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P2P平台誇了,破產,倒閉,它們募集資金都去哪了?

冰焰79


按照已經暴雷的P2P平臺暴露出來的信息,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大概有三種,但是不管哪一種都會造成本金損失,主要看處理及不及時了,收回一部分是有可能的,全部收回自然是沒戲的。

1.第一種情況,龐氏騙局

這種就是沒有明確標的,完全是採用割韭菜的形式,拆東牆補西牆,這種一旦暴雷,基本上沒有收回本金的可能性了,大部分資金都被揮霍一空,因為本來就是騙錢。

2.第二種情況,自建資金池,挪用資金用於第三方企業自融

根據網貸之家提供的信息,最近幾年暴雷的P2P平臺中16家互金平臺都有上市公司的參股。有的互金平臺和上市公司、國企“換股”,希望得到大公司的背景支持。而今年大寫大公司在股價下跌的情形下,投資P2P平臺,實際上是為了自融,並不是為了幹借貸的買賣。

按照規定P2P平臺是不允許有自己的資金池的,需要在銀行做存管,部分不正規的平臺虛構一些第三方將資金挪用,用於第三方公司的自融。企業發生風險,繼而引起平臺暴雷。

這種情況平臺出了問題,還要好一些,主要看這些用於自融的第三方公司有沒有可處置的資產,處置清算後,本金還可以收回一部分,至於怎麼分配這些資金,當地肯定會有具體的安排。

3.第三種,資金用於正常的私人借貸業務,爆發大量壞賬,平臺剛性兌付導致資金鍊斷裂

這種還屬於比較中規中矩的平臺,雖然暴雷,但起碼還是本本分分的做自己的老本行-私人借貸,猶豫去年到今年的經濟下行,導致實體經濟發展情況不好,很多民營企業本身週轉困難,而他們就是P2P平臺的借款方,發生違約。平臺為了維持自身剩餘,一直做剛性兌付,長此以往,窟窿越來越大,壞賬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資金鍊斷裂,繼而暴雷。

這種情況下,本金也可以收回一部分,不過前提是,借款方有足夠的抵押物或者反擔保措施,待這些資產處置以後,會對投資方進行一定的資金補償。

以上就是總結的幾種情況,本金有可能收回也有可能收不回,但是肯定會有損失,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而且目前處於監管的整頓期,P2P行業大洗牌,建議還是觀望為好,如果要投資,儘量選短標,而且資金要分散在不同的標的上,最大程度分散風險。


不立而立


沒有一個回答正確的,要搞清楚這個問題,

首先要清楚什麼是P2P

P2P本意是中介,直接撮合借款人和投資人的需求,就好比房產中介是一個道理。

為什麼P2P在中國那麼火

由於長期的銀行業准入壟斷以及信用體系的缺失,大量的企業和個人的資金需求無法滿足,民間借貸、高利貸盛行,而與此同時大量的中產階層缺乏可靠的投資渠道,信託門檻太高,股票又會虧錢。所以基於互聯網的P2P出現以後,很自然的就爆發了。而

在發達國家,P2P是作為普惠金融的補充存在,社區銀行已經能覆蓋大部分需求了沒有互聯網金融一說

P2P是怎樣變形的

1、天生的缺陷:P2P其實是一種原始的金融形式,沒有銀行之前,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借貸的,互聯網的出現,使其消除了地理的隔離,但卻無法消除時間隔閡。比方說你今天想投資10000一年時間,但是今天才有一個人需要借2000, 下週才有另一個需要借5000三個月。這樣當平臺規模擴大以後,自然就會出現需要錢的時候沒錢,有錢的時候投不出去!那麼,資金池就是更高的階段了,這又回到了銀行模式,其實相當於重複發明輪子,要麼就維持小規模不做大。

2、剛兌的特色:按照P2P的原意,投資人是出借方,借款人違約應當找借款人還錢,投資風險自擔。但在中國這種環境下,不承諾剛兌就不會有人投資,於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兩個辦法,第一種回到資金池模式,第二種拿出利潤做擔保,顯然第二種是不夠的。

由於以上兩點,所以有了資金池,各種的期限錯配,宣傳保本保息。如果規模不斷增長,那麼壞賬總是能解決,一切都很美好。

風險的爆發

顯然,如果允許做資金池,期限錯配,那和銀行就沒區別了,而銀行是要受監管的!然而在相當一段時間裡,沒有任何監管政策出臺,於是各類人等蜂擁而入,出現了最惡劣的兩種形式:1)自融,由於銀行借貸困難,有些企業甚至是國企通過建立P2P平臺融資,構造大量的借款企業,虛構借款需求,最終資金流向背後黑手。2)龐氏騙局,純粹就是騙錢,幾乎所有的資產都是虛假的,例如唐小僧。

