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滑板車背後:谷歌、Uber、軟銀暗鬥大出行

共享滑板車背後:谷歌、Uber、軟銀暗鬥大出行

本文總計約3100字,歡迎您的閱讀,也可以說出您的意見和看法......

從共享單車、共享滑板車、網約車到無人駕駛、飛行汽車,甚至到火箭……令人眼花繚亂的出行方式正吸引著全球資本的瘋狂追逐。

然而,如果追根溯源,回到人們的出行需求層面來看,最終市場需要的還是安全、高效、經濟、環保的一站式出行服務,而Uber、軟銀和谷歌試圖打造的出行帝國正由此規模初具。

資本中了滑板車的邪?

美國共享電動滑板車市場持續升溫,在Lime的新一輪總計3.35億美元的融資中,出現了Uber的身影。

鑑於Uber在4月份收購了共享單車企業Jump,後又爆出與Lyft搶購美國最大的共享單車企業Motivate(據悉Uber已放棄收購motivate,Lyft則勝券在握),那麼打入共享滑板車市場也在情理之中。該輪融資結束後, Lime估值將達到11億美元,順利躋身全球獨角獸俱樂部。

不過,本次Uber並沒有大手筆砸錢,而是採取戰略合作方式與Lime結成聯盟。Uber的App中會接入Lime的產品入口,而Lime的部分滑板車上也會出現Uber的Logo。對於一心希望成為“出行界亞馬遜”的Uber而言,這筆投資相當划算。

事實上,像Uber和Lyft這樣的打車巨頭,如果有意將諸多出行方式整合至其App下是相對容易的,畢竟它們已經擁有海量的用戶基礎。相較於重新下載一個App,用戶通過登錄現有App就能嘗試諸如共享電動滑板車等新服務,何樂而不為。因此,無論是Jump還是Lime,與現有出行巨頭的捆綁都是雙贏的。

不過,在這一輪融資中,我們還看到了另一個急不可耐的身影,那就是Alphabet。要知道作為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在硅谷是如同航母般的存在,這讓眾多外媒驚呼“Alphabet居然會對這種小孩子玩的玩意兒感興趣”。

不要忘了,這一輪融資是由GV領投,也就是說,Alphabet旗下的風險投資部門已然參與其中並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據悉,Alphabet參投的金額與GV不相上下。雖然Alphabet此前也曾直接投資一些初創企業,但與其風投部門共同參投某個項目的情況還是罕見的。

當然,Lime在美國還有一個強勁的對手,那就是共享電動滑板車的始作俑者——Bird。6月28日,Bird獲得紅杉領投的總計3億美元融資,該輪融資結束後Bird身價暴漲至20億美元。

早在去年,Bird便推出了第一輛滑板車,彼時的Lime還不叫Lime,而是LimeBike。而隨著共享滑板車的面世,後者悄無聲息地把公司名改成了Lime,這昭示了其希望從一家單純的共享單車企業轉變為一家集多種出行方式於一身的綜合出行服務提供商的願景。

截至目前,這兩家成立僅一年有餘的共享出行企業已經分別拿下了3.82億美元和4.15億美元融資,成長速度不可謂不驚人。

共享滑板車背後:谷歌、Uber、軟銀暗鬥大出行

目前看來,共享電動滑板車市場爭奪戰才剛剛打響,離行業領導者的出現似乎還有些時日。在這個階段入局,並不符合Alphabet以往的投資邏輯。那麼,資本市場到底是中了滑板車的什麼邪?

或許,他們看上的不只是滑板車,而是一顆冉冉升起的出行巨星。

儘管估值低於Bird,但Lime卻是美國最大的短途出行平臺,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運營三種無樁共享出行產品的企業,包括電動滑板車、電動自行車和自行車。此前,據多家媒體報道,Lime服務數百萬用戶,總用戶是ofo在美國的近兩倍,摩拜美國的近5倍,並且和本土競爭對手Bird、Spin及Jump相比,是他們的3~10倍。

由此來看,Lime或有成為下一個Uber的潛力,而那些曾經錯過了Uber的人,這次絕不想再錯過Lime。事實上,早在2013年,GV便投資了Uber,而在相關分析人士看來這已經有點晚了。如果在更早的時候,比如2010年向Uber投資100美元,到2015年這100美元就會變成100萬美元。這一次,Alphabet明顯按奈不住,欲先下手為強。

此外,滑板車不可限量的增長潛力或許是令資本市場無法抵禦的另一大吸引力。這一點很容易理解,可以說每一個行人都可能成為滑板車的潛在用戶,這幾乎意味著地球人都是其目標客戶。

至於Lime和Bird在之後的較量中誰能脫穎而出,目前還言之尚早。不過,從全球範圍來看,滑板車領域只是受到諸多資本青睞的出行市場的一小部分。在巨頭的面前,是打造出行帝國的野望。

