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人生智慧

說到百家爭鳴中的諸子,大家是否有一種難以言狀的莫名嘆息。他們在相互抬槓,相互抨擊,相互拆臺的過程中所闡發、所引伸、所佐證的老莊哲學、老韓思想、孔孟之道,全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道,兒說兒有情。但細細品讀諸子百家的這些言論所迸發出的某些閃光點,確實能給後人活躍思維、啟迪智慧、錘鍊思想。如莊子所關注的“人生態度”就值得我們去效法,墨子所弘揚的“社會公平”就值得我們去遵循,韓非所側重的“帝王之術”就值得我們去研究,楊朱所推崇的“個人主義”就值得我們去思索,老子所悟透的“人生智慧”就值得我們去光大。

老子的人生智慧

談及老子的人生智慧,說到底就是“高端做事,低調做人”,換言之便是“天擇物競,弱者生存”,弦外意則是“示窮於人,示弱於眾”。有個故事淋漓精緻地把老子的“人生智慧”展現無餘。這故事說,老子有個老師叫商容,他病重期間,老子去看他。老子說,先生有什麼遺言要教導學生的嗎?商容問:經過故鄉要下車,明白嗎?老子說,是不是不要忘本?商容又問:經過大樹要趨行,明白嗎?老子說,是不是應該敬老?商容再問:我的舌頭還在嗎?老子說,在。商容接著問:我的牙齒還在嗎?老子說,不在了。商容還又問:你明白這是為什麼嗎?老子說,是否剛硬的就滅亡,柔弱的就存活?商容笑著說,嘻嘻,一切道理全在裡面。老子嚴遵老師的臨終教誨,終其一生都依照“弱者生存”的人生智慧生活、工作、學習。並把它發揚光大……其出路即是“弱、忍、讓”。

老子的人生智慧

所謂“弱”:他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賊惦記誰?錢多的人,你無需弄這麼多錢,不就沒人惦記了?樹大招風,你變成小草,不就沒事了?什麼道理?嶢嶢者易折,姣姣者易汙。你把自己弄得太剛硬,就很容易被折斷;你把自己弄得太乾淨,就很容易被汙染。那又該怎麼辦?把自己搞得髒一點,窮一點,酸一點。難怪老子一再強調,“弱一點好,軟一點好,柔一點好”。並且以楚莊王與孫叔敖的故事來闡述自己的思想。楚莊王,春秋五霸之一,孫叔敖,幫助莊王成就霸業的功臣。但是這個功臣,為人處世十分低調,據《呂氏春秋 孟冬紀》,孫叔敖臨終時,把兒子叫到跟前,囑咐他說,老爸生前,多次謝絕大王的封賞。我死之後,大王一定會給你加封,但又謝絕不了的。這樣吧,你就挑一塊最差的。孫叔敖的兒子果真按照老爸的囑咐去做,結果怎麼樣呢?依據楚國的政策,功臣的封地,兩代以後就要收回,只有孫叔敖兒子的封地延續了好幾代。為什麼?就因為他那塊地太差,連鬼都不願要。

老子的人生智慧

說道“忍”:越王勾踐、楚王韓信、太史公司馬遷,便都是榜樣。勾踐忍辱負重,臥薪藏膽,委曲求全,以君王之身,為敵國臣虜,受盡種種屈辱,終於反敗為勝,為己報仇,給家解恨,替國雪恥。韓信忍氣吞聲,受胯下之辱,才有了後來的叱吒風雲、馳騁疆場、功成名就。請大家想想,如果當時韓信拔劍而起,像楊志殺牛二一樣殺了那小子,還有未來嗎?如果司馬遷不能忍受“宮刑之辱”,憤而自殺,還會有《史記》嗎?所以蘇東坡說,受到侮辱,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這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者,應該是“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其實就是老子思想的應用了。

老子的人生智慧

言及“讓”:這方面的範例也很多。比如清代康熙年間,安徽桐城人張英在朝廷做官,官居文華大學士,禮部尚書。因為鄰居吳家建房,要佔用兩家之間的通道,家人便寫信要張英出面干涉。張英卻回信說:“千里來信為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閱罷,明白其中意思,主動讓出三尺。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結果,兩家之間便形成一個巷子,名曰“六尺巷”,至今傳為美談。這就是“讓”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