終於監管政策出臺,且到了市場資金匱乏,銀根縮緊的時候。現金流斷裂到來了。

爆雷,錢去哪兒了

1) 龐氏騙局:對不起,錢已經花掉了

2) 自融:幕後的那個企業完了,如果它還有點資產能處置,或許還有一點點機會要回一點點錢。幕後的人還在,背景強大,賴帳了,那你沒有辦法,只能認栽

3) 資金池問題:平臺有資產,就是有真實的借款存在,由於投資覆蓋不了產生的壞賬,或者由於客戶大量集中提現,現金流斷裂。那麼去掉壞賬,慢慢清退,你還能有機會拿到大部分錢。

4) 貸款逾期:沒有資金池,標的金額較大,通常是原來做P2B的那種,爆雷原因只是逾期,但是投資人一天也不能等報警。那麼恭喜你,通過處置你通常還能拿回大部分甚至還有盈利。

這是對於投資人來說,對於這些平臺來說一律屬於非法吸收公共存款。

最後的結局

劇本順應了大的去槓桿的時代背景,某些人順利的一分錢不花降低了負債。最後,x字號資產處置平臺粉末登場,處置不良資產,再賺個盆滿缽滿


klinsrachel


只要是破產倒閉的P2P,無論老闆是否跑路,投資人的血汗錢血本無歸了。

細數這些年的問題平臺,募集資金無非四大去向。

高管揮金如土

P2P的實際控制人,大多生活糜爛,拿著投資人的錢任意揮霍。

比如,媒體曝光的e租寶丁寧,辦公室養著十多個女秘書,並與多名公司女高管保持不正當關係,先後贈與這些人的現金、房產、車輛、奢侈品的價值達10餘億元。僅對集團總裁張敏一人,丁寧向其贈送價值1.3億元的新加坡聖淘沙別墅、價值1200萬的粉鑽戒指、奧迪A8轎車、賓利轎車、名錶等禮物,“獎勵”現金5.5億元人民幣。



廣告天價投放

P2P平臺,為了博眼球,迅速擴張,源源不斷地拉攏新的投資者接盤,拿投資人的錢,大量投放廣告進行“病毒式營銷”。

比如,四大返利平臺之首的“唐小僧”,2016年開始在一線城市進行廣告轟炸,僅通過分眾傳媒鋪設線下樓宇廣告,一年支出5000萬元。唐小僧還重金植入各大熱播劇集中,電視劇《琅琊榜2》中也植入了《大梁小劇場》。

部分P2P平臺,斥巨資請名人站臺代言,成為名符其實的鮮花陷阱。宋鴻兵、茅於軾、郎鹹平等皆為泛亞搖旗吶喊過。金鹿財行、中晉資產的事發,明星代言人黃曉明、九球天后潘曉婷牽涉其中。

填補爛賬窟窿

所謂“自融”,顧名思義,就是網貸平臺的資金主要是老闆自用。一些企業缺錢,資金週轉困難,突然發現網貸平臺這個搖錢樹。他們註冊大量“殼公司”,虛構貿易合同或應收賬款,在控制的平臺上發假標,給旗下企業輸血,資金左手倒右手。這些企業爛賬無底洞,需要長期不斷的供血。一旦平臺吸金吸不動了,平臺資金要出現流出的跡象了,要不直接爆雷,要不立馬關掉跑路。

