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主墳埋葬的到底是哪位女子?

第一軍情


去過北京的人或者生活在北京的人都知道,北京有一個很有名的地方叫公主墳(這裡讀的時候應該加上兒化音,否則聽起來有點恐怖)。這個地方的確在清朝時期埋葬了皇室的公主,其實北京很多地方在以前都是墓地,據說中關村之前就是埋葬太監的地方,這裡先暫且不做討論。

那麼,公主墳究竟埋葬的是哪位女子呢?

北京作為明清兩朝的首都,也就是皇室成員生活居住的地方,皇族的人們去世以後需要安葬,自然就選擇了就近的京城。

其實,在以前來說,京城是有好多“公主墳”的,比如海淀區香山公主墳、房山區公主墳、朝陽區公主墳、豐臺區長辛店公主墳、海淀區永豐鄉公主墳。


但,最著名的並且名稱經過幾次戰爭時期又保留下來的,就是玉淵潭公主墳了,題主指的也應該是這個,它位於復興門外西三環中路,也是地鐵一號線與十號線的交匯站。

提到這個公主墳,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這個玉淵潭的公主墳埋葬的不就是清代唯一的漢族公主孔四貞嗎?還有人認為,那裡面埋葬的就是乾隆的女兒,也就是“還珠格格”的原型和頤公主,這有什麼好考證糾結的?

並且這兩種說法都分別上了一些旅遊書籍,被大肆傳播,甚囂塵上。

然而,非也,非也,這兩種說法都不正確。

這公主墳裡面埋葬的可不是乾隆的女兒,埋葬的是乾隆的孫女。

並且,裡面埋葬的不止一個人,而是兩個。兩人寶頂東西並列,坐北朝南,東邊埋葬的是嘉慶帝三女兒莊敬和碩公主,西邊埋葬的是嘉慶帝四女莊靜固倫公主。


有人會有疑問,怎麼一個墳裡埋葬兩個公主啊?

其實,按照當時清朝祖宗的規矩,公主只要下嫁,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了,自然就不能按照皇室的禮儀埋葬在皇陵內了,男方也不同意埋入公婆的墓地,那怎麼辦呢?必定也是出產於皇家,還能沒人管了?

同樣是清朝的祖制規矩,皇帝的女兒下嫁去世以後,要按照皇家的禮儀,另新建墓地,又因為兩個公主是同年而亡,僅隔兩個月,所以就把二人埋葬在一處。

而在當時,需要另建新墓地,所以叫公主墳的地方有很多,埋葬的公主也有很多。


所以說,北京公主墳埋葬的女子不止一位,而是兩位,不過,那個地方在1965年修地鐵時已經將兩位公主的遺骸遷出墳墓,墓地已經被平毀,成了街心公園,這個“公主墳”的名字依然保留了下來,讓人們走到這個地方,聽到這個名字,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歷史,儘管歷史發展過程不是那麼順風順水。



小小嬴政


在北京地區有很多個公主墳,最著名的就是北京復興門外的公主墳,也就是被老北京人認為最具代表性的那座公主墳。那麼北京的這座公主墳埋葬的到底是哪位女子呢?

準確的說裡面埋葬的就是清朝嘉慶皇帝的兩個公主。

早在1965年代的時候,當時北京正在建地鐵,正好公主墳在規劃線上,上面建築需要全部拆除,於是文物保護部門就對公主墳進行了考古挖掘。後來經過多方鑑定,最終確定公主墳裡面埋葬的就是清仁宗嘉慶皇帝的兩個女兒。一個是嘉慶皇帝第三女(莊敬和碩公主),另一個是嘉慶皇帝第四女(莊靜固倫公主)。



莊敬和頤公主(1781~1811),嘉慶第三女,生母是和裕皇貴妃,莊敬和頤公主於嘉慶六年也就是1801年,下嫁給了蒙古親王索特納木多布濟。嘉慶十六年(1811)三月卒。時年三十一歲。



