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在雲服務泛濫的時代下,我要用AI打出差異化優勢」

相比於社交媒體出身的Facebook,近年來大舉佈局雲端市場的微軟則選擇了將AI技術具象化到雲服務中。

會上,微軟再一次重申了其去年提出的智能雲計算(Intelligent Cloud)和智能邊緣計算(Intelligent Edge)兩大業務並行的發展戰略。

微軟:“在雲服務氾濫的時代下,我要用AI打出差異化優勢”

傳統意義上的雲計算,需要將用戶的數據透過層層網絡,傳輸到大型服務器陣列進行處理,然而,絕大部分物聯網設備其實並不需要特別強大的計算力來進行支撐,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網絡資源浪費。

微軟:“在雲服務氾濫的時代下,我要用AI打出差異化優勢”

而所謂“邊緣計算”,其實就是要通過在本地或是小型網絡環境中部署服務器來就近對物聯網設備提供算力支持,從而進一步降低AI雲計算的接入成本。

微軟:“在雲服務氾濫的時代下,我要用AI打出差異化優勢”

在“智能雲計算”服務方面,微軟推出了兩個令人耳目一新的“雲編程工具”,第一款名叫Intellicode,其中內置的AI能夠在開發人員的編程過程中提供智能化建議,從而改進代碼質量、提高生產力。

微軟:“在雲服務氾濫的時代下,我要用AI打出差異化優勢”

而另一款名叫Live share的軟件,則允許多名開發者實時在微軟自家Visual Studio的編程環境下協同進行代碼的編輯和調試工作。

微軟:“在雲服務氾濫的時代下,我要用AI打出差異化優勢”

而在“智能邊緣計算”服務方面,微軟則選擇開源了自家的Azure IoT Edge Runtime服務,並推出了自家的配套硬件設施,從而使第三方物聯網設備研發商能夠更加得心應手地將其技術運用到自家產品中。

而在這之中,今年推出的“Project Kinect for Azure”和去年推出的“Project Brainwave”兩大項目無疑成為了微軟炫耀自己Azure IoT Edge技術優勢的“殺手鐧”。

微軟:“在雲服務氾濫的時代下,我要用AI打出差異化優勢”

其中,“Project Kinect for Azure”是一款小型深度學習傳感器套件,內嵌了包括微軟自家新一代深度傳感器在內的多種傳感器,結合微軟的邊緣計算服務便可被應用於處理計算機視覺任務中。

微軟:“在雲服務氾濫的時代下,我要用AI打出差異化優勢”

而“Project Brainwave”則是一款AI專用處理平臺,其中的核心計算設備是Intel的FPGA機器學習專用芯片,得益於FPGA這一類芯片的物理特性,開發者可以自行編程定製這一芯片功能,所以在適用性上要優於谷歌的TPU芯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