從事風險投機

P2P平臺許諾的投資收益率遠高於普通的投資產品,P2P平臺必須找到收益率更高的投資品種,才能玩的轉。

許多平臺拿投資人的錢去搞配資炒股、房地產開發過橋貸款或炒作虛擬數字貨幣等投機行為。隨著今年以來樓市價格回落、股市低迷、虛擬數字貨幣價格大跌,最終平臺瞬間暴雷。

…………………………………………………………………


史晨昱


我來說一下我的觀點吧,越是老的平臺,可能剩下的資金越少,為什麼?因為之前募集的資金都充當利息以及平臺費用花了。p2p公司的壞賬率是高的可怕的,壞賬怎麼處理,說實話沒有幾個能追回來的,那些崩掉的平臺跟你說他們有幾個億的應收賬款,可以彌補客戶所有理財款,那都是在瞎編,他們自己都要不回來,你指望誰替你要呢。再說了那幾個億,也是按照利滾利算的,可能本金就一億,他們算什麼違約金,滯納金,複利,這種算法法院根本不支持,平臺可能就像一機器,不到山窮水盡那就一直玩下去,直到最後一滴油,然後跑路。剩下的投資客的錢去哪了,都被當成了利息支付給前面的人,以及那些騙貸的了。所以崩掉的平臺根本沒有錢。募集的錢只有一小部分老闆可能帶著跑路了,大部分的錢都是爛賬和利息,根本無處可要。最後再說一下,最終統統按非法集資,你之前得的利息全部充當本金,也就說你在平臺投了50萬,這幾年得了20萬利息,那麼在經偵介入,認定你現在的本金為30萬,別驚訝,就是這麼處理的,即使一份錢不再給你,他們也可以說追回了40%。可怕嗎,可是所有的這種案件都是這麼處理的。有錢了,借給身邊缺錢做生意的朋友不行嗎,即使朋友不還了,那不是還有借條借據麼,可以去法院起訴,只要不超過24%,法院都是支持利息的,可是這p2p,你連你借給誰都不是那麼清楚,你連朋友都不相信,幹嘛相信一個從沒見過的借款人,沒見過的理財平臺。這麼多崩盤的,有一個去找借款人要錢的麼,沒有。全部是來找平臺的,因為你把錢給的是平臺,也許這些錢根本就沒有出平臺,只是這個投資客戶的錢成那個投資客戶的利息。


願望石123


借貸寶為什麼下架“刑事報案”功能

據有心用戶反饋借貸寶於2018年3月末悄無聲息將“刑事報案”功能下架,其實對於借貸寶這樣的做派早有耳聞,不過這一次這樣的行為裡蘊含著大量的信息,下面我們來扒一扒。

2015年8月借貸寶上線推廣聲勢浩大,筆者相信是下了血本,但好日子掐指算算不足10月。據內部流出的消息稱截至2017年8月份有300萬筆左右借款逾期,逾期本金百億左右,逾期的借款人30萬人左右。用戶群魚龍混雜,目前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的數據顯示有超百起與借貸寶關聯的刑事案件,筆者相信接下來的日子數據會持續增加。

不難發現自2017年初借貸寶已經告別往日的高調,採用“鴕鳥”策略來回避自己的風險。能不公佈的一定不公佈,能迴避的一定迴避,強制要求公佈、面對的也是一拖再拖。可見借貸寶是一家嗅覺非常靈敏的公司,意識到牽連刑事案件若是持續增加,難免會殃及自身,索性下架“刑事報案”功能。

下面奉送借貸寶受害用戶兩個維權要點:

一、依據《侵權責任法》等法律規定,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向平臺提出民事賠償請求;

二、部分刑案被告賬面顯示借入額度與實際所得相差甚大,差額部分的資金去了哪裡?借貸寶心知肚明,被告涉案違法所得在刑案處理中是必須要做退贓處理的。筆者目前追蹤瞭解到的幾起正在偵辦的刑事案件中,其中某嫌疑人賬面顯示非法所得270萬元人民幣,實際淨得150萬元人民幣左右,差額120萬元人民幣去了哪裡?涉刑案的借款人可以委託律師圍繞此項舉證,進行積極退贓,爭取寬大處理。

基於以上兩點,平臺下架“刑事報案”功能的意圖非常明確,引導用戶走民事訴訟途徑,淡化自身可能涉嫌的違法違規行為。

送寶哥一段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發現問題宜疏不宜堵。

送用戶一段話:拿起法律武器,合法維護自身權益。

送迷途“借款人”一段話:自首是唯一出路,不僅解脫自己,更是給出借人一個相對完美的交代。

善哉!善哉!(文:魅影隨行)


哥是傳說007


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得從真正的p2p 的定義來講。真正的p2p ,是一個連接投資人和借款人的信息中介,這是p2p 理應扮演的角色,這也是國家層面為其定義的角色。那些以卷錢為目的的平臺,算不得p2p 。因此,在一個真正的p2p 平臺下,投資人的錢是經由p2p 平臺出借給了借款人,債權債務關係是建立在借款人和投資人之間。即使平臺倒閉了,也不會改變這種法律關係。p2p 平臺作為一個信息中介,與投資人以及借款人之間只是居間法律關係,其承擔的就是提供交易機會,如實向投資人展示借款人的情況,幫助投資人進行借款人的篩選(也就是風控)。但是很多投資人並沒有搞清楚這種法律關係,或者故意忽視這種關係。只要借款沒有到期歸還,投資人就找平臺要錢,認為是平臺欠其錢的。