莊靜固倫公主(1784~1811),嘉慶第四女,母親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1802年也就是嘉慶七年,莊靜固倫公主下嫁給蒙古族古默特不部的瑪尼巴達喇郡王。卒於嘉慶十六年五月初七,年芳二十八歲。

根據清朝政府的祖制,凡事出嫁的公主死後不能葬入皇陵,也不能進婆家的墓地,必須另外建墳塋。因此嘉慶皇帝的這兩個女人死後只能從新建墓地。於是就選了一塊墓地,由於她倆死在同一年,前後僅僅差兩個月,所以被葬在了同一個地方。莊敬和頤公主被葬在了東邊,莊靜固倫公主葬在了西北。由於被葬在此地的是兩位公主,所以得名公主墳。也就是後來的北京復興門公主墳。


當時墓地周圍設有圍牆,儀門,亨殿等地面建築。四周栽滿了古柏,古松,國槐,銀杏等樹木。整個陵墓顯得古樸典雅,建築均為磚石結構,非常堅固。據說裡面還有很多陪葬品,包括兵器,蒙古刀,絲綢,珠寶等物品。

每年到了清明節的時候,都有皇宮裡的人過來打掃和祭奠。

至1965年,公主墳裡埋葬的主人被確定後,人們的各種猜疑也畫上了句號。原來的公主墳舊址處也被設立了車站(公主墳站)。後來隨著西長安街的延長,這裡成了寬闊的大馬路。

1981年修建北京西三環路的時候,又被改建成(公主墳環島)。

1992年,北京海淀區人民政府正式將公主墳定位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這也是迄今為止北京地區,唯一被單獨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公主墳。

如今,公主墳成了一代老北京人的記憶,但是不管公主墳如何變更,北京人依舊習慣的稱那裡為“公主墳兒”。


任馳贏天下


北京地鐵10號線有一個站,如果乍一看,著實有點嚇人,那就是公主墳站,小編剛來北京的時候也是非常不理解,怎麼會有這樣一個站臺,公主墳裡面到底埋的是哪個公主呢?

在北京城,關於公主墳的主人的傳言也是非常多的,有人說是孝莊太后的義女,清初明朝降將孔有德的女兒孔四貞,也有人說是乾隆皇帝的乾女兒,但大多都是以訛傳訛,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

按照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在其去世後是不能再入皇陵的,也不能進公婆的墓地,只能另外擇地再建墳墓,所以實際上清朝的墳墓還是很多的,那麼復興門的那個公主墳究竟是誰呢?

早在1965年,文物部門就已經對公主墳進行過考古發掘,證明公主墳的主人其實有兩位,都是清朝嘉慶皇帝的女兒,兩位公主分別葬在東西兩邊,東邊葬的是莊敬和碩公主,生於1781年,死於1811年,享年30歲,西邊葬的是莊靜固倫公主,生於1783年,死於1811年,享年28歲,兩個人都是在非常年輕的時候死去,而且一前一後兩人的死期只相差兩個月,同出於天子家庭,又在同一年去世,不能不說是巧合。

雖然關於兩個人的具體的介紹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清朝的公主格格們普遍生活不太如意,這也是一個比較普遍的情況。如今,他們的墳墓也已經成為北京的地標。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公主墳裡面曾經藏有大量的寶物,日本人統治北京期間,公主墳裡面的寶物遭到了日本人和日偽的盜取。

不過,《清史稿》裡面的記載卻是這兩位公主葬在了王佐村,並不是在海淀的苑家村,所以這一點還是有衝突的,具體的真相是什麼,還需要我們認真考證。


青年史學家


在北京海淀區復興路和西三環交匯處曾有一座公主墳墓,1965年修鐵路的時候,才將遺骸遷出墳墓平毀,現在為街心花園,對於這個墳墓的主人,民間主要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流傳最廣,根據《清史論叢》記載,這座墳墓中埋葬的並非真正的公主,而是順治帝的母親收的義女--孔四貞,這也是滿清唯一的一位漢族公主。孔四貞的父親就是孔有德,他投降滿清後,率領清兵踏遍了大江南北,為滿清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在順治九年時候,孔有德被李定國所殺,全家就只剩下一個女兒孔四貞,最後被孝莊認為義女,留在宮中撫養,成為和碩公主。孔四貞長大後就嫁給了大臣孫延齡為妻子,去世後,清朝以公主禮將她安葬,所以被稱之為“公主墳”。

