊存在形式。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從國家和民族利益大局出發,以博大的胸懷、捐棄前嫌,接受改編,奔赴抗日前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兩大最主要的抗日武裝力量。


所謂“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由於共產黨的主張深得人心,加上八路軍在華北戰場的突出表現,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廣泛支持與擁護,和國民黨軍隊不同的是,抗戰結束時,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八年抗戰,不斷地發展壯大,八路軍人數增至90多萬,新四軍人數增至30萬。

後來,解放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將所領導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等統一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後來經歷三大戰役、百萬雄師過大江,將不可一世的蔣介石和他的殘部趕到了臺灣島上。

更多有關抗戰歷史,請持續關注有書共讀。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八路軍與新四軍最大的區別,是軍事主官人選問題,陝北紅軍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時,指揮序列是“換湯不換藥”的,從正副總指揮到各師師長等等,全部沿用了紅軍幹部,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國民黨方面曾試圖讓朱總司令出國考察,而以國軍大員來指揮八路軍,遭到堅決抵制。



而輪到新四軍改編時,談判陷入了僵局,最後雙方的妥協結果是由海外歸來的葉挺將軍出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軍長。

葉挺將軍在廣州起義失敗後由於歷史原因已經脫黨,這也是蔣介石讓步的主因。儘管葉挺初心不改,但是卻不能參加新四軍黨委會,而副軍長項英才是書記,按照規矩,兼任東南局書記的項英在重大問題上有最後決定權,然而新四軍是作戰部隊,這樣的軍政不統一是很致命的,葉挺將軍曾經二次負氣離開崗位,包括“皖南事變”中新四軍的動作猶豫,與此關係甚大。

(八路軍總指揮朱德)

隊伍成分不同。

八路軍是由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達陝北的主力,以及當地的陝北紅軍合編而成,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下轄之第115師(林彪、聶榮臻)是由紅一方面軍的紅1軍團、紅15軍團和陝南紅軍第74師組成,約15500人;第120師(賀龍、蕭克)是由紅二方面軍的紅2軍團、紅6軍團和陝北紅軍第27軍、第28軍組成,約14000人;第129師(劉伯承、徐向前)是由紅四方面軍的第4軍、第31軍和陝北紅軍第29軍、第30軍組成,約13000人,加上留守部隊全軍大約45500人。

新四軍是由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南方八省共13個地區的(不含海南島瓊崖縱隊)的紅軍游擊隊集中後改編的,下轄四個支隊共約10300人,四個支隊的司令員分別是陳毅、張鼎丞、張雲逸和高敬亭。



改編時間不同。

八路軍1937年8月22日接到軍委會改編命令,8月25日由延安發佈正式的改編序列命令;新四軍的正式接到改編命令是1937年10月12日,軍部在武漢組建,部隊集中到皖南和皖中,大概相差兩個月不到。

部隊級別不同。

1937年9月11日,軍委會再將“第八路軍”的番號更換成戰時序列的“第十八集團軍”,按抗戰時期的軍事委員會--戰區--集團軍---軍的指揮層級,八路軍建制的級別高於新四軍,但授予軍事主官的軍銜都是中將,這與其他國軍的慣例也是符合的。朱德職務為“總指揮、總司令”,而葉挺職務是軍長。



(新四軍軍長葉挺將軍)

作戰區域不同。

八路軍劃歸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指揮,朱德兼二戰區副司令,二戰區被劃定的作戰區域是山西全部、綏遠全部、河北一部,當然了,後期八路軍突破了這個限制。新四軍劃歸第三戰區顧祝同司令長官指揮,第三戰區的作戰區域是蘇、浙、皖、閩、贛等華東地區,而實際上,顧祝同對新四軍的作戰區域劃的更細更小。

