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萬事興-家教家風主題展之四」包拯: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家和万事兴-家教家风主题展之四」包拯: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家和万事兴-家教家风主题展之四」包拯: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

包拯,字希仁,北宋名臣。包拯於宋仁宗時任監察御史,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奎星轉世。

包拯立有家訓,意在告誡子孫:做官的人中,凡犯了貪汙財物罪而撤職的,都不許回老家;死了以後,也不許葬在家墓中。不順從我的志願的,就不是我的子孫後代。並且交代兒子包珙,要刻此家訓於石碑上,豎立於堂屋東壁,藉以告誡後世。據史料記載,包公的兒子包綬“清苦守節,廉白是務”,孫子包永年“蒞官臨事,廉清不擾,而孝肅公之遺風餘烈在也”。這些都說明,包氏子孫都一直恪守家訓,為官清廉。

「家和万事兴-家教家风主题展之四」包拯: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家訓

據史書記載,公元1042年,任知端州三年期滿,包公即將乘船離開端州。端州百姓為了表達他們對包公體恤民情的感激,送給他一方端硯。手下人見是一方硯臺,並非金銀珠寶,便收下了。船出羚羊峽,剛行至江中不久,包公發現了硯臺的事,嚴厲申飭了手下,並將這方端硯拋入江中,還於端州。這就是著名的“不持一硯歸”的故事。穿越千年,包公清廉愛民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感動著一座城。縱觀包公一生,始終保持“清心”、“直道”的本色,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鐵面無私,嫉惡如仇。為官26載,包公尤其痛恨貪官汙吏,在彈劾貪官時,他常常引用范仲淹的一句話“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意思是說,彈劾掉一個貪官只是他一家哭,而一方百姓就能免受其害了。在《乞不用贓吏疏》中包公寫道:“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他認為,清廉的官員能成為百姓的表率,而貪贓枉法的官員則為世人所不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