第二種說法是被滿族人收養的漢人金泰,因立下戰功,一次遊玩時候跟公主一見鍾情。但公主的父親不願意,就從中阻撓,金泰被皇帝下令流放最後竟然病死了,聽聞消息後的公主悲傷欲絕,喝了一杯毒酒殉情了。皇帝大為震動,就是將公主埋在了今天的“公主墳”上。

第三種說法是,乾隆帶著劉墉微服私訪時候,曾遇到一個農家小姑娘,非常的喜歡,就對小姑娘的父親說,要收小姑娘為義女。作為憑證,他掏出一塊手帕遞給姑娘說,以後遇到什麼急事,可以憑這個到北京來找我,只要一打聽皇家大院就行了。幾年後,這對父女遭遇災荒,女孩的父親先去世了,孤苦無依的小姑娘帶著這塊手帕找到了劉墉,劉墉就將她帶進了宮裡。乾隆自然忘了這件事,但有劉墉作證,他也不好抵賴,就把她留在宮裡照顧。可是沒多久這個姑娘就病故了。乾隆只好草草將她埋葬了,因為是乾女兒的緣故,為了皇帝聲譽,只好按照公主葬禮,將她葬在了“公主墳”這裡。

但是據考證,這座墳墓的真正主人都不是以上三位,而是嘉慶的第三個女兒,和第四個女兒莊敬和碩公主和莊敬固倫公主。1965年北京計劃修地鐵的時候,遇到了貫穿公主墳墓的問題,受制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只好進行搶救性挖掘,參考歷史資料,才解開了公主墳的神秘面紗。據記載,莊敬和碩公主嘉慶十六年五月死亡,不到兩個月後莊敬固倫公主也死亡,所以將她們合葬在一處。


第一軍情


公主墳,顧名思義應該是埋葬公主的地方,民間傳說這裡埋藏著清朝惟一一名漢族公主孔四貞,但考古發現這裡埋藏的是嘉慶皇帝的兩位公主!

民間傳說中,公主墳埋葬的是碩公主孔四貞——清朝唯一一名漢族公主。

孔四貞的父親孔有德原是明朝參將,降清後被封為定南王,後駐軍桂林,鎮守廣西。不久後,張獻忠起義軍的餘部打到廣西,大敗鎮守廣西的孔有德軍。

桂林城破之前,孔有德把兩個夫人及子女叫到跟前,表示自己必定壯烈殉國的決心,讓夫人帶著孩子出逃,然而兩個夫人堅決不走,無奈之下只好讓讓兩個保姆帶著兩個孩子(孔廷訓、孔四貞)化裝成貧民,隨同到難民逃到城外。

出逃後,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懷疑,兩個保姆決定分道揚鑣,各帶一個孩子避難,孔四貞和哥哥孔廷訓就此永遠分離,此後從未謀面。

桂林失守後,孔有德壯烈殉國,順治帝深感震驚,下令撤朝痛悼,為了表彰孔有德的“忠心耿耿”,也是為了收買漢人民心,孝莊皇太后決定認孔四貞為義女,還“特賜其女食祿,視和碩格格”,也就是說特賜孔四貞為“和碩格格”,相當於給了孔四貞公主的名分和地位。

孔四貞比順治大3歲,孝莊皇太后也有意培養她和順治的感情,兩人曾互生情愫,但最終未走在一起,孔四貞後來嫁給孫延齡。康熙年間,孔四貞和孫延齡夫妻“就食廣西”,舉家南下廣西,鎮守桂林。


