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退坡新政快速發酵 多家新能源汽車公司業績預降

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 劉凡

今年以來,一系列行業新政密集出臺,新能源汽車行業在變革中成長。國家統計局7月16日發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生產絕對量達到47.6萬輛,同比增長88.1%。

但就近日多家A股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發佈的業績來看,補貼退坡引發的連鎖反應在產業鏈上下游之間持續發酵,結果是中下游公司業績普遍預降,變革帶來的“陣痛”效應持續發酵。

新能源客車受影響大

電池材料、動力電池和整車是新能源汽車行業重要的幾大部分。其中,整車企業為領取補貼的核心環節。從整車企業的業績預告對比可看出,客車行業受到補貼退坡新政的影響最為明顯。

安凱客車(000868,股吧)公告稱,預計上半年公司的淨利潤為虧損1.36億元~1.5億元,較之去年同期虧損幅度繼續擴大,變動幅度在-421%至-372%之間。中通客車(000957,股吧)也宣佈,上半年淨利潤較之去年同期下降四至五成。比亞迪也宣佈預計2018年上半年,公司的淨利潤將下降70%~80%,淨利潤預計為3億元~5億元。

中通客車在公告中表示,2018年國家新能源客車補貼政策持續退坡,國內客車行業持續下滑,同行業競爭加劇,公司產品價格和毛利率大幅下降,造成公司2018年中期經營業績同比大幅下降。

安凱客車也認為,公司上半年虧損大幅增加,原因是受新能源政策影響,公司產品銷售規模下降、產品結構發生變化及聯營企業虧損等因素影響。

下游的補貼退坡銷售業績下降,傳導到中游就是對動力電池的需求減少。已發佈了2018年中報業績預告的80家鋰電概念股中,有20餘家企業預計上半年利潤同比大幅下滑。最為典型的案例是堅瑞沃能業績的業績大幅虧損。這個曾在動力電池行業排名前三,地位一度僅次於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昔日的鋰電龍頭,卻在今年上半年突然出現鉅額債務逾期。7月14日,堅瑞沃能公告表示,預計上半年的淨利潤為虧損15.43億元~15.48億元,較之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342%~421%。

*ST尤夫也在7月14日大幅下調了上半年的淨利潤預測,雖然上半年實現了盈利,但是比上年同期仍下降了90%~60%。猛獅科技(002684,股吧)近日也公告稱,上半年預計大幅虧損2.7億元~2.94億元,而去年則是盈利狀態。

猛獅科技表示,公司出現業績變動的原因包括公司營收大幅下降、鋰電池和新能源汽車整車業務業績下降等。*ST尤夫認為,公司業績大幅變動的原因是鋰電池業務板塊受到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下調、行業景氣低及開工率不足的影響,鋰電池業務的收入大幅下降並出現了虧損。

行業龍頭寧德時代也預計上半年實現淨利潤8.84億元~9.38億元,同比下降51.20%~48.19%。不過寧德時代表示,2018年半年度業績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轉讓了北京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權取得的處置收益影響。

相比而言,掌控著行業命脈的上游,電池材料類、磁性材料類企業則呈現出業績增長的趨勢。其中,贛鋒鋰業(002460,股吧)、天齊鋰業(002466,股吧)、寒銳鈷業等多家材料類公司的淨利潤顯著增長。尤其是寒銳鈷業在上半年淨利潤增長了282%~312%,盈利區間預計為5.19億元~5.6億元。華友鈷業(603799,股吧)也預計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去年有較大幅度增長。

寒銳鈷業表示,業績預測與往年相比有較大提升,主要是由於三元鋰電市場需求量加大,公司鈷產品量價齊升。橫店東磁(002056,股吧)近日也上調了上半年的業績預告,淨利潤同比改為增長40%~60%,盈利3.1億元~3.55億元。橫店東磁表示,盈利增加與主要是磁性材料下游行業市場景氣度提升、收入增長盈利能力提升有關。

行業分化成大勢所趨

事實上,回顧我國曆次出臺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而自2010年起,中央級地方財政就分別提出會適當降低補助標準。

今年2月,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提出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新方案。純電動車續航150公里~300公里車型補貼分別下調20%~50%不等,低於150公里續航的車型將不再享有補貼;續航里程300~400公里及400公里以上車型,補貼分別上調2%~14%不等。

而在近日,關於補貼將於明年退坡後面徹底取消的傳聞再度喧囂塵上。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補貼退坡是必然趨勢。他同時指出,即便是補貼完全退出,車企對新能源汽車的熱情也不會減少,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態勢不會因此改變。

“補貼的指揮效應依然存在。”起點研究院院長李振強對記者表示,補貼退坡將加劇行業的優勝劣汰,企業短期內估值會有影響,對企業的技術實力、盈利能力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但是長期來看,補貼政策變化調整,最終將加快行業的市場化速度,倒逼行業和企業擺脫補貼依賴。

從國家補貼政策來看,兩極分化成為主要特點,顯然也成為檢驗企業實力的重要標準。一些資金壓力較大的企業不得不採取變買資產等方式維持生存。7月5日堅瑞沃能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沃特瑪擬通過存貨銷售的方式,將沃特瑪的部分資產進行變現,所涉及資產的賬面價值約7億~8億元,按照賬面價值的2~3折進行處置,變現金額預計不超過1.5億元。其中包括沃特瑪電芯與電池組、以及部分庫存物料。

龍頭企業的變革也不例外。7月17日,寧德時代發公告稱,與華晨寶馬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就項目購買、長期採購、股權投資等方面進行深度戰略合作,合計金額超過60億元。

比亞迪將以前封閉的電池系統轉向對外開放供應,積極地“轉身”的一系列動作也頗受關注。本月初,長安汽車(000625,股吧)與比亞迪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動力電池這塊,擬聯合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同時圍繞汽車智能化、共享出行等領域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本次戰略合作是比亞迪開放供銷體系的重要進展,對動力電池業務乃至集團的長期發展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李振強認為,今後行業的市場化程度更高,企業要加強技術儲備,提升自己的實力,避免只賭一個市場方向,而是要根據市場的變化適時調整企業的經營策略。他還預計,未來電池回收、儲能等領域將是新的產業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