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兩位皇帝對臣子說過同樣的話,臣子的下場卻不盡相同

這第一位是唐朝名將郭子儀

功蓋一代入凌煙閣,權傾天下卻得善終。

公元781年,汾陽王郭子儀逝世。他是唐代的傳奇人物。“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可以說是歷史上少有的功高蓋主卻得善終的人物。郭子儀,華州鄭縣人,武舉出身。安史之亂時擔任朔方(寧夏靈武西南)節度使。安史之亂爆發,給唐王朝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震撼,唐玄宗實在是無法可想的情況下派郭子儀率兵東討叛軍。756年4月,他旗開得勝,一舉收復雲中,大敗叛軍薛忠義,坑其騎兵2000人,2000騎兵收復馬邑,打通了朔方軍與太原軍的聯繫,贏得戰場主動權。

中國歷史上兩位皇帝對臣子說過同樣的話,臣子的下場卻不盡相同

郭子儀從正面戰場作戰也是相當的出色,他駐紮在恆陽的時候,修繕防禦工事,深溝高壘,嚴陣以待,使得5萬叛軍欲戰不能,欲退不可,大挫敵方銳氣。嘉山一戰,史思明本人雖然保住了一條命,但其他被斬殺的士兵多達4萬多人,損失戰馬5000多匹,被活捉5000多人,唐軍聲威大振。郭子儀收復長安後,接著攻打洛陽,安慶緒派大軍15萬迎戰,新店之戰中,郭子儀用誘敵之計打得叛軍一敗塗地,再加上回紇軍隊的幫忙,安慶緒棄城,洛陽收復。

中國歷史上兩位皇帝對臣子說過同樣的話,臣子的下場卻不盡相同

郭子儀因功升為司徒,封為代國公,肅宗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的確如此,沒有郭子儀,就沒有唐肅宗的天下。郭子儀身為帝國將帥,手握重兵,宦官程元振,魚朝恩等表示不服,讒言讒語,千方百計要整死他。尤其是相州之戰,罪魁本是魚朝恩,但是魚朝恩卻說成是統帥郭子儀的問題,幸好郭子儀為人處事小心,雖然皇帝有過懷疑,但不久就不再猶豫,加上形勢逼人,依然重用。

中國歷史上兩位皇帝對臣子說過同樣的話,臣子的下場卻不盡相同

這第二位是清朝撫遠大將軍年羹堯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年羹堯,中國清朝名將。原籍鳳陽府懷遠縣(今屬安徽),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時,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但翌年十二月,風雲驟變,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賜自盡。

中國歷史上兩位皇帝對臣子說過同樣的話,臣子的下場卻不盡相同

年羹堯不僅在涉及西部的一切問題上大權獨攬,而且還一直奉命直接參與朝政。他有權向雍正直接上報,把諸如內外官員的優劣、有關國家吏治民生的利弊興革等事,隨時上奏。他還經常參與朝中大事的磋商定奪。在有關重要官員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則更是頻頻與年羹堯交換意見,並給予他很大的權力。在年羹堯管轄的區域內,大小文武官員一律聽從年的意見來任用。元年四月,雍正命範時捷署理陝西巡撫,不久想要改為實授,把原任巡撫調為兵部侍郎,雍正特和年商討這項任命。另一次雍正在安排武職官員時“二意不決”,就徵詢年羹堯的意見,問他如果將陝西官員調往他省升用“你捨得捨不得”,要他“據實情奏來,朕依爾所請敕行”。四川陝西以外官員的使用,雍正也經常徵求年的意見。

青海平定之後,雍正在給年羹堯奏摺的硃批中寫道:“爾之真情朕實鑑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年羹堯進京期間,即與總理事務大臣馬齊、隆科多一同處理軍國大政。雍正還因為他“能宣朕言”,令其“傳達旨意,書寫上諭”。年羹堯儼然成了總理事務大臣。

中國歷史上兩位皇帝對臣子說過同樣的話,臣子的下場卻不盡相同

雍正跟年羹堯的私交也非常好,並且給予特殊的榮寵。雍正認為有年羹堯這樣的封疆大吏是自己的幸運,如果有十來個像他這樣的人的話,國家就不愁治理不好了。平定青海的叛亂後,雍正極為興奮,把年視為自己的“恩人”,他也知道這樣說有失至尊的體統,但還是情不自禁地說了。為了把年羹堯的評價傳之久遠,雍正還要求世世代代都要牢記年羹堯的豐功偉績,否則便不是他的子孫臣民了: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所以,當你的領導對你評價很高的時候,你就要小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