在廣西期間,孔四貞實際上掌握著“定南王”的權力,是位名副其實的女王爺,但“三藩之亂”爆發後,孫延齡被吳世琮所殺。吳三桂為籠絡定南王孔有德部屬,把孔四貞接到雲南,形同軟禁,直到“三藩之亂”被平定後,孔四貞才輾轉返回京師,最後長壽善終,活到97歲。

孔四貞的故事真實動人的,但她埋葬在公主墳卻只是民間傳說,真實的孔四貞埋葬在現在公主墳地區東北部,大約玉淵潭一帶,曾叫“孔王墳”,父女倆的最後歸宿都在這裡。

歷史考古證明,公主墳埋葬的是兩位嘉慶皇帝的兩位公主,但她們的知名度不高,少為人知。

東邊葬的是莊敬和碩公主,系嘉慶第三女,和裕皇貴妃所生,生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卒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年僅31歲。

西邊葬的是莊靜固倫公主,係為嘉慶四女,孝淑睿皇后所生,生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卒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年,年僅28歲。


還有一種更牽強的說法是公主墳埋葬著還珠格格!說是乾隆皇帝從民間收養了一個乾女兒,被封為和碩公主,瓊瑤正是利用了這個傳說創作了“還珠格格”小燕子,這當然是不靠譜的附會之說。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北京是明清兩代王朝的首都,因此許多王公貴族死後便安葬在了北京。北京有好幾座公主墳,最出名的應該就是復興門外的公主墳了。開始這個公主墳的主人身份一直不確定,直到1965年北京打算建設地鐵,正好公主墳就在規劃路線上,於是考古學家對這座公主墳進行了考古挖掘。

經常專家研究,確認這是嘉慶皇帝兩位女兒的墳,分別是嘉慶皇帝第三女莊敬和碩公主和嘉慶皇帝第四女嘉靜固倫公主,這兩位都是遠嫁蒙古,與蒙古貴族和親的公主,和碩公主去世時31歲,固倫公主去世僅僅28歲。



後來嘉慶皇帝的這兩位公主去世,而且相差不到兩個月。因為祖制規定,外嫁公主不得安葬在皇陵,也不得安葬在婆家陵墓,所以嘉慶皇帝只能另外選風水寶地給她們安葬,由於兩人去世時間相差不多,所以就乾脆安葬在一起了。


因為公主墳上沒有地面什麼建築,所以就種植了許多名貴樹木,也算是全了公主的尊貴。一年四季,公主墳因為樹木叢生,所以顯得格外古樸。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公主墳,位於復興門外的西三環中路,也是地鐵一號線和十號線的交匯站。最早稱王佐村,清末稱苑家村,日偽時期改稱公主墳,沿用至今。

關於公主墳到底埋葬的哪位女子?民間流傳三個版本。

傳說一:漢族鐵血公主孔四貞

孔四貞是降清明將孔有德之女。因孔有德降清後屢立戰功被順治封為 "" 定南王 ""。

順治九年,孔有德在桂林被名將李定國圍困,受傷後自盡。年幼的孔四貞被孔有德的部將送到北京,孝莊皇后便將其幼女孔四貞認為義女,封和碩公主,留在宮中撫養。

孔四貞自幼善騎射,通武藝,堪稱巾幗英雄。成人後繼承其父“定南王”的王位,嫁給內務大臣孫延齡。後來孫齡叛變吳三桂,孔四貞親自率兵討伐,平息雲南戰亂。孔四貞死後清朝以公主禮儀將其下葬於復興門公主墳。

傳說二:乾隆義女,民女格格

話說,清朝皇帝中乾隆帶著和珅、劉墉微服私訪。有一次,他們走了一天很是疲憊,路過郊野一戶農家時,被農家盛情款待,乾隆很感激。第二天臨走前,乾隆認了農戶家的小姑娘做乾女兒,留下信物並交代:“如有災難到京城黃家大院找我。”

幾年後農家遭災荒,父女倆走投無路只好投奔“乾爹”,可怎麼也找不到黃家大院,父女二人無路可走只好沿街乞討。趕巧,劉墉路過,就接二人到宮裡。不成想,老人在紫禁城裡水土不服,沒幾天就過世了。

