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吃車工「精飼料」 爭做時代弄潮人

專吃車工“精飼料” 爭做時代弄潮人

侯金富

雲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的車工侯金富,30年如一日,只為堅持做好一件事。他用知識和創新為企業、為國家創造著效益和財富,也享受著工作帶來的幸福與快樂。

精加工 不斷提升產品品質

1987年,只有初中文化的侯金富進入雲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特種裝備製造公司,開始了他的車工生涯。這一干就是30年。

在同事們眼中,侯金富愛鑽研、勤思考、肯動手,生產中碰到的難題總能激發出他的一股子鑽勁,“我就是一定要把問題弄懂弄通,才肯罷休。”一次,在加工細長軸時就遇到了難題。由於細長軸剛性差,容易彎曲、變形、跳動,加工過程中稍不留意,就會發生翹曲、凸肚、錐度過大,因達不到圖紙要求而報廢。

同行都知道,精加工要求高。為了提高生產工藝,侯金富沉下心,認真汲取前人經驗,膽大心細地一次次試驗,從各個環節認真改進。最終攻克難關,加工出一件件優質品。

侯金富雖是車工,但多年來幹精加工的時候多,大家都稱他是專吃“精飼料”的“牛”。加工精密軋機上的聯軸器,公司歷來都採用先鋸開後分半,在T6113鏜床上完成加工的方法,可這種工藝,成本高、浪費大、效率低,嚴重製約著公司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侯金富找來圖紙,仔細分析,認真琢磨。

“加工此零件的難點是孔中有孔,加工小孔無法測量公差,加工大孔長度無法保證。但如果改用車床來加工,就能有效解決生產難題。”侯金富嘗試用端面做基準,用小拖板來控制長度,同時設定一個公差,把表架固定在中拖板上,用百分表指向刀架,最終完成加工。此方法不僅精確度完全達到了圖紙要求,一次還可完成兩件,效率比過去提高兩倍。

在製造20千克鋁錠機的過程中,侯金富還發現主動鏈輪軸和從動鏈輪軸的加工工藝編制不合理,照這樣加工,會增加生產成本。他再次提出生產合理化建議,建議被公司採納後為企業節約大量時間,還降低生產成本約30萬元。

勤鑽研 與時間效益賽跑

急用戶所急,想用戶所想,千方百計為客戶分憂解難是侯金富堅持的原則。3年前,曲靖某化工廠需要加工一根3米長的不鏽鋼絲桿,化工廠的工程師跑了很多加工廠,對方都不敢接活。客戶最終來到昆明重工,找到了侯金富。侯金富深知時間和產品質量對企業效益意味著什麼。拿到圖紙後,他爭分奪秒地鑽研,最終把優質品交到用戶手中。

2016年,公司研發新型軋機產品,在加工油缸時,因缺乏專業加工設備,嚴重影響生產進度。作為老員工,侯金富又擔起了啃“硬骨頭”的重任。他查遍相關資料,請教行業專家,將傳統的鉸制工藝及研磨方法相結合,製作出一套手動內孔研磨工具。經過加工和產品檢驗,油缸精度等級和表面粗糙度完全達到圖紙設計標準,滿足了用戶需求。

“要當就當好工人,將工作做出色。”這是侯金富掛在嘴邊的話。每月,侯金富的生產任務都超額完成100%以上,產品合格率達100%,被同事稱為“質量帶頭人”。

多年的探索和積累,侯金富已成長為業內的技術能手。他不忘傳幫帶,把多年鑽研、積累的加工技術,無私地傳授給年輕人,為企業發展增添後勁和動力。他把徒弟當成親人,耐心講解機床構造和加工原理;把車間當成戰場,教徒弟攻克技術難關;他以身作則做表率,要求徒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沒有師傅的架子,平等地與徒弟探討加工難題;他與每個徒弟簽約,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他們培養成技術過硬、素質較高的多面手。侯金富不僅辛勤培育徒弟,平時也無私地把精湛的技術傳授給周圍的同事,提升員工整體水平。

目前,侯金富已解決了生產中加工細長軸、長絲桿中的難題,並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在企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侯金富仍不斷通過自學、培訓,迅速成為昆重第一個會操作數控車床的人。他不但是質量帶頭人,更是與時間效益賽跑的工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