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人是羣居生物?一個人久了爲什麼會產生孤獨感?

丁香茉莉小雛菊


這其實是兩個問題,我分別回答吧。

為什麼說人是群居生物?人首先是一種動物,在生物屬性上這一點來說,我們和這個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動物並沒有什麼區別。世界上的野生動物有群居的也有獨居的。也許有人會說:像老虎熊那種吃肉的是獨居的,而像羊,鹿等吃草的是群居的,所以食物鏈頂端動物應該獨居,而食物鏈底層動物應該群居。這個說法其實有一定的適應面,因為大型肉食動物要生存,需要的食物非常多,如果一個區域內競爭者太多的話,就不容易獲得足夠他們生存的食物,而對於食物鏈底層動物來說,群體生活更有利於它們及時發現天敵,逃跑的時候也更容易因為群體效應而讓天敵難以鎖定目標 。但是當我們再想一想,群居捕獵的獅子,狼和鬣狗,以及獨居生活的樹懶、樹袋熊等等,就會發現我們之前的總結太草率了。實際上每一個物種的生存策略,包括選擇獨居還是群居,都是要與它所生存的環境相適應的,哪一種生活方式更利於它們在那個環境裡生存下來,提高個體成活率、利於基因傳遞、而且減少能耗,動物就會選擇哪一種方式,這也是漫長的生物演化和自然選擇的結果。因為那些選擇了不利於自身生存和基因延續的方式的動物,都已經被淘汰掉了。在我們建立文明之前,我們的祖先就選擇了群居。因為對於我們這些雜食動物而言,集群互相關照,合作尋找食物,躲避和抵禦敵害生存的成功率更高,而且也更利於繁衍後代,而且,我們的祖先也發現群體的成員越多力量也越大,雖然必然會出現爭端和摩擦。但是,集群生活比孤獨的生活,要容易的多。直到我們產生了文明甚至發展的科技之後,我們仍然認為人多力量大,所以從整體上來講,我們仍然在互相關照,所以我們也還算是群居動物。

至於為什麼一個人生活會孤獨。我們還有動物本能,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無法獲取同類的幫助,就會感覺到無助。無助也是孤獨的一種原因。另一個層面就是我們作為人有社會性,健康的人需要交流,需要來自於其他同類的信息交換還有情感刺激,這個刺激並不是一個貶義詞,表揚和批評都是情感刺激,喜怒哀樂都是我們對於情感刺激的反饋。我們從啟蒙開始,所有的正面教育都是鼓勵我們融入群體,與人交流的。交流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融入群體,得到群體的幫助,同時也可以幫助別人。交流是一種互利行為,也是健康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一旦切斷交流,不止我們的心理會產生一些退化,連生理都會受到影響,包括一些激素水平的改變。長時間的孤獨不利於人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