姑娘一人在宮中孤苦伶仃,沒有強大的後臺,受盡欺負,沒多久也去世了。乾女兒死後,乾隆傳旨按公主的規制將其葬在了京西,相傳就是今天公主墳附近。

傳說三:元帥金泰的意中人

相傳,漢人金泰從小被滿族人所收養,因立下戰功被封為元帥。一次,他在遊園時偶遇深受乾隆寵溺的和碩公主,兩人一見鍾情。但是朝中老臣從中作梗,故意誣陷他,令皇帝將金泰流放在外。

飽受折磨的金泰身患重病,託書公主,說:“見信時我已不在人世了。望公主珍重。”公主見信後傷心欲絕,服下毒酒追隨愛人而去。皇帝下令將金泰葬在京郊的香山,而將公主埋在了紫禁城外,則今天的公主墳。

公主墳真正的主人

各種關於公主墳的傳說盛傳民間。1965年修建地鐵一號線時,經過文物部門的考古發掘並參考歷史資料考證,公主墳真正墓主的神秘面紗終於被揭開。

原來公主墳埋葬的公主竟有兩位,都是清朝嘉慶皇帝的女兒,東邊葬的是三公主莊敬和碩公主,西邊葬的是四公主莊靜固倫公主。

兩位公主都下嫁給了蒙古的王親宗室,死時非常年輕,且相隔僅兩個月。按照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去世後不能入皇陵,也不能進公婆墓地,只能另外擇地再建墳墓。所以兩位公主被埋葬在了一處,地點就在今天的公主墳。

據記載,當年公主墳陵區很大,方圓十幾畝,入口為一石雕牌坊。墓地原有圍牆、儀門、享殿等地面建築,古色古香。四周及裡面樹木繁茂,遮陰蔽日。地宮均為磚石結構,非常堅固。雙墓均為夫妻合葬墓。墓前的享殿兩側有兩排朝房,供遊人休息。裡面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寶、絲綢等大量寶物。日本人統治北京期間,公主墳裡面的寶物遭到了日本人和日偽的盜取。

現在的公主墳,已經成了北京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公主墳的原貌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今保留的遺蹟只剩下三公主墓前的享殿,如果有機會路過,不妨去看看,它就在一片鬧市中。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有書共讀


民間自古流傳著公主墳的傳說,說是曾有位清朝的公主葬在此地。但她究竟姓甚名誰,種種猜測莫衷一是,眾說紛紜——

  北京西郊,在復興門外,復興路和西三環路交界處的街心花園,有個旅遊景點叫公主墳。民間自古流傳著公主墳的傳說,說是曾有位清朝的公主葬在此地。但她究竟姓甚名誰,種種猜測莫衷一是,眾說紛紜。這麼多版本的傳說大都歸結到一個共同的歷史文化積澱,那就是“公主墳”所承載的深情厚誼。其中,頗具代表性的說法是:漢人金泰從小就被滿族人收養,因立下戰功被封為元帥。在遊園時與公主相遇,一見鍾情,朝中老臣卻從中作梗,令皇帝流放了金泰,貧病交加的金泰上書公主,說,見信時我已不在人世了。公主見信後從容服下毒酒,追隨愛人而去。皇帝無奈,將金泰草草葬於香山,而將公主遠遠地埋在了今天的“公主墳”……

  其實公主墳內的公主是誰,早在1965年北京市政府修建地鐵一號線時,文物部門就對公主墳進行了考古挖掘,並參考歷史資料考證,謎底早已揭開。

  公主墳葬有清仁宗嘉慶皇帝的兩位公主(滿族稱為格格),兩位公主分別葬東西兩邊,東邊葬的是莊敬和碩公主,她為嘉慶第三女,為和裕皇貴妃所生,生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她於嘉慶六年(1801年)十一月,下嫁蒙古親王索特納木多布濟。嘉慶十六年(1811年)三月卒,年三十一歲。西邊葬的是莊靜固倫公主,為嘉慶四女,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於乾隆四十九年。她於嘉慶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瑪尼巴達喇郡王。嘉慶十六年五月卒,年二十八歲。