發展結果不同。

八路軍活躍在廣袤的華北敵後戰場,國民黨軍隊力量很小,所以八路軍壯大很快,到抗日戰爭勝利時接近百萬之眾,解放戰爭中的第一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大部)、華北野戰軍都是由八路軍發展而來,而只有第三野戰軍是由新四軍發展而來,由於長江流域是國民黨重兵雲集之地,新四軍發展頗受限制,到抗日戰爭結束時,新四軍正規部隊不足30萬人。


(新四軍副軍長、政委項英)


度度狼gg


你好我是迷彩派,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你

八路軍和新四軍都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抗日武裝力量之一。八路軍和新四軍其主要的區別在於人員組成不一樣、活動區域不一樣、編制組成不一樣。

首先,八路軍又稱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又被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其人員組成是為當年紅軍長征之後順利到達陝北的中國工農紅軍部隊改編的,同時也包含當時的陝北工農紅軍。而新四軍的人員構成大部分是由當年紅軍長征後留在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的,人員相對於八路軍來說要少很多。

其次八路軍主要的活動範圍是在北方,其大部分活躍在山西、陝西、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區。而新四軍主要的活動範圍是在江南部分地區,其大部分活躍在江蘇、安徽、浙江等地方。

最後就是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編制也不一樣。八路軍是以正規部隊的編制,其下屬部隊按照師、旅、團的序列進行編組。新四軍則以遊擊部隊編制,其下屬部隊編為四個遊擊支隊,共十個團。但是,在皖南事變發生後重建新四軍時,將原有編制改為師旅團編制。

最後補充一點,由於江南一帶富庶之地是國民黨重兵雲集的地方,所以新四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發展相當艱難。而八路軍所處的華北地區相對來說國民黨部署兵力較少,所以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其發展人數是新四軍的三倍。而新中國成立之後,55年首次實行軍銜制時授予的十大元帥之中只有陳毅一人出自新四軍、十名大將之中只有張雲逸和粟裕出自新四軍。


迷彩派軍事


八路軍與新四軍同屬共產黨領導的獨立的抗日武裝力量,但是還有許多區別,主要有:

一 名稱不同:八路軍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簡稱,正式行文用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新四軍是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八路軍全稱無陸軍,新四軍有陸軍一詞,是蔣介石專門加上的;

二 來源不同:八路軍改編自在西北地區的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新四軍改編自在南方八省的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

三 最初編制不同:八路軍是路軍級編制,後改為第十八集團軍,路軍和軍編制高於軍,麾下直轄有三個丙種師,各師是二旅四團制,全軍編制員額有4.5萬;新四軍雖然是軍級編制,但是僅轄相當於旅團級的支隊,編制員額只有1.1萬;

四 活動地域不同:八路軍屬於第二戰區戰鬥序列,總指揮朱德兼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二戰區東路軍總指揮,八路軍總部在山西境內,後逐漸向冀察綏魯豫發展;新四軍屬於第三戰區戰鬥序列,新四軍軍部最初在南昌,後遷安徽境內,皖南事變就是新四軍軍部在安徽被偷襲;

五 最終結局不同:八路軍作為中共主力,發展為眾多戰略區,擁有90萬部隊,發展為東北野戰軍、華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西北野戰軍;新四軍最終發展為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只有30萬部隊,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後來發展為華東野戰軍和華東軍區;

六 55年授銜將帥不同:新中國十個元帥,9人出自八路軍,僅有陳毅1人來自新四軍;大將只有粟裕和張雲逸來自新四軍,其餘8人都來自八路軍。


伊洛河畔看春秋


兩者都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人民軍隊,後來都整編入解放軍,區別主要有三點,一是改編前的部隊不同;二是編制方式不同;三是隸屬關係不同。

一、改編前的部隊不同

八路軍主要由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等紅軍主力部隊改編而成,全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

新四軍主要是由湘、贛、閩、粵、浙、鄂 、豫 、皖8省的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和紅軍第28軍改編而成,全稱是“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二、編制方式不同

八路軍在一開始便以正規部隊編制,下轄部隊按照師、旅、團的序列進行編組,與國民政府其他部隊差別無二,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參謀長葉劍英。

