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改變後的四野在渡江戰役中爲何只能給二野三野當「配角」

1949年2月11日,中央軍委便作出決定:由指揮淮海戰役的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人組成的總前委,在渡江作戰中,照舊行使領導軍事及作戰的職權。3月上旬,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央全會上,毛澤東向到會的中央委員們宣佈:我們將要向長江以南進軍,用戰鬥去解決敵人,仍然是我們首先必須注意和必須準備的。為了適應協調作戰和統一指揮的需要,按照中央軍委1949年1月25日關於各野戰軍番號改由序數排列的決定,3月28日,東北野戰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

1949年改變後的四野在渡江戰役中為何只能給二野三野當“配角”

四野領導層

第四野戰軍下轄第十二、十二、十四、十五兵團。

第十二兵團下轄由原第三縱隊改稱的第四十軍、第八縱隊改稱的第四十五軍和第九縱隊改稱的第四十六軍;

第十三兵團下轄由原第一縱隊改稱的第三十八軍、第十縱隊改稱的第四十七軍和第十二縱隊改稱的第四十九軍;

第十四兵團下轄由原第二縱隊改稱的第三十九軍、第四縱隊改稱的第四十一軍和第五縱隊改稱的第四十二軍;

第十五兵團下轄由原第六縱隊改稱的第四十三軍、第七縱隊改稱的第四十四軍和第十一縱隊改稱的第四十八軍。

在東北野戰軍統一整編的同時,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也分別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第二和第三野戰軍。全軍統一整編之後,第四野戰軍奉命沿平漢路南下,進抵河南、湖北,於長江北岸,配合第二、第三野戰軍的渡江作戰行動。此時,國民黨政府放出和談煙幕,準備通過談判爭取一個劃江而治的結局。中國共產黨則在北平同國民黨政府代表進行談判的同時,加緊了渡江作戰的準備。

1949年改變後的四野在渡江戰役中為何只能給二野三野當“配角”

四野資料圖

3月底,全權指揮渡江作戰的總前委制訂了《京滬杭作戰綱要》,決心採取寬正面、有重點的多路突擊戰法,分東、中、西三個突擊集團,於4月15日18時在江蘇靖江至安徽望江之間實施渡江作戰,首先突破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然後向縱深發展,佔領蘇南、皖南及浙江全省,奪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徹底摧毀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政治、經濟中心。由於渡江作戰的主要目標是進攻和消滅位於長江下游南岸的湯恩伯集團,解放南京、上海等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城市,因此,位於湖北、河南境內的第四野戰軍部隊,主要擔負佯動任務,佔領武漢以北及其以東地區,以積極的行動牽制華中白崇禧集團,配合第二、第三野戰軍的渡江作戰。

1949年改變後的四野在渡江戰役中為何只能給二野三野當“配角”

四野資料圖

隨後,考慮到國共北平和平談判國民黨政府方面的最後簽字時間,中央軍委將渡江戰役發起時間改為4月20日。4月20日20時,即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簽字的當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百萬雄師發起了渡江作戰。頓時,長江北岸,萬炮齊發;長江江面上,千帆竟渡,國民黨軍苦心經營的所謂立體防線頃刻瓦解。

4月21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號召全軍將士:奮勇前進,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