全球巨頭的出行帝國夢

網約車的出現解決了打車難的問題,共享單車的出現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問題,而滑板車的橫空出世則兼顧了趣味性和短途出行的進一步輕量化。此外,無人駕駛仍處於探路初期,不過限定場景內的無人駕駛或將快速普及,而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也有望在不久後落地。

不過,無論是解決當下都市出行面臨的各種問題,還是提前佈局各種在未來可能普及的出行方式,全球巨頭都趨之若鶩。其中我們可以看到,Uber、軟銀、Alphabet三大巨頭的出行帝國已初具規模。

共享滑板車背後:谷歌、Uber、軟銀暗鬥大出行

先來看看Uber。

在鞏固現有打車業務的基礎上,Uber正逐步向共享單車和共享滑板車領域滲透,其無人駕駛項目雖然受到“三月風波”的影響而暫停,但預計會在近幾個月內重新啟動,至於摩托車(東南亞部分地區需求旺盛)、網約船、飛行汽車等領域,Uber也均有涉獵。

再看軟銀。

其在出行領域的佈局則是相當誇張的。Uber、滴滴出行、印度Ola、東南亞Grab、巴西99Taxis、歐洲Taxify、中東Careem等多家共享出行平臺的背後均有軟銀的加持,投資金額累計超過200億美元。與此同時,軟銀還對無人駕駛行業虎視眈眈。

共享滑板車背後:谷歌、Uber、軟銀暗鬥大出行

今年5月31日,通用汽車宣佈,軟銀願景基金將對通用旗下的自動駕駛汽車初創企業GM Cruise Holdings注資22.5億美元。此輪投資結束後,軟銀將擁有通用Cruise 19.6%的股權。

此外,軟銀還分別於去年7月和10月投資了美國自動駕駛汽車創業公司Nauto和美國地圖服務提供商Mapbox,後者主要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導航服務。與此同時,軟銀自己也在培養自動駕駛研發團隊。

再來看看Alphabet。

一直以來,拉里佩奇對佈局都市出行倍感興趣。Alpabet旗下的GV、CapitalG及Gradient三大投資部門已經持有Uber、Lyft、SpaceX(馬斯克的火箭項目)、GoJek(東南亞打車企業)的股份。此外,拉里佩奇及谷歌聯合創始人Sergey Brin還私人投資了出行類初創企業,前者投資了飛行汽車Kitty Hawk,後者據稱正在倒騰高科技飛船。

在諸多出行項目中,規模最大的要數Alphabet的無人駕駛項目Waymo,而從其在加州的測試數據來看,Waymo在全球無人駕駛行業可以說是一馬當先、獨孤求敗。並且,Waymo在今年會率先在亞利桑那州推出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

除此之外,Alphabet在無人駕駛領域的佈局還包括Gradient投資的遠程控制無人駕駛平臺——Scotty Labs。

共享滑板車背後:谷歌、Uber、軟銀暗鬥大出行

從打車服務、共享單車、共享滑板車到無人駕駛軟硬件,再到火箭,Alphabet的出行野心昭然若揭。Gartner調研總監Mike Ramssey曾向CNBC表示,“如果Alphabet不積極地打造一個出行平臺,將多種出行模式與谷歌地圖綁定在一起,那我才感到奇怪呢。”

的確,因谷歌地圖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使用,Alphabet在佈局出行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根據comScore的數據,在美國,55%以上的智能手機用戶會使用谷歌地圖,用於步行、駕車或公共交通導航,其月活用戶超過十億。此外,谷歌還於2013年收購了另一個地圖產品Waze,該產品與谷歌地圖的主要差別在於後者允許任何用戶自行添加關於建築、警局或交通的信息。

事實上,除了看好出行市場的發展潛力之外,Alphabet對該領域的瘋狂注資或許還有另一層考量:就目前而言,無論Alphabet如何折騰,其收入主要還是來自於谷歌的網絡廣告,而對出行市場的滲透或許可以減少其對這一收入來源的依賴,從而拓展新的核心業務。

結語

近兩年來,整個出行市場的發展節奏令旁觀者眼花繚亂。Uber、Lyft、滴滴、Grab等打車企業,均不滿足於為用戶提供單一的出行產品,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一站式出行是更大隻的蛋糕,巨頭和獨角獸覬覦也並不突兀。

任何一種出行工具,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高效、環保、便捷、安全等要素是人們的必然追求,而聯網、大數據、自動化等技術則是未來出行的基礎技術支撐所在。

也正是因為共享出行與技術息息相關,這讓百度、谷歌等擁有地圖產品和技術積累的公司,也早已在嘗試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出行賦能。而眼光如炬的軟銀,如此投入自然也是不想放過任何一個潛力出行企業。

整體來看,擺在上述玩家面前的,是如何整合諸多出行產品,為用戶提供更為經濟、高效、便捷、安全的一站式出行服務。不難預見的是,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出行市場的大戲還將繼續上演,而且勢必會更為精彩紛呈。

共享滑板車背後:谷歌、Uber、軟銀暗鬥大出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