八路軍實際是集團軍編制,下轄三個師:第115師,師長林彪;第120師,師長賀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這幾位全都是“十大元帥”成員。

新四軍則以遊擊部隊的編制,下轄部隊編為4個遊擊支隊,10個團,1個特務營,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不過在皖南事變後重建時,新四軍的編制方式也改為師、旅、團正規部隊編制。

三、隸屬關係不同

八路軍隸屬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屬的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是閻錫山。

新四軍屬於當時的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先後是馮玉祥、蔣介石(兼任)、顧祝同。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紅軍全稱為中國工農紅軍,而新四軍和八路軍的全稱則分別是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和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的正式番號為第十八集團軍),當然,這幾支部隊最共同的特徵就是它們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武裝,在時間順序上,則是紅軍的稱號在前,新四軍和八路軍的稱號在後,八路軍和新四軍是在紅軍改編後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當然規模要比紅軍大很多。

1937年9月,國共之間正式達成協議,原來的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一致抗日,其中北方的中共的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南方的紅軍游擊隊則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中共部隊進行改編也是從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層面進行的努力。當然,八路軍和新四軍依然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依然是中國共產黨所掌握的武裝力量。

至於中共武裝部隊稱號的來歷,其中紅軍的稱號是模仿蘇聯紅軍所創設的。實際上即便是在南昌起義時,我黨所用的部隊的稱號依然是國民黨左派的旗幟,第一次正式打出中國工農紅軍大旗的是毛澤東在領導秋收起義時所打出。而紅軍的稱號在其後則一直沿用了下來,全國各地的紅軍數量最多的時候達30萬人,先後建立個紅一、紅二和紅四方面軍,最後與紅二十五軍會師於陝北,並最終改編為國民革命軍。

八路軍實際上就是由陝北的紅軍改編而來,總人數最初的時候大約為4.5萬人,下轄有115師、120師和129師,抗戰開始後,八路軍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最主要的武裝力量,並且在華北戰場承擔了最主要的抗日任務。

新四軍則是由中共撤離蘇區後,南方的紅軍游擊隊改編而成,最初的時候僅有約一萬人,新四軍的全稱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新四軍在八年抗戰的過程中是江淮和華中一帶最主要的抗日武裝之一。

解放戰爭爆發後,中共所領導的部隊統一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青年史學家


這得從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前身——紅軍說起。

在槍桿子裡出政權的思想引導下,1927年,中共組起了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等武裝起義。其中,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隊伍在攻打長沙失敗後,轉移到井岡山。1928年四月,朱德與毛澤東在井岡山下的寧岡縣礱市相遇,這就是著名的井岡山會師。

兩支部隊被統編為一個軍,名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一個月後,中共中央指示“在割據區域所建立之軍隊,可正式定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1928年6月,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正式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的第一支紅軍,也是紅軍這個名稱的濫觴。

幾年後,隨著反圍剿失敗,紅軍主力被迫長征,留下少量隊伍和地方武裝在南方八省堅持游擊戰。(著名的將領有陳毅、尋淮州、方誌敏等人)。

1936年10月,在陝北,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會師。不久,西安事變爆發。在各方妥協之下,國共合作。按合作要求,紅軍三大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而留在南方八省的紅軍則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八路軍不久又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該支軍隊中,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葉劍英任參謀長;下轄三個師及特務團。師長分別由林彪、賀龍和劉伯承擔任。

組成新四軍的南方8省紅軍和游擊隊,不包括海南的瓊崖游擊隊,葉挺為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後來又成立了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項英為書記,陳毅為副書記。

八路軍和新四軍兩大武裝力量,顯然八路軍更強大得多。國共戰爭時期,八路軍成為東北野戰軍、華北野佔軍、中原野戰軍和西北野戰軍的的源頭;新四軍則成為華東野戰軍的源頭。建國後,出自八路軍的元帥多達9人,新四軍則僅有陳毅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