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樂視、小米對比,有啥不一樣?

小米迎來高光時刻。

7月9日9:30分,雷軍敲響了港交所特意為小米準備的3米寬、200公斤重的超大型銅鑼。小米港股開市,成為首家“同股不同權”的創新試點公司,也是繼阿里巴巴、Facebook之外,有史以來第三大規模的科技互聯網企業IPO。

截止收盤,小米報收16.8港元,較發行價17港元下跌0.2%,市值約3759億港元。即使首日破發,此時,小米市值已超網易,與京東的市值差距不到100億美金。

小米上市可謂一波三折,市值過山車從2000億美元到543億美元,孖展抽飛,但是,處在當前經濟下行週期,中美貿易戰等諸多的不確定因素,小米此時IPO依然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破發並不會影響一個企業的未來,大企業走到最後還是要看戰略本身,在上市前夕(7月8日)雷軍的公開信中,描繪了未來小米的藍圖:智能手機業務爭取儘快進入世界三強;有計劃、有節奏進行品類拓展,進入更多千億級市場;加快國際化,儘早實現國際業務收入佔到全部收入的一半。

  • 小米上市的表現如何?
  • 有哪些意義?
  • 小米作為一家定位為互聯網的公司,它的本質是什麼又會面臨那些問題和門檻?
  • 回過頭來看,小米和樂視有哪些異同?

針對這些問題,地歌網吳筱鳳與高派信息CEO餘德進行了一場談話。

小米上市的表現及意義

吳筱鳳:從今天來看樂視和小米,小米成了,樂視出事了,您是如何評判這個事情的?

餘德:小米的成是在意料之中的,樂視的出事是在意料之外。但是,我們並不因此而判定,即使小米今天上市了也離“大成”還很遠,即使樂視出事兒了,然而,賈躍亭也沒“死”,他的企業也沒“死”,特別是樂視汽車,很可能還會捲土重來。

吳筱鳳:您能不能說一下小米IPO破發表現以及小米在港上市的意義。

餘德:對於小米IPO,總的來說是一波三折,首先是估值。估值從1200億美元到1000億美元,再到800億,700、600,再到今天的543億美元。

另外,此前也說在香港過會的同一天還要發行CDR,但後來證監會提出84條疑問之後,這個事兒就停了,說是等到條件成熟。如果等到再發行CDR,那就是另外一件事兒了。至於今天的股價表現,開盤破發,不過下跌的並不多,從上市的角度上,破發也正常,市場不好,小米能成功上市已經是非常不錯的狀態。

吳筱鳳:那麼之於IPO本身的意義呢?

餘德:小米上市的意義很大,由於經濟形勢不好,上市首先就拿到239.7多億元淨融資。另外,是資本優先股的退出,小米的融資基本上都是有優先股的狀態,此前的五輪融資之間,就是有很多可退出、帶有回報性的融資,所以這些股東的退出也很關鍵,根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小米有400多億元虧損,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優先股的存在。

第三,小米的員工也需要解放。小米的員工回報分為幾種,一種是高股權、低工資,一種是一半股權、一半工資,一種是高工資、低股權的架構,所以,很多員工也嗷嗷待哺,總體而言,小米的薪酬是不高的。當然這也無可厚非。

所以,從IPO的意義上來講,最大的一點當然是融資,能夠融到一筆資金對小米做一個階段性總結,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石。至於更大的意義,比如為何要在這個時候上市,我們之前已經講過了《IPO熱潮:警惕倒下時,身體還是熱的》。

小米的融資,還是有很多特別之處。

第一是體量非常龐大,僅次於阿里巴巴和Facebook。當然後面還會有美團、滴滴、今日頭條等巨無霸出現。在小米IPO的一波三折中,你會發現市場確實不好。

此外,小米是第一家同股不同權的上板企業。去年12月份港交所提出的針對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互聯網高新創業的企業,認可了同股不同權,我們都知道,阿里轉板就是因為同股不同權的問題,而最終選擇了在美國上市。所以採用了新標準的,小米是第一家,雷軍持股超31%,相對而言,持股水平還是比較高的。

所以,對融資本身而言,體量龐大以及採用新的標準,在市場不好的大環境下完成的融資,還有未來依舊不確定是小米上市的四個主要的特徵。小米IPO是在融資過冬,應對接下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和不確定性因素。

其實,2017年,中國有三件大事兒:一帶一路、去槓桿和港股的改革。

現在IPO這塊的狀態已經在出現。

小米公司的本質

吳筱鳳:小米靠硬件起家,今天一直在往網互聯網企業靠攏,您如何看小米模式?

