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學習人」永遠是年輕

「读书」“学习人”永远是年轻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通過充滿感情的筆觸,全景式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紮根黃土地,與群眾同心乾的青年歲月。總書記的青春奮鬥史,令人震撼而又催人奮進,是一本蘊含著強大精神力量的“青春修煉手冊”。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總書記在艱苦環境中的學習經歷。

「读书」“学习人”永远是年轻

一個真正勤學的人從不因為環境的艱苦而放棄學習。習近平是帶著滿滿兩大箱子書踏上黃土地的。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國家和個人命運,都處在極大的不確定之中。而他,卻以“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的積極心態,為青春找到“一件確定的事”。“他在山上放羊,自己就坐在地畔上讀書”“每天晚上,他都要在煤油燈下,讀書到深夜”“每到延川縣城來,我見到他總是揹著鼓鼓囊囊一挎包書”“為了找到浮士德,他跑了三十幾里路才借到手”……在知青和老鄉眼裡,他是一個有“書癮”的人。從梁家河到中南海,讀書的習慣始終伴隨著習近平,也賦予了他自信從容、卓爾不群的精神氣質。

當前,青年所處的社會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學習的環境仍然複雜。面對紛繁的現代社會,每一個青年都應自問一句,自己的青春能否放得下一張安靜的書桌?當代青年應向青年習近平學習,將學習作為青春必修課,不斷涵養“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學習定力。

一個真正恆學的人從不只為自己而學習。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對當時的習近平來說,是一條几乎走不通的道路。他的父親習仲勳當時受到嚴重政治迫害,他自己也被劃分為“黑幫分子”。就算是刻苦學習,也很難有上大學的機會。促使他堅持讀書的,除了發自內心對知識的熱愛,從根本上是為還在困苦中的人民群眾而讀,為國家民族的前途而讀。當他從報紙上看到四川綿陽一些農村搞沼氣的消息後,就親身前往四川實地學習沼氣技術。在他的帶領下,梁家河成了陝西省第一個“沼氣村”。在這件事上,我們看到的是他對“為誰而學”的精彩作答。從大隊支書到黨的總書記,為人民利益而讀書,為國家前途而學習,始終是習近平的價值指引。

「读书」“学习人”永远是年轻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去謀劃人生、創造歷史。我們所處的時代,給每個青年提供了最好的人生際遇。當代青年應向青年習近平學習,將自己的學習成長融入到國家進步的歷史洪流中去,在最好的時代綻放最美的芳華。

一個真正善學的人從不脫離實踐去學習。他的善學體現在對實踐這本“無字之書”的求知上。他從不“書本里來,書本里去”,而是始終做到知行合一、聯繫實際。從城市到農村,巨大的環境反差,需要“過五關斬六將”的智慧和勇氣。特別是“勞動關”,對15歲的他來說更是難上加難。憑著那麼一股子不服輸、不怕苦的勁頭,犁地、打壩、修梯田等等這些連一般農民都難以全部掌握的技術活,他硬是一樣不拉地學會了,成了村裡少有的拿“十個工分”的人。這一變化,連那些莊稼老把式們也服了氣。“孔家窯簡陋的廁所被修好”“帶領村民打井,解決了全村的吃水問題”“為村裡辦起了鐵業社、代銷店、縫紉社”。隨著這一件件實事難事好事的辦成,習近平也從一個群眾圍觀的“城裡人”,迅速變成了“自己人”。從一個村莊的“領頭人”到一個國家的“領路人”,實踐的舞臺在變,但實踐求知的精神卻一直在他身上發揚光大。

習近平曾深情地說過,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對新時代的青年而言,從東部沿海到西部高原,從偏遠山區到繁華都市,處處都是幹事創業的“梁家河”。當代青年應向青年習近平學習,“走進書本”而又“走出書本”,在自己的梁家河裡,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本領,在實踐中收穫人生精彩。

通過學會對火的使用,人類實現偉大進步。無獨有偶,學習也讓一個身處逆境的年輕人,上演了新的“取火記”。學習裝點了習近平的青春,而他又用他的遠見卓識讓整個國家重煥青春。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時代的幸運。

(選自《新湘評論》)

「读书」“学习人”永远是年轻

本週熱文

「读书」“学习人”永远是年轻「读书」“学习人”永远是年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