很多投資人除了不明白這其中的法律關係之外,而且還沒有契約精神。借款都還沒到期,投資人就開始擠兌平臺。可是平臺又不欠你錢,是借款人欠你錢,況且借款還沒到期呢。所以,很多平臺也因此無辜地倒閉了,畢竟平臺哪來那麼多錢墊付。況且,國家也不允許平臺墊付。

所以,只要平臺不是自融,即使倒閉了,這錢也應該朝著借款人,只不過由於,借款人的信息都在平臺,而且比較分散,投資人要真正追回資金還是比較難的。如果是自融的話,那就把平臺往死裡追吧。


旺仔80727688


P2P 倒閉了,那麼錢去哪了呢?當然是沒錢了,才會倒閉;這些錢基本上有以下幾種去向:

1)壞賬

也就是借給別人了,但是人家不還了,平臺還追不回來,或者說追回成本很高,我就有過這些經歷,曾經去過一個工業區的廠區公寓調研,附近住的都是廠區的一些年輕人,他們中間就很流行短期貸款,而且都是小額貸款,我想P2P應該也有不少資金進入這裡面了,他們每個月工資也就幾千塊錢,卻需要經常借。逾期是常有的事,一旦還不上就換個地方工作,你也找不到他的人,這樣的壞賬比比皆是。

實際上主要還是因為平臺運營成本高,造成這些資金必須要放高利貸,否則就沒法回收成本,但是高利也就是高風險。如果不放,那麼有可能就是下面這種情況。

2)利息

比方說平臺為了銷售,給出了10% 的利息,但是平臺的資金卻無法獲得10%以上的收益,那麼就得不斷拿新來的本金來償還過去的利息,常此循環,如果一直不能改善,那麼本金將會不斷被稀釋。

比方說,一個P2P公司本來有100萬,收益每年支付給客戶的利息10萬,每年公司貸款可以得到15萬元15%,運營成本10萬元,到年底每年公司賬上只剩下95萬。那麼來年運營成本10萬利息還是10萬,可是公司貸款可獲得的金額變成了95*0.15=14.25萬;幾年累計下來,公司就會越來越難以運營;

3)運營和銷售成本

包括前端銷售和後端銷售,一個是面向貸款人的,一個是面向借貸人的,然後還有審核費用,公司的軟件還有運營費用,高管、培訓師、房租等等,每年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如果公司不能夠吸引到足夠的資金,邊際成本很高,那麼公司將要不得不冒險,放出更危險的貸款,或者是提高收益率來吸引客戶。這樣一來,就會增加運營風險。

4)資金池挪用

這個在早期還是比較常見的,因為監管不到位。試想,因為一直有人借款和借出,所以這個平臺會有一定的資金沉澱,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放貸人的情況下,這些資金相當於浪費,平臺就有可能違規挪用這些資金去投資,如果投資失敗,那麼就又是一個大窟窿,如果成功了,有可能能撐幾年時間。


這個市場最終是大魚吃小魚,小魚活不了,因為運營成本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當公司越大,則越能壓低客戶的利息,另一方面就越能夠獲取優質客戶,資金越大,流動性風險相對降低。

比方說,公司做大了以後,我可以用很少的銷售人員就可以實現銷售,比方說,我可以開發一套審核系統,很少的人就可以完成大量匹配,又可以節省資金,比方說大大增加網絡上的營銷,又可以解決成本。

這個行業是一個邊際成本隨資本量增加而不斷降低的,最後的結果就是強者恆強


以股易金


都被卷跑了或者花掉了,怎麼可能拿得回本金。

而且爆雷的平臺不是主動跑路就是被查封,根本談不上倒閉和破產,倒閉是因為經營不善,破產是資不抵債,這些平臺沒一條符合條件的。

P2P的本質

我認為,一個真正正規的P2P業務模式,應該是像上圖一樣,有五方參與,借款人、投資人、平臺、第三方存管(銀行)和第三方擔保,投資人提供資金以獲得收益,借款人獲得資金支付利息,平臺發佈信息撮合交易,第三方存管負責資金劃轉,第三方擔保負責保證,這樣的平臺才比較安全,一般不會暴雷,即使暴雷了。錢也在借款人那裡,像借款人追討即可,那麼多借款人,不至於

但是你仔細研究一下暴雷的和沒暴雷的平臺,有幾個是這種模式?暴雷的我敢大膽的預測一下,一個都沒有,最主要的是投資人的錢真的通過銀行劃轉到所謂的借款人賬戶了嗎?我看未必,在平臺的賬上幾率較大,那麼平臺把錢花在哪了?