餘德:小米誕生於互聯網發軔之時,現在是創業的第八個年頭。一路上,小米提了諸如“國民手機”“專注、極致、口碑、快”“粉絲經濟”“期貨價”等很多概念,現在基本上已經不提了,因為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事情。

八年來,小米的發展還是驚人的,比如2017年的銷售收入達1146億元。同時,我們也看到小米的利潤率並不高,市場仍然處於一個不確定的狀態,或者說這個市場還沒成熟,小米的很多事情還在路上。

我們發現小米現在所提的很多事情是不一致的,比如現在提的鐵人三項“智能硬件、新零售和互聯網”。

在這鐵人三項中,我們看到智能硬件的收入超高,基本上在70%以上。IoT這一塊佔比有20%左右,嚴格來說,小米之家、順為、有品投資了超過200家企業,其中90家左右是在智能硬件領域。其中做得大的,比如有華米。但實際上小米和這些生態鏈企業合作得並不是特別好,大部分體量也並不大。

另眼看:樂視、小米對比,有啥不一樣?

這個狀態,證監會也發問過,小米到底是一個智能硬件公司還是一個互聯網公司?再聊一下小米所提的新零售。實際上小米的新零售和阿里、京東的新零售有巨大的差異。小米的“鐵人三項”其實離完成度還差得很遠。

更重要的是,在根上看小莫提的許多概念還是不一樣的。

小米一路就是在學概念,IoT火的時候就在做IoT,生態經濟火的時候做生態,新零售火的時候就在做新零售。比如互聯網業務,主要來源於廣告和遊戲發行,這兩點都還佔比在10%以內,最高的8%。

所以,鐵人三項中間,有兩項目前仍然在早期部署階段,最強的點還是在智能硬件。智能硬件主要在做手機、電視、移動電腦(Pad)、音響、智能路由器、手環等,據說說在IoT中擁有1億用戶,超蘋果和谷歌,但真正的保有率仍是問題。

7月8日,在雷軍的公開信中,提到未來如何實現投資者有錢賺。

雷軍講了三個觀點:

第一是智能手機業務儘快進入世界前三,當然這句話說出之後,餘承東就笑了。手機市場的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

第二個點,就是有計劃、有節奏地進行品類的拓展,進入更多的千億級市場,這句話主要針對的是IoT,在投資維度上,以智能硬件進行鏈接,服務進行變現。

第三就是加快國際化,儘早實現國際業務收入,佔到總體收入的一半,這點是比較靠譜的,因為目前已經佔到30%多。但是,收入佔到一半,利潤還並不樂觀。比如,印度市場已經佔到第一了,但實際上是虧損的,更重要的是,印度市場銷售的產品總體來說是比較低端的。

總體來分析,小米的本質依舊是一家硬件公司,甚至仍然可以把它定位為手機公司。就連雷軍提出的目標,手機三強、IoT、國際化,仍舊是在說手機、智能硬件,那新零售和互聯網業務又何在呢?

所以,小米的本質是手機,商業模式歸根結底還是依賴粉絲經濟。比如對京東的認可是買電器上京東,對小米的認可是買小米手機去小米商城、去小米之家、去小米專賣店、去網上旗艦店。因此,小米本質上的根還是在手機、在智能硬件,然後,從智能硬件延展。

小米是典型的靠品牌驅動,而不是像京東、阿里那樣靠平臺驅動,它需要在動能上做轉化。

另外,粉絲經濟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要維持鐵粉,它是依託於鐵粉理論,它怎麼樣獲得、保有、維持住這樣的經濟是接下來的一個重點。

實際上如果把小米的業務分散來看就很清楚,它基本上分為智能硬件,IoT的投資也就是電商新零售這一塊,然後是互聯網。我們看到的小米是一個“硬件有利潤,投資有回報,互聯網沒有基礎”的一個狀態。

2、小米的四大門檻

吳筱鳳:剛才您說,粉絲經濟是小米的問題,如何解釋呢?您認為小米未來會存在哪些問題?