  因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死後不得入皇陵,也不能進公婆墓地,必須另建墳塋,故北京郊區有很多公主墳,有的地方現仍叫公主墳。因和碩公主和固倫公主是同年而亡,僅隔兩個月,所以埋葬在一處。公主墳的墓地原有圍牆、儀門、享殿等地面建築,四周及裡面廣植古松、古柏和國槐、銀杏等樹木,顯得古色古香。地宮均為磚石結構,非常堅固。雙墓均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寶、絲綢等物。 有,現在是街心花園。 公主墳的傳說 清代,離玉淵潭西邊不遠,有一座大墳頭,人們都叫它公主墳。究竟是哪一位公主的墳呢?

  相傳,乾隆派人拆明陵給自己修陵寢,劉墉奏本,參皇上一個挖墳掘墓之罪,乾隆無法抵賴,只得准奏,自己定了個發配江南。說是發配,實際上是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是換上便衣小帽步行罷了。劉墉、和坤一路跟著。

  這是乾隆第一次步行到民間,對什麼都感到新鮮。一路上指指劃劃、問這問那,不知不覺日頭落山了,乾隆感到又累又餓。他們走進一個小村莊,來到一戶門前,和坤前去扣門,開門的是個老頭兒。老人看他們模樣不象是惡人,就把他們讓進屋裡,叫女兒為三位客人準備飯。老頭的女兒只有十四、五歲,穿的雖然破舊,但乾淨利索,顯得十分可愛。不大工夫,女孩端上幾碗熱氣騰騰的麵條和一大海碗白薯。三個人餓急了,吃的還真香。   第二天,他們一出門,看見小姑娘比昨天晚上顯得更清秀了。乾隆很喜歡這個小姑娘,就對老人說:“老人家,你要樂意,就讓您的女兒給我做幹閨女吧!”老人一聽很高興,就讓女兒過來拜見了幹老子。乾隆掏出一錠銀子對老人說:“拿去給孩子做幾件衣裳吧,”又從懷中掏出一塊手帕,遞給姑娘,“孩兒如遇急難,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聽皇……”,這時劉墉哼了一聲,接著說:“打聽皇家大院!” 乾隆忙改口:“對!對!皇家大院。”

  幾年後,趕上連年鬧災荒。父女倆實在過不下去了,只好到京城來找姑娘的幹老子。父女倆千辛萬苦來到京城,找遍北京城裡的黃家大院,就是沒找到幹老子的家。父女倆直埋怨自己當初太粗心,沒問清幹老子姓啥名誰,住在哪條街。爺倆在京城無親無故,無錢無糧無處住。沒法子,只得白天沿街要飯,晚上縮在牆根或破廟裡過夜。老人年歲大了,熬不過這苦日子,得了重病,姑娘愁得只是哭,沒辦法。

  這天清早,姑娘急的實在無奈,來到護城河邊,想尋短見。可想起身染重病的爹爹,猶豫了,生,生不得,死,死不得,只好一個人在河邊痛哭。說來也巧,這時劉墉正好出來遛彎兒,聽見這哭聲悲切,便尋聲而來。姑娘見有人來,連忙止住哭聲。抬頭一瞅,不覺怔住了:這人不就是隨乾爹一起到我家的那位先生嗎?這可有救了。連忙上前雙膝一跪。這一跪倒把劉墉弄糊塗了。他仔細一看,認出來了,噢,是皇上的幹閨女!於是,他問明原因,就把老人和姑娘接到了府中。到了府上,爺倆才知道,幹老子原來就是乾隆皇上,接他們的先生是丞相劉墉,“皇家大院”指的是皇官。爺倆先驚,後怕,心想:平民百姓,怎敢和皇上攀親呢?

