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的「氣場」

一、優化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

語言對於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而言,是再重要不過了。語言乏味、單調是語文教師的悲哀,也是語文課堂的悲哀。優秀的語文老師,會通過優化課堂語言來加強和優化課堂氣場。

優化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建議做到三點:一是語言抑揚頓挫有變化;二是語言快慢有度有變化;三是語言要貼近兒童。符合上述三點的課堂語言就會營造出一個磁性的場,學生深深陶醉在這個“場”中,自然就會學得興趣盎然。

課堂語言的優化雖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但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向名師的課堂語言學習。學習久了也就成習慣了,也就會內化成為自己的語言特色了。

二、優化語文教師的體態語

作為信息傳播的一種手段,體態語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艾帕卡·梅拉別思曾經通過許多實驗,總結出如下公式:信息傳播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見,以面部表情為代表的體態語在信息傳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學體態語是一種教學語言,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運用無聲非語言符號系統進行溝通的一種交際工具。賈志敏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非常精彩時,就經常伸出大拇指向學生表示讚揚,而薛法根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總是用親切的微笑和信任的眼神來鼓勵學生。此時此刻,教師的體態語甚至比有聲語言更有力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個豎起的大拇指,一個信任的眼神,會感染學生,傳達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和稱讚,影響學生的情緒和情感,營造一個氛圍融洽、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場,從而讓課堂更有吸引力,也讓學習更有效果。

三、優化語文教師的教育機智

語文教育機智,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課堂複雜多變的情況,依靠教師的機智,快速地作出反應,並採取適合特定情境的行為方式和方法,以順利達成教學目的的一種內在心理品質。它是觀察的敏銳性、判斷的準確性、思維的靈活性、策略的恰當性的有機結合。在語文課堂特別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的是身心處在快速發展期的有思想、有個性的學生,而且教學過程具有現場性和生成性的特點,隨時都可能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教育機智加以應對。

支玉恆老師執教觀摩課《第一場雪》時,要求學生閉住眼睛,傾聽學生朗讀雪後美景一段,並微笑著說:“看看誰的朗讀能帶著大家進入美麗的雪景中。”一名學生朗讀完畢,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時,支老師詼諧地問:“他把我們帶進去沒有?”學生小聲地回答:“沒有。”“只是把我們帶到邊上,是不是?”學生和聽課教師笑起來。支老師接著用鼓勵的語氣提出:“誰能再試一試,把大家帶進去。”另一學生又站起來朗讀。比較之下,還不如第一個同學。此時,底下的學生和聽課的教師心情非常緊張和不安,不知道支老師怎樣應付這個尷尬的場面。全場忽然寂靜的連根針落地也聽得見。只見支老師神色泰然,風趣地開了一句玩笑:“哦,他不但沒有把我們領進去,反而又將我們領出來了。”頓時,嚴肅、緊張的氣氛一掃而光,課堂氛圍立刻活躍起來。孩子們敬佩地注視著教師,小手舉得像一片小樹林,爭先恐後要求朗讀展示。

學生的朗讀不如人意,支老師沒有簡單地批評,也沒有視而不見,而是用幽默的評價,既指出了學生朗讀存在的問題,又化解了尷尬,激活了課堂氣氛,調節了學生的情緒。事實證明,教師的教育機智有利於增強課堂氣場。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氣場,除了做到上面“三個優化”之外,還需要加強學習,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海南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

來源,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