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危機下的地產衆生相:樓市「打新」火爆,房企互金業務萎縮

時代財經APP記者 黃昱

在一二手房價格倒掛,以及“搖號買房”的火爆行情下,樓市呈現出“買房好似打新股”的特徵。不少購房者對一手房持有“買到即賺到”的心態,進而導致部分區域樓盤極度火熱。這股熱度也使得P2P平臺“軍心不穩”,部分投資者將資金轉投到房地產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引爆擠兌危機。

近期,杭州、南京等地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集中暴雷。有資深互聯網金融人士認為,杭州樓市“打新”,促使大量投資者提錢,引爆了平臺集中暴雷。而危機的另一核心問題在於對P2P平臺沒有有效的監管,直接導致了像牛板金這樣的大平臺也敢虛構標的將資金投向房地產開發。

而身居房地產開發核心位置的房企,在傳統住宅盈利空間不斷壓縮背景下,已在積極探索佈局互聯網金融平臺,但據時代財經調查發現,在嚴厲政策限制之下,不少房企P2P業務正身處萎縮困局。

樓市“打新”引爆P2P危機?

時代財經調查發現,從P2P平臺流入房地產市場的資金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出借人將投向P2P平臺的資金大量轉出,投向房地產市場;二是P2P平臺的借款人將借出的錢投向房地產市場;三是平臺虛構標的將資金集中投向房地產市場。

有分析人士認為,出借人將資金從P2P平臺大量轉出是引爆此次流動性危機的直接導火索。一位資深互聯網金融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線下理財人的資金多是流向股市或樓市,但鑑於今年以來股市表現低迷,而樓市穩定的保值升值空間使得投資者更傾向於將錢投向樓市。

近期P2P密集暴雷的區域,如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都是房地產交易的高溫區,時代財經獲悉這些城市新推樓盤多采用“搖號買房”的方式,在限價政策影響下,多數一手房都低於周邊二手房價,因此不少地方都出現了排隊搶購新房的景象。

然而,參與“搖號買房”的購房者都需要先交納一筆誠意金,這筆誠意金從20萬到500萬不等,但一個新樓盤在誠意登記期間則往往會凍結上百億的資金。上述人士表示,杭州就是“打新”的典型,不少投資者將資金從P2P平臺提出去購房,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擠兌危機,加速了P2P平臺的集中暴雷。

事實上,除了資金端,P2P平臺的部分借款人也將從P2P平臺借得資金用來購房。據零壹數據提供數據顯示,2017年前3季度,超過80家P2P網貸平臺為個人借款人提供購房資金,可探明流入房市的資金規模超過20億元。

為了徹底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炒的”,銀行發放的消費貸流入樓市已經受到較為嚴格的監管,以P2P平臺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提供的“首付貸”、“贖樓貸”、“眾籌炒房”等也被多地監管部門禁止,但顯然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的現象並沒有銷聲匿跡

一家排名靠前的P2P平臺對時代財經透露,網貸行業作為信息中介平臺,對用戶資金的流向沒有作出過統計。換句話理解,即零壹數據統計的借款項目多是借款人向網貸平臺提交了借款描述為“購房”的標的,但事實上,借款人通常可以自定義“借款描述”從而掩飾購房意圖,P2P網貸平臺以及社會公眾無法對資金用途進行有效的監控。

時代財經查閱《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發現,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貸平臺上的借款餘額不能超過20萬元,總計不能超過10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它組織在同一網臺平臺上的借款餘額不能超過100萬,總計不能超過500萬。

上述P2P平臺指出,合法合規運營的網貸平臺的撮合業務大多是小額分散的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小額分散的普惠金融業務,P2P平臺資金不可能通過合法途徑一次性大量進入房地產市場。在此背景下,一些平臺就會通過虛構標的進行非法集資,將大額資金投入到房地產市場中去。

比如,此次杭州區域涉案最大的網貸平臺“牛板金”資金缺口可能高達30億元,違約原因是平臺的老股東及前董事孫啟良等四人聯手虛構標的項目,通過“牛錢袋”產品捲走了投資人資金用於房地產開發,目前都無法收回。

P2P危机下的地产众生相:楼市“打新”火爆,房企互金业务萎缩

房企互聯網金融萎縮

在信貸縮緊、融資困難的背景下,一些小型房企的融資尤其困難。有分析人士認為,不少三四線城市的地產項目將網貸平臺作為融資的救命稻草。歌斐資產CEO殷哲認為,一些小開發商難以融到錢,通過P2P平臺進行項目融資本身就是非法的。

據2016年國務院發佈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禁止未取得相關金融資質的房產開發企業、房產中介以及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利用P2P網絡借貸平臺和股權眾籌平臺從事房地產金融業務;而對於取得相關金融資質的企業或機構,則不得違規開展房地產金融相關業務。

這也直接斷了2015年以來積極佈局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房企的融資捷徑。另外,由於監管體系的不完善,互聯網金融平臺自誕生之日起就風波不斷,近期更是集中暴雷。據深圳市錢誠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第一網貸)大數據系統顯示,6月份以來的40天,P2P網貸新增問題平臺133家,其中,95家網貸平臺官方發佈了相關逾期或停業兌付公告,佔比71.43%。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P2P平臺負責人對時代財經表示,現在是整個行業面臨壓力,房企開展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也會面臨一定的壓力。與此同時,在嚴厲的政策限制之下,房企佈局互聯網金融平臺只能是多元化業務的一部分,以獲取新的利潤增長點。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12日,以中國房地產業協會與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聯合發佈的《2017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榜單》中排名前25名地產企業為樣本,有10家佈局了互聯網理財、網絡小貸、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金融領域,佔樣本總數的40%。

據瞭解,萬達和恆大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佈局最為完整的兩家企業,不僅涉足了互聯網理財行業,還獲得了互聯網小貸和第三方支付牌照。恆大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恆大金服於2016年上線,不僅擁有P2P業務,同時還持有保險,基金銷售、第三方支付牌照。

但時代財經發現,不同於上線初期的高調宣傳,如今恆大金服除了保留手機端的基金代銷產品外,其官網的定期理財和轉讓專區欄目下並沒有任何項目呈現,處於無標的可投的狀況。

恆大金服客服中心坦承:“我們平臺上面確實是沒有在售的項目,以後也不會有了。”時代財經注意到,出現類似情況的還有綠地香港旗下的綠地廣財。

【更多相關資訊,請移步各應用市場下載“時代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