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爲過度餵養?如何防止過度餵養?

Elf41166477230


1.餵養過度

在傳統的觀念裡,“大胖小子”是“養得好”的標準之一,所以只要孩子吃得下,家長就一個勁兒地喂;即便孩子不想再吃了,還常常“想盡辦法”連哄帶騙地讓他再多吃點兒。但事實上,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很有可能引起餵養過度,造成嘔吐、消化不良,甚至過度肥胖等不良後果。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他會根據自己的生理需求,對“吃多少”做出反饋。如果孩子明確表現出“不想吃”了,就不要再強迫餵食了。


如果覺得孩子瘦小且吃得又少,那建議去兒保科做下檢查,找到原因後才能更有針對性地調理飲食,而不是一味“多喂”。


2.奶類餵養過多

雖然在孩子1 週歲前,奶是最主要的營養來源,但輔食添加後,要注意控制奶量,每日不宜超過1000mL。否則,奶攝入過多,孩子不但會因胃容量被佔據而影響對輔食的接受,更重要的是,6 月齡後,奶中的營養素已不足以完全供給孩子生長髮育的需求了,需要輔食中的營養來補給。


此外,奶攝入過多,而輔食添加過少、進程過慢,也會影響孩子咀嚼能力的發展,同時由於味蕾刺激不夠,還易導致孩子今後接受更多樣的新食物時產生困難,出現偏食、挑食的現象。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時尚育兒圈子


嬰兒時期,似乎長得白白胖胖的寶寶更是惹人喜愛,許多媽媽為了養育一個胖寶寶,竭盡心力地餵養寶寶,其實,過胖的寶寶會存在許多健康隱患。所以,媽媽不要一味地過度餵養寶寶。

有些奶水偏少的媽媽總覺得自己的奶不夠寶寶喝,急著要給寶寶添加配方奶。其實,只要寶寶的體重增加正常,就證明你的奶水完全能夠滿足寶寶的需要。如果的確不夠吃,那就要適當補充一些配方奶了。但是每次餵奶最好先喝母乳,把乳房吸空才能夠促進奶水的分泌。

奶粉寶寶與母乳寶寶的餵養規律基本相同:從按需餵養逐步形成定時、定量餵養。寶寶每次吸吮的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每個寶寶的胃口大小都不一樣,媽媽可根據寶寶的需求適量地增減餵奶的次數和奶量。如果寶寶在吃奶後有滿足感,體重增長符合標準,那就意味著寶寶的進奶量是合適的。

有些媽媽在沖泡奶粉時,習慣把奶粉勺子盛得滿滿的,要知道,說明書中的一勺是指標準的一平勺,多泡無益。媽媽可以給寶寶每10天稱一次體重,如果體重增加超過200g以上,最好控制一下奶量,否則會把寶寶喂成一個小胖墩的。過度餵養弊端多多,肥胖不等於健康!

寶寶的吃奶量會有比較大的個體差異,但餵奶量不能太離譜,特別是奶粉餵養的寶寶更容易過度餵養。寶寶哭鬧未必都是飢餓所致,其實大多數寶寶是需要不停地吸吮,滿足他(她)的口欲。有一位網友的寶寶18天,每次喂配方奶多達120毫升,有個2個月的寶寶每天餵奶量達到1600毫升,實在是“巨量餵養”,聞所未聞!寶寶不需要這麼多的奶量和營養,會造成消化道負擔過重,甚至出現更嚴重的問題。對於吸吮慾望特別強烈的寶寶可以使用安撫奶嘴。合理餵養、科學餵養是家長最需要的育兒知識。


王玉瑋育兒悅讀


處於生長階段的嬰幼兒神經系統的飽腹中樞還不完善,對進食量的自身生理調節功能比較弱,飽腹感覺不敏感,因此不正確的餵養行為,特別是吃配方奶的孩子,容易攝入過多,導致過度餵養。

為了防止過度餵養,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在孩子剛出生的前幾天,媽媽的初乳量很少,特別是剖腹產的媽媽需要等待1-2天才會有奶,媽媽們不用擔心孩子會餓著而盲目添加配方奶實際上,新生兒出生時體內具有比較豐富的能量儲備和血糖維持能力,出生後3天內,只要體重丟失不超過7%,發生低血糖的風險很低,媽媽們都可以堅持等待乳汁分泌。

2、一定按奶粉衝調比例衝調,1勺奶粉指的是1平勺而不要冒尖。

3、一次奶量沒吃完,媽媽們不要千方百計讓孩子把剩餘的奶喝下去。

4、不要過早添加輔食,沒有特殊情況,要滿6月齡(出生180天)再添加輔食。

5、一定讓孩子多活動,活動是要消耗能量的。

因此,媽媽們的養育行為特別重要,科學的餵養行為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公母倆育兒


過度餵養,顧名思義,就是孩子攝入的能量超過了其消化吸收或生長髮育需要的量,出現胃腸道負載及能量過剩,長期過度餵養會導致孩子消化不良,超重或肥胖。

吃得太多會導致消化不良,腸道功能紊亂,寶寶易腹瀉,出現水樣便、嘔吐,以及不能用排嗝緩解的吐奶;腹痛,伴有因腹痛或脹氣而哭鬧等。

如果是長期攝入的較多,但沒有影響到胃腸道功能,則可能會導致能量過剩。營養科或兒保科醫生會經常見到超重或肥胖的嬰幼兒,經過膳食分析,發現這些孩子中絕大多數都是由於餵養不當,造成能量過剩導致的。現如今,過度餵養在嬰兒裡越來越普遍,尤其是人工餵養的嬰兒。

如何避免過度餵養?

1. 要有合理餵養的意識,家長要多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要清楚不同月齡或年齡的孩子大約需要進食多少食物,以及進食哪些食物。

新生兒過度餵養的危害,如何避免過度餵養?

2. 定期到專業的營養門診,諮詢營養醫師或營養師。

3. 觀察孩子的飲食與發育情況,警惕孩子出現超重或肥胖。

4. 正確認識寶寶的發育。擺正心態,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超重或肥胖的孩子比。只要孩子發育正常,就算孩子偏瘦一點也不必擔心,健康發育才是重要的。

5. 定期到正規醫院體檢,以便更好地瞭解寶寶的發育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