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在古代,詩是用來唱的。詩歌詩歌,詩即是歌,歌即是詩。所以,它通俗,押韻,琅琅上口,老少皆宜。一篇《岳陽樓記》,使岳陽樓名聞天下,而其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的座右銘;一首28個字的七絕《楓橋夜泊》,從一個窮秀才張繼口裡說出來,讓名不見經傳的寒山寺聲震天下……

樓以文傳,文以樓顯。還有哪些著名的建築,隱沒在詩詞歌賦中,讓人們懷念,讓人們吟哦?

阿房宮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唐·杜牧《阿房宮賦》

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完成統一的秦國修建的新朝宮。始皇嬴政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廢分封立郡縣,車同軌道同距,修長城擊匈奴奪河套,“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一舉奠定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

醉翁亭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醉翁亭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於北宋慶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命名並撰《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白帝城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唐·李白《早發白帝城》

白帝城位於重慶奉節,它背倚高峽,前臨長江,氣勢十分雄偉,為西漢末年公孫述所建。歷盡滄桑,如今城牆遺蹟仍清晰可見,氣勢不減當年。

岳陽樓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范仲淹《岳陽樓記》

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與湖北武昌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簷、盔頂的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構思巧妙,佈局合理。

黃鶴樓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顥《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樓共5層,總高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黃鶴樓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建而成。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滕王閣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閣序》

滕王閣位於江西南昌西北部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的公元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後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

今滕王閣主體建築淨高57.5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徵古城牆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即從外面看是三層帶回廊建築,而內部卻有七層,就是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加屋頂中的設備層。瓦件全部採用宜興產碧色琉璃瓦。正脊鴟吻為仿宋特製,高達3.5米。

玉門關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王之渙《涼州詞》

如今的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聳立在敦煌城西北90公里處的一個沙石崗上。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為黃膠土夯築,開西北兩門。城牆高達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上有女牆,下有馬道,人馬可直達頂部。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面積633平方米,西北各開一門。

陽關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陽關於西漢置關,位於今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佔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險要地勢,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宋代以後,因與西方和陸路交通逐漸衰落,關遂廢圮。

寒山寺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張繼《楓橋夜泊》

寒山寺位於蘇州(古稱姑蘇),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寒山寺之名就來自寒山、拾得二僧。寺廟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四百餘平方米。裡面一堵“咫尺西天”的影壁黃牆黑字,讓人心驚肉跳。警示著世人,也警示著天上的佛們。和其他著名建築一樣,1000多年裡寒山寺也多次遭到火毀,最後一次重建是清光緒年間。

白堤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白堤原名白沙堤,為貯蓄湖水灌溉農田而建。舊日以白沙鋪地,在唐即稱白沙堤、沙堤,其後在宋、明又稱孤山路、十錦塘。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白堤並不恢宏,全長僅1千米,東西橫貫西湖北區,東起斷橋,接湖東路,西達孤山島,經錦帶橋而止於平湖秋月。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二十四橋

那些因古詩詞中而“走紅”的古建築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二十四橋是一座非常別緻的橋,無論是名字,還是如詩如畫的出處。它位於自古被稱為“橋鄉”的揚州。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杆,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遠看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

結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內涵無窮。詩中有天地,樓中有乾坤。建築也可以詩意,它和詩歌的美是共通的,都是靈魂中的精絕和壯美。詩中有天地,樓中有乾坤。博大精深的祖國文化,巧奪天工的傳統建築藝術,讓我們流連忘返,歎為觀止。來源:山西省古建築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