  第二天一早兒,劉墉帶著父女倆進宮去見乾隆。再說乾隆回宮後,早把幹閨女的事忘了,如今一提才想起來,可他怕別人知道這件事笑話皇上和鄉下佬攀親,想賴親。可父女倆手中有自己的黃手帕,又有劉墉作證,怎麼賴得掉?沒轍,只好把二人宣進宮來,找了個住處。沒成想皇宮裡雖然不愁吃、不愁穿,可繁文褥節多得要命,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待衛太監都是勢利眼,老人家可受不了。本來就是病歪歪的身子,再加連驚帶嚇,沒多少日子就死了。嚥氣之前,囑咐女兒把他的屍骨葬在家鄉。

  打這兒以後,就剩下姑娘一個人孤孤憐伶地呆在宮裡,每日思念爹爹,想著老人的臨終囑咐,常常淚流滿面。姑娘有話無處說,不僅把眼淚往肚子裡咽,還成天提心吊膽地過日子。皇妃、公主見她長得漂亮,很嫉妒她,常常冷言冷語地挖苦她;王爺、太子、王孫們見她長得端在秀麗,與福晉小姐大不一樣,都對她不懷好意,總想欺侮她;太監、丫環 們也因她出身貧賤,又給不起賞錢,看不起她,時不時地也指桑罵槐地數落她一通。俗話說:寧喝舒心的粥,不吃皺眉的飯。姑娘整天眼淚泡著心,日久天長,就憋出病來了。沒多少日子,姑娘就病得不行了,幾天水米沒沾牙,昏昏沉沉的。宮娥這才害了怕,回稟了皇上。乾隆無奈,只好來看她,可姑娘已經病得不行了。第二天,姑娘就死了。宮女稟報了乾隆,說姑娘臨死前要求皇上把她和她爹爹的屍骨葬到家鄉去。乾隆說:“埋了算了!”

  這時,正好劉墉進宮,聽到這話心裡很不高興,搶上一步,拱手道:“啟稟萬歲,臣有一事不明。”乾隆一聽,就像當頭捱了一棒,他就怕聽到劉墉這句話,他一句“一事不明”,曾經參過皇上和多少大臣。這回不知又該誰倒黴了。乾隆趕緊朝著劉墉又是搖頭,又是擺手,意思是說:咱們待會兒再說。劉墉裝沒看見,接著說:“這位公主雖說不是萬歲親生,可卻是您自己認的乾女兒啊!並且留有信物,就這麼草草葬了,萬歲臉上可不光彩呀!”乾隆心想:“越怕你你越來,好晦氣呀!”有劉墉這兒盯著呢,乾隆只好傳旨,按公主的葬禮,把姑娘葬在了翠微路這地方。

  人們都管這座墳叫公主墳。年長日久,周圍長滿了雜草。直到解放前,這座孤墳還孤單單地立在那裡,就像姑娘生前在皇宮裡一樣淒涼、冷清。


饞嘴槽子糕


公主墳位於北京復興門外,現有公主墳立交橋和北京地鐵公主墳站。歷史上稱王佐村,清末改稱苑家村,日偽時期改稱公主墳。


民間雖然對公主墳裡埋葬的公主的傳說有很多,而且說法各不一樣,有說降清明將孔有德之女孔四貞的,還有說乾隆義女的,甚至還有說就是還珠格格,其實早在1965年北京市政府修建地鐵一號線時,文物部門就對公主墳進行了考古挖掘,並參考歷史資料考證,謎底早已揭開。就是清朝仁宗嘉慶皇帝的兩個公主的陵墓。


兩位公主分別葬東西兩邊,東邊葬的是莊敬和碩公主,她是嘉慶的第三女,是和裕皇貴妃所生,生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她於嘉慶六年(1801)十一月,下嫁蒙古親王索特納木多布濟。嘉慶十六年三月卒,年31歲;西邊葬的是莊靜固倫公主,是嘉慶第四女,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於乾隆四十九年。她於嘉慶七年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瑪尼巴達喇郡王。嘉慶十六年五月卒,年28歲。