餘德:小米的本質是智能硬件公司,甚至相當大程度上它是一家手機公司。

之前我們分析過,小米的收入組成中,智能硬件佔比70%,IoT部分佔比20%,互聯網服務低於10%。不難看出,小米的經濟更是一種品牌經濟,也就是基於小米的品牌形成的這一些東西,首先,是小米的品牌問題。

品牌很簡單,一方面決定價格,一方面決定未來的轉化率。在移動互聯網的基礎上,用戶的轉化很重要,用戶產生購買僅僅是開始,我們說小米的手機也好、智能硬件也好,不管口號是“新國貨運動”“良心價格”,還是雷軍講的毛利率不超過5%。這只是智能硬件中的一部分。

所以,很簡單,你看到小米在今天的競爭中間,依然是排名靠前的競爭者,它依然會面臨華為、OV和蘋果的競爭,所以在競爭過程中,嚴格講小米是有波折的,2015和2016年是低谷兩年,一度出現很多問題。

從增長曲線上看,小米波動非常大,華為則是非常平穩的上升趨勢,OV實際上也有一定波動,金立一度殺入前五,但現在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因此,手機陣地,作為小米最核心的陣地,這個點上依然不牢靠,特別是在印度市場以紅米為主,或者是在降維和時間機器的角度上講,很多市場,依然是低端手機,雖然這些市場有銷量,但不見得有很好的轉化率,不能夠體現很好的品牌屬性,只能說在未來,在品牌延伸價值和用戶轉化上的挑戰很大。

所以,近兩年你可以看到小米在不斷地升級品牌,小米8和小米MIX都在提價狀態,但在價格彈性已經不大的情況下,提價是很難的事,特別是在口碑和品牌鎖定上,很多人還認為小米是低端品牌,所以說這是一個嚴重問題。

然而,在這種低端品牌中間,消費是會升級的,用戶是往上走的,這麼一個階段的流失是非常嚴重,因此,這個時候小米為什麼要去做電視、Pad?很簡單,手機換機頻率一般為半年到一年,在持有量和保有量上有很大的問題,它對小米形成互聯網化和Iot是巨大挑戰。這是從品牌上來看小米問題。

第二,從Iot的角度上,首當其衝是要規模化問題

從目前的相關數據來看,小米的規模化超過一個億,超過了谷歌和蘋果,但它的滲透率和活躍度是不是夠的,實際上有文章描述,小米電視出貨量也不小有1300萬,手環是5500萬,再加上小米手機這麼多年的銷量,超過一個億是什麼概念?這也是證監會關心的這個數據是怎麼來的,權威性何在?

你會看到規模化、活躍度和滲透率的問題。小米的規模化並沒有跟隨它的銷售增長出現非常良好的正相關狀態,那麼從滲透率上,小米手機的滲透率遠遠不夠了,在國內有百分之十幾的市場佔有率,相對非常低,活躍度角度上並不高,特別是在不斷的換機潮中間,在消費升級的流失中間,很多用戶成為了死用戶,對於未來互聯網化能不能形成,從米家有品、順為資本的投資來看,這一點不好說,所以從目前的IoT來看,從業務佔比狀態和戰略部署狀態,都還很早期。

第三個問題,小米在互聯網角度上的發展問題。小米的估值中有個“騰訊*蘋果”的說法,當然,今天雷軍已經否定掉了,認為是個玩笑。

我們注意到證監會也有問到的小米為什麼用互聯網公司去定位?其實小米的互聯網收入非常單一,只有廣告和遊戲分發,這中間的佔比略有提高,依然不超過10%。

小米是“有渠道無陣地”,互聯網化對於小米而言還很漫長

所謂的渠道就是智能硬件,掌握了底層渠道,沒有陣地就是說它不像樂視有視頻網站和影業公司。

儘管小米在內容化的角度也做了很多事情,曾經投資過優酷,謀求做過影業,實際上都失敗了,所以在沒有陣地的情況下,實際上,消費升級是很難做到的,互聯網邊際成本降低,實現規模化收入這一點都相對不容易實現。

所以從今天來看,它更像一個渠道商

,還談不上互聯網化狀態,但我們說在未來能否很好實現轉型,並不好說。

小米未來會不會併購一家視頻網站,去做好自己的獨有的實物電商之外的很多東西,比如文化、娛樂的消費,它在新文娛上能否實現一個很好的突破,其互聯網化未來能實現一個什麼水平?

