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太極拳的原形,「探膀」,拳架不可或缺的結構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武學講究意境,打個比方,你會在某個地方,打拳很有體感,人與環境相應。有人說,這是故弄玄虛,其實不然,如果人與環境無應,為什麼買房,還要挑房呢?什麼是好房?面南背北,通透闊正,高粱大瓦,山水環伺,藏風聚氣。事物不離結構,結構不離佈局,佈局不離條件。最終還是有人,環境才活。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感應道交。人不來,拳即廢。沒有你,我不在,最終還是人。人要相互倚重,拳要相互呼應。做人比練拳難,讓你非我弱,得志莫離群。難平的是一口氣,可練拳卻不能賭氣練,極其傷身。壞情緒產生毒素,伴血而走,流害無窮,切記。不好的東西,一定不能運化,越化越糟。好的東西,則要常練。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拳不練,則氣不走,一潭死水。學東西也是,不能死板,但要踏實。你不懂的,就要學到懂。你不明的,就要求到會。自己提升的關鍵在哪裡?一門深入,後而觸類旁通,最後在證回來。有時候,功夫在拳外,東西在江湖。在某一領域,精耕細作,你就是行家。練拳,諸法歸一,萬拳空相,沒有適可而止的事兒。

古太極拳的原形,“探膀”,拳架不可或缺的結構


探膀,古太極拳術語。意為,延伸膀位,以求放長。拳經雲,弓脊開背,斜方卸膀,探引其臂,螺旋走架。掤勁,不是短勁,是長勁。真正放長,必須探膀。很多人練拳,以為是放長,其實伸胳膊的多。探的是膀,不是肘,肘不能探,伸直胳膊打拳,那叫操。中節永要打彎兒,根節曲中求直。何為探?探有伸的意思,但伸不是探。探,必出自根節。伸,是哪裡都行。根節在哪裡?根節不在肩頭,是肩胛骨。為何要卸甲開肋?就為了探膀。肩胛骨自己探不出去,結構所限,必須探膀,帶動拉抻。膀是哪裡?這裡指,三角肌後側部。北方武林,將膀子泛指整條手臂。打拳一動,先用膀帶動肩胛骨。千萬別一起手,就伸胳膊。梢節為中節服務,中節為根節服務,這樣能出功力。練拳,就是拿梢練根,用根練本的,別本末倒置。思維模式,決定了動態。沒縷清思路,不要盲從。膀,不是根節,但能帶動根節,根節在後頭。程度不同,東西檔次不同,高手可將根節位移,練至命門。但能將根節練至腳跟的,幾百年也出不來一個,方法失傳所致。看人打拳,別看前臉兒,看後頭。有沒有東西,不在前頭。前頭再花哨,沒用。能探膀,即能隆背。能隆背,就可抱丹。拳就練連鎖反應,形成動力鏈條,勁路由此產生。探膀,為了放長,而放長為了螺旋。為何要沉肩?這句話沒說完,是探膀沉肩。原地沉不下去的,還傷了肩。

古太極拳的原形,“探膀”,拳架不可或缺的結構


探膀,能出餘地,拓展空間,肩才能沉。空間越大,沉的越深,掤勁就會越強。打拳,別先動梢,先動身上。沉氣坐胯,湧動脊柱,開肋隆背,卸甲探膀。沒這些活兒,拳就會空洞。練拳規矩大,別浮躁。練得到位,用的時候,就自動化了。結構好的,佔絕對優勢。練是一碼事兒,打又是另一碼事兒。練法定要先上身,才可打的不假思索。誰為主,誰為輔,要搞明白。怎麼動是學文。能動出功夫來的,不是一般人。為何有些人能學啥像啥?就是他會動。探膀要慢,練功不在於快慢,在乎帶上東西沒有,空轉浪費時間。老話講,立定脊,慢探膀。探膀,是長勁,勁來自後面,光伸胳膊沒用。勁路走螺旋,還能探膀,東西就不一樣了。打個比方,單鞭是單向螺旋。若不探膀,能抻一尺。若會探膀,能多出半尺。大筋強度會極強悍。探膀是絞筋的基礎。不用蠻力,結構決定檔次。會動態結構的人,不用蠻力。初學,意貴遠,形也要大。探膀,能出大形。你以為,還差半尺,突然就到了,關鍵時刻,差一點,就沒了。真形是什麼?看著平常,可一旦施展開了,形態聲勢駭人,不似人間氣象。人被驚了,是因為出乎意料。預料當中的,沒有新意。探膀和掖胯不同,腳站在地下時,無法延長,就要調整胯位,拉抻腿筋和腹股溝韌帶。人往上走,拳要挺拔。探膀,使臂力渾厚,棉沉。身體整束,脊背堅實。這正是,仰穿龍蛇窟,始出枝撐幽。七星在北戶,河漢聲西流。


古太極拳的原形,“探膀”,拳架不可或缺的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