營銷推廣

互聯網時代,你不加大營銷推力度,根本沒人知道你這個平臺,你得打廣告吧,你得推出活動拉客戶吧,比如開戶就送100元花費,存多少錢送什麼的,哪個平臺沒搞過類似活動?這些都需要錢啊,力度一個比一個大,前些天最出名的暴雷,應該屬聯壁金融了吧,0元購399的路由器,就問你力度大不大?

投資

好一點的平臺,起碼還會把資金用作投資,即便不是宣稱的P2P借款人而是風險更高更的什麼投資,也是有跡可循的,真要是清算可能還能挽回一定的損失。

利息

最怕的就是遇到了“龐氏騙局“,後面人的資金根本沒有去投資,而是用於支付前面人的高額利息,那麼這錢基本上是要不回來了。

所以你就知道,這錢如果沒有用於生產經營,哪來的倒閉?平臺如果不是安於收取中介費,而是運作投資者的資金,哪來的資不抵債破產?攜款跑路,或者資金流斷了,怎麼拿回本金?


昇財經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要不回來、要不回來、要不回來!肯定要不回來!看你下次還玩高息集資嗎?

原因很簡單,P2P平臺一般做的都是高風險貸款,說白了就是在放高利貸,只有這樣才能支付起給投資人的高息,給投資人利息一般都在年化15%以上甚至更高,加上營銷以及管理費用等都是一筆大的開支。一般P2P公司都是在高檔寫字樓租下一層甚至幾層樓面,招聘美女帥哥做銷售員,忽悠那些老闆老人大媽之類的,所以我們經常聽到集資投資人一說到風險,就會講人家那麼大的場面、事業多偉大啊,咋還出會問題?我死都不相信的!結果出問題就開始哭哭啼啼的。

P2P平臺一般是有一整套路數和玩法的,經常開一些會議,聘請經濟學家忽悠,像最大的集資詐騙平臺泛亞就是請郎鹹平和宋鴻賓演講推廣理財,誤導了很多投資者,最後在上海和太原被老百姓圍堵捱揍;其次引入了傳銷機制,你拉一個人頭進來就會得到營銷費;還有就是很多美女業務員向老闆推銷產品,白天晚上的很多路數大家都懂的。

募集資金一部分放貸給企業,而這些企業絕大部分是資質比較差的,最終還不了錢成為壞賬,再加上管理層的揮霍,以及支付前期人員的利息,虧空倒閉成為必然!

還是那句老話“天線沒有免費的午餐”!警惕吧,貪慾的人們!


王紅英金融期貨


Pto P倒閉之後,應該說,這些錢是很難要回來的,如果能要回來一部分就算不錯了,所以說,有 錢的人,往往都很少會往這裡面玩的,往往是那些錢少的呢或者窮人,反倒在p2p裡想多搞點利息吧。

如果說p2p會倒閉的,應該說基本上都是那些,運作各方面不規範,管理有問題,或者正在鑽政策漏洞的平臺,如果說是一些真正的好平臺,認真做事的平臺高管,不貪不佔不拿不要的平臺,我想應該還會好一些吧。


那麼那些不好的平臺或者小平臺,為什麼會爆掉呢?大家都知道p2p平臺,其實其目的就是為了做一箇中介,別人把錢往上面存,然後他把錢又往外貸出去,都是沒錢的人往上面小額存款,沒錢的人在上面借點小錢,這樣的話來,這些小平臺,他為了吸引用戶,因為他的平臺太小沒人去在上面存錢,那麼它必然要開出高利息去吸引人存款,當然了,他也會以較低的價格,來吸引人去貸款,那這一來一去,不是在賠嗎?所以只能拆東牆補西牆,這樣補來補去,不夠補了,就必然要爆嘛,就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



如果平臺爆了,或者是高管把錢捲走了,你還是想把本金要回來,這不是腦袋有病嗎?或者被驢踢了嗎?幾乎是很難的,或者是沒有可能的,您報了案,警 察來了登記一下,有可能一分錢都拿不到,當然啦,也可能會說你利息都收了百分之三十四十了,歐拉,其他的我們警察也沒查出多少錢呢,大家平均分吧,你能分個五千八千的,可和自己存進去的,那不少多了嗎?

所以,大家還是遠離這些金融陷阱吧,否則吃虧的總是你自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更沒有掉餡餅,這樣的好事,否則,這世界早實現共…

如果喜歡,輕點手指,優雅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