目前,小米是沒有這樣的陣地的,當然我們肯定能看到在香港成功上市後一定會做出這樣的動作,做這樣的投融資部署。

第四,小米的新零售方面的問題。

小米是產品導向性的企業,這樣的企業做電商,說白了是採取多平臺並用的方式,也就是開闢線上商城,類似的企業都幹過這些事。其實,小米線上的主陣地還是在天貓、京東的小米旗艦店。

雷軍所謂最早提的新零售概念,也就是線下店,小米之家,可是,這的狀態和京東之家、天貓小店或者說是天貓新零售的邏輯完全不同,它仍然是一些渠道化的店而已,只不過這裡有些店在網絡上,有些店在線下,但真正想把大眾吸引到小米商城是很難的事。

不管米家有品、順為、小米系列的產品怎麼樣,它也很難做到非常完備的狀態,所以你頂多能做出個“網易嚴選”就不錯了,這個電商角度上,實際上對於小米的挑戰是非常巨大,它的新零售概念站不住腳的原因也在於此。

“出事”的樂視和“成功”的小米

吳筱鳳:如果把樂視和小米兩家企業做一個對比,有哪些異同?

餘德:

首先,最簡單點就是成敗的不同了。

中國人習慣於以成敗論英雄,你也可以看到現在樂視是受挫的狀態,而且是嚴重受挫,小米是起來的狀態,但是,我們說小米也沒有大起,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基本上可以說樂視生態基本失敗,那麼小米起來了。

第二個點,在商業邏輯上,小米提的生態鏈和樂視生態的對比。

小米所謂的生態鏈就是一個同維的東西,賣很多同維的很多優秀產品,包括生活消費品,都是它在部署的點,打上小米的牌。

樂視生態就是所謂的產業鏈垂直整合以及產業圈的開放,這就叫樂視生態,這兩個邏輯應該說一個是生意邏輯一個是戰略邏輯

賣同維的很多東西當然是一個很好的生意,在樂視生態上更像是一個戰略,這也是樂視當時有這麼大資本魅力的重要原因,所以樂視的戰略是不是有錯,並無對錯之說。

另眼看:樂視、小米對比,有啥不一樣?

第三個點就是節奏問題,也就是小米和樂視在盈利和投入上的不同。

剛才講小米手機是能夠掙到微利的,小米的IOT、新電商維度上的米家、互聯網維度都在掙錢,儘管掙得不多,所以你可以發現,在盈利和投入上,小米的節奏更加穩健。

小米這麼多年來是比較紮實的公司,但是,在研發投入上,我們看到小米投入一直低於5%,去年是百分之二點多,這和樂視相比是小的多了,更重要的是樂視在體育、手機、汽車、金融上多個維度都在燒錢,所以你會看到,樂視除了互聯網廣告這一塊有比較大的收入,以及在樂視電視的角度上取得初步成績,比方說收取會員費這個方式。

嚴格講樂視全線都在虧損,而且投入巨大,所以這就是它產業鏈垂直整合的巨大危機

第四,就是戰略和資源匹配的問題。

我們說樂視戰略很好,但不具備這樣的資源,而小米呢?這麼多年不斷跟風各種概念,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沒有什麼好的戰略,但是,它有非常好的戰術,因此取得了很多同維市場的突破。

但是,這樣的突破讓我們看到今天小米的問題,比方說在手機的同維市場方面,現在很難說小米未來就怎麼樣,儘管說在海外市場,在目前的手機陣營中間,小米的出貨量佔比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它未來怎樣不知道,它的波動還是比較大的。

那麼在資源角度上,很顯然,兩家公司都是靠融資,從互聯網的角度切入的一個企業,所以大家都還不容易。當然樂視是所謂的顛覆了,一直提顛覆這個,顛覆那個,那麼現在把自己先顛覆了。

從現在狀態來看是這個樣子,那麼樂視汽車另當別論,樂視汽車能夠看到新的曙光,樂視也有可能東山再起。

所以我們說從這四個點,成敗以及商業邏輯上的小米生態鏈,樂視生態,以及在節奏上,我們都看到小米步伐和穩健的節奏,第四個就是戰略和資源匹配問題,

樂視是小馬拉大車了,小米還是比較務實,一路走過來。

另眼看:樂視、小米對比,有啥不一樣?

那麼總體來看,小米的IPO還是值得祝賀的事情。

但是,未來能否走向大成,是否能夠擔得起超級巨無霸的這樣的能力,上市取得一個非常好的開頭,可最終能不能笑到最後,很難講,嚴格講,截止到目前,對於小米的整盤棋來看,我們說並不是那麼好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