由於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以後,死後不得入皇陵,也不能進公婆墓地,必須另建墳塋,所以北京郊區有很多公主墳,有的地方現仍叫公主墳。因和碩公主和固倫公主是同年而亡,僅隔兩個月,所以埋葬在一處。兩個墓葬都是夫妻合葬墓,陪葬有許多珍貴物品。墓地原有圍牆、儀門、享殿等地面建築,四周及裡面廣植古松、古柏和國槐、銀杏等樹木。地宮均為磚石結構,非常堅固。之後,由於年久沒有人打理,才逐漸沒落,遂不為外人所知曉。


巍嶽欽禹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桂林阿九哥,桂林阿九哥帶你遊桂林,前幾天正好做了一場直播,帶大家探秘了還珠格格在桂林的一段傳奇故事,而據史冊記載,北京的公主墳正是還珠格格的墳。



還珠格格何許人也,是臺灣作家瓊瑤根據清朝和碩格格孔四貞一生經歷寫的故事。孔四貞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漢人格格,她是清朝開國大將孔有德的女兒。

順治六年,清朝大將孔有德 帶兵拿下明靖江王統治下的桂林,入駐桂林王城,成為定南王!勢力範圍波及兩廣!

當年只有十四歲的孔四貞也隨父親來到了桂林,孔四貞最喜歡爬桂林獨秀峰,俯瞰大美桂林,也喜歡去灕江邊撿漂亮的鵝卵石玩,最愛吃桂林米粉,還能說一口流利的桂林話。

但好景不長,順治九年,南明李定國帶兵圍攻桂林,孔有德一家一百多口人被殺,孔有德令其妻妾上吊自殺後,自己朝北方叩拜便拔劍自刎。

只有十七歲的孔四貞在丫鬟陪伴下從王城密道逃到伏波山,從伏波山出來逃亡京城!

到了北京!孝莊皇后因政治需要,同時也憐愛孔四貞,便收為養女,封和碩格格。本來還打算冊封為順治帝的皇妃。但那時順治帝正迷戀另一個女孩,便不了了之。

最終孔四貞嫁給了她父親部下孫龍的兒子孫延齡。

孔四貞為悼念父親亡靈,同時也作為政府對孔有德以身殉國的表彰。在孔四貞的親自指導下,鑄造了一口千人鍋和千斤鍾,放在桂林疊彩山定粵寺做法器。抗日戰爭時期,寺廟毀於戰火,千人鍋和千斤鍾便搬到了桂林伏波山下。


這就是伏波山下,灕江邊上,還珠格格為悼念父親鑄造的千人鍋。

這是千斤鍾,還珠格格曾親自指導鑄造,大家可以來感受一下歷史的餘溫,曾經的還珠格格站在大鐘面前仔細打量。

千斤鐘上刻有孔四貞的姓名“和碩格格孔四貞”。



孔四貞一生命運十分坎坷,十七歲與父母生離死別,到中年又被丈夫關在陰森的還珠洞。

孔四貞的丈夫勾結吳三桂叛國,孔四貞極力反對,當他們到達桂林平定南方時,孔四貞遠離了孝莊皇后,沒有誰罩她了,孔四貞就被關進了桂林伏波山的還珠洞裡!暗無天日,飢寒交迫,十分悽苦!



清朝平定叛軍後,孔四貞被放出來了,人們為了紀念她所受的苦難,便稱她為還珠格格。

回到北京後,已經物是人非,孔四貞連皇宮都進不了,家破人亡,一個人住在郊外,晚景淒涼。

雖然她曾是和碩格格,但滿漢不能同葬,最重要的當時孔四貞已經失勢,沒人罩她,她最終被埋葬在北京復興門外,也就是今天的公主墳。

阿九在想,當時她若不再奢望北京的人脈,而是留在桂林,晚年會不會好一些呢?至少老去後埋葬在她最喜愛的第二故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她的靈魂也不會那麼孤單吧!

你說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互相交流!

也歡迎大家有時間來桂林玩,看看還珠格格曾在桂林留下的兩件寶物,和還珠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