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當今地緣政治和國際外交的前沿和中心

能源:當今地緣政治和國際外交的前沿和中心

關注我們,底部點贊或評論,即有機會獲得價值100元中石化加油卡

編譯丨子衿

在21世紀,全球化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多年來,能源安全是各國共同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對那些嚴重依賴進口以滿足國內需求的國家而言。例如日本,它依賴中東石油進口,再比如歐盟,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在世界各地,有一個複雜的跨境能源連接和發展夥伴關係,能源在國際外交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06年,在當時的G8國家峰會上,各國領導人明確承認了全球化的能源供應鏈以及開發廣泛的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各國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我們認為,促進……能源交換非常重要,包括跨境和過境安排。”“尤其重要的是,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的企業可以通過互惠互利的方式,在國際上投資和獲取上游和下游資產,並尊重競爭規則,以提高全球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效率。”

在全球化的能源格局中,天然氣管道和跨國界的電力連接為國際合作帶來前景,當然也帶來了緊張。國際技術和能源基礎設施夥伴關係也是兩國加強能源安全、發展工業、促進雙邊關係發展的重要手段。在更具對抗性的一面,戰略能源可以被用作外交手段,或者在世界舞臺上對抗反對者。

俄羅斯天然氣與歐洲

能源:當今地緣政治和國際外交的前沿和中心

長期以來,能源一直是造成俄羅斯與西方之間地緣政治緊張關係的重要原因之一。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通過貫穿東歐和波羅的海的十幾條管道供應歐洲將近40%的天然氣。這引起了對過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擔憂。這些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因為俄羅斯已經表現出了威脅,一言不合便“斷氣”威脅,就像2006年和2009年那樣,在回擊與歐洲的爭端時,就威脅削減供應。幾度被“斷氣”的烏克蘭,其80%的天然氣來自於俄羅斯,俄羅斯就像一把懸在頭上的能源利劍。

“在過去的幾年裡,由政府支持的天然氣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一直在穩步增加西歐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主要客戶是德國和荷蘭。”總部位於英國的Love Energy Savings董事總經理Phil Foster表示。“俄羅斯目前供應歐洲35%的天然氣;而英國44%的天然氣來自歐洲的管道。由於俄羅斯是英國天然氣供應的‘咽喉’,與俄羅斯政府的外交緊張局勢可能對英國能源價格產生巨大影響。”

普京轉向中東和亞洲

由於歐洲努力通過美國和卡塔爾等國家的天然氣供應來實現天然氣供應多元化,迫使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降價,俄羅斯採取了外交手段,向中東和亞洲進行轉移。西伯利亞新能源管道計劃於2019年開始向中國輸送俄羅斯天然氣。與此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中東發起了外交努力。

在2017年底普京訪問伊朗期間,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宣佈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達成一項價值300億美元的能源合作協議,鞏固其作為歐洲和美國強有力的替代合作伙伴的資格。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伊朗問題上咄咄逼人的言辭,為俄羅斯這一努力“推波助瀾”。

“如果特朗普沒有讓西方投資者遠離伊朗並將該國推向俄羅斯,那麼這種能源外交的意圖將不可能實現,完全顛覆了奧巴馬政府的意圖,即通過在2015年夏季達成的核協議中提供的多重讓步,讓伊朗‘懸崖勒馬’。” 去年11月經濟博客ZeroHedge 表示。

美國能源交易:邊緣化俄羅斯

能源:當今地緣政治和國際外交的前沿和中心

雖然特朗普的外交失誤疏遠了中東的主要能源參與者,但他的政府正在努力破壞俄羅斯在東歐的能源主導地位,並在此過程中加強與重要盟友的關係。去年,美國宣佈向烏克蘭國有電力公司Centrenergo供應70萬噸的賓夕法尼亞電煤,這對雙方在經濟和外交領域都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對於烏克蘭來說,在其大部分煤礦都是由俄羅斯支持的烏克蘭東部分裂分子控制的時候,美國煤炭供應猶如“及時雨”

,不僅支撐著其國內能源供應,還能加強與強大的合作伙伴的關係,以應對俄羅斯的侵略。對美國來說,在國內需求減弱之際,這筆交易有助於為美國煤炭開闢新的國際市場,並削弱俄羅斯在該地區的能源影響力。

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去年7月表示:“今天的聲明將幫助烏克蘭在即將到來的冬季之前實現能源多樣化,幫助建立一個關鍵的戰略合作伙伴,以對抗那些企圖破壞美國利益的地區壓力。”

2017年底,美國與波蘭簽署了另一項協議,這次是通過英國公用事業公司Centrica向波蘭國家能源公司PGNiG供應美國液化天然氣。該協議可為美國進一步打開液化天然氣合同,並進一步支持美國將自己打造為俄羅斯供應的友好替代品的目標。

《華爾街日報》在去年的一篇社論中指出,“俄羅斯‘凍結外交政策’的時代可能即將結束。” “通過提供俄羅斯能源的替代品,美國賦予其歐洲盟國能量,削弱克里姆林宮的地區影響力。”

可再生能源外交時代

能源:當今地緣政治和國際外交的前沿和中心

有限的化石燃料在加劇地區緊張局勢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而碳氫化合物也是國際電廠建設和供應協議的核心,這些交易往往刺激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同時幫助重要的夥伴國家實現能源安全目標。

但隨著巴黎氣候協議的通過,化石燃料的優勢正在迅速消退。儘管巴黎氣候協議是不具約束力的全球減排協議,但仍然是氣候外交的巔峰之作。通過直接國際協議或通過多邊和國家開發銀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國際夥伴關係正在迅速增加,發達國家不再可以通過與全球合作伙伴達成協議來轉移排放。像E3G和國際石油變革組織這樣的環保運動正在向政府支持的開發銀行施加壓力,以避免為全球化石燃料項目提供融資。

“儘管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發展銀行必須採取更多措施來促進他們的投資。”E3G高級政策顧問海倫娜賴特博士說,“作為第一步,銀行應該承諾終止化石燃料勘探的資金,併為項目排放提供透明度。”

像國際太陽能聯盟(ISA)等大型國際合作夥伴正在能源外交領域打造新的領導人,各國政府也開始認識到,在能源外交中,一切照常進行是不可能的。日本外務省的顧問小組最近建議政府將外交努力從化石燃料投資中轉移出去。

該小組認為,“迄今為止,日本的能源外交都集中在確保化石燃料資源的努力上;它現在應該將可再生能源作為外交支柱的核心,以便與其他國家合作實現可持續的未來。”

隨著許多地區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需要大量的國際合作來滿足各國的氣候和能源安全目標。專注於可再生能源合作,將有助於各國擺脫由依賴有限自然資源的全球能源體系所帶來的地緣政治衝突。

“可再生能源在改善能源供應方面的潛力,促進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並在最需要的地方創造就業機會,意味著可持續能源的未來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通往和平與繁榮的道路,”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總幹事Adnan Amin寫道,“這將是當前和未來幾代外交官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