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舌尖上的徽州(54

)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司馬狂/文

最近天氣炎熱,時常有些個光著膀子的人在傍晚時候遊蕩,看著他們那一身的肥膘,我忽然憶及三年前曾經風靡全國的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當中,那些在富堨油榨廠裡工作的老鄉們。同樣是光著上身,他們給予我的卻是一種視覺上非常享受的衝擊,而非身邊這些人的懶憊。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據孃家是富堨的夢徽客棧老闆娘說,紀錄片中那位名叫程亞忠的油坊老闆,已然不幸病逝,油坊如今由紀錄片中提到的那位做菜的老闆娘掌管。斯人已逝,不能追憶,我卻不由得心生感觸,這遵循傳統手藝的古法木榨技術,還能維繫多久?要知道,如今歙縣鄉野中榨油一事,大抵都是機械化在操作,這般耗費人力的做法,隨著當下這些人的老去,年青一代誰還會繼承衣缽呢?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記得小時候,老家的油坊還是屬於鄉里直管的企業,因為廠長華慶叔(我媽媽對他的叫法,是不是這兩個字不確定,音肯定是的)與我家有舊,還能時不時到油坊去玩耍。那車間內陰暗而又潮溼,榨油工人喊著號子,一次次將撞錘揮舞著撞過去,聲聲震耳。彼時年少,不懂其間辛苦,只覺著那號子喊起來特別有韻味。如今,再想聽聞那號子聲,卻尋不到喊號子的人啦……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一雙解放鞋,一條破舊的褲子,光著膀子露出的一身腱子肉,榨油坊裡的工人們看著精瘦,卻個個有勁。如今富堨的油坊名聲在外,時不時總有攝影師驅車趕來,只為拍攝出這群普通勞動者的樸素一面。辛勞了一個上午,從那已經飽經滄桑的竹籃中,取出中午的飯菜,有肉,那便是極好的伙食!隨便找個地方就坐下來,端著偌大的飯碗,心裡安逸的很。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油坊開始榨油的時候,那菜籽油的香味,即使沒有風的作用,亦能飄出去幾里地。放學回家的路上,翻過幽嶺頭,遠遠的就能聞著那股子味道。如今難得回家,母親炒菜,菜籽油下鍋,那味道令我倍感親切,卻總是沒有辦法同記憶中油坊那濃郁到化不開的香味相比擬。如果我的記憶沒有出錯的話,榨油那辰光,時不時會有烏壓壓一大片的“偷油老鼠”飛來,那聲音,總是令人毛骨悚然。老人們,還會講述一些關於偷油老鼠的神怪故事,孩童們,怎能不慌?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菜籽油被壓榨出來以後,會剩下油枯,這玩意其實是極好的肥料,並且很多釣魚的人還會用這個做“窩”。那時候,鄉人們把收割回來的菜籽拿去油坊,油坊會按照對應的比例給一個油本,爾後一年中就可以隨時去取油回來食用,那榨油後剩下的油枯就是油坊的了。大概在我17歲的時候,我還隨著父母一道在正口的油坊裡,將油枯裝袋打包,裝車拉走,因為有老闆,買去做肥料用。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金黃色的菜籽油,從粗陶做的缽鍀中舀出一勺來,倒入被柴火燒透了的鐵鍋中,嗞啦一聲響,那便是濃濃的鄉愁,那便是老家歙南平日裡最為常見的。菜籽油遇高溫會有黑煙冒出,於是城裡的人,總是嫌棄它不夠衛生環保。然而,我卻覺著,城裡人吃的色拉油雖然乾淨些,可怎麼也沒有老家油坊裡榨出來菜籽油那樣美味。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感謝本文所有照片的提供者——歙縣夢徽客棧老闆娘朱女士,她的客棧就在徽園對面的徽州花苑24幢,這個廣告還是得做一下的,畢竟人家供應照片嘛,如果你也想去富堨拍木榨油坊,可以跟她一起去哦!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舌尖上的徽州(54)傳統古法木榨菜籽油的那些記憶

版權聲明:本文由徽州人司馬狂原創完成,拒絕任何人隨意盜用,已經發現,直接去法院起訴,原創不易,做人要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