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摔跤吧!爸爸》,講講印度那些事兒

今天我們說說《摔跤吧!爸爸》這個故事的印度社會、宗教、文化背景。

《摔跤吧!爸爸》是由真實故事改編,講的是前印度國家隊摔跤運動員馬哈維亞訓練自己兩個女兒成為優秀女子摔跤隊員並最終在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故事。

由《摔跤吧!爸爸》,講講印度那些事兒

這部電影無論在印度本土還是在國際電影市場都獲得一致好評,在豆瓣至今評分還在9分以上。電影形式上打破了我所接觸印度“寶萊塢”電影的充滿印度風情歌舞的“音樂劇”形式,從內容上是繼以往《三傻大鬧寶萊塢》、《地球上的星星》之後,又一部反映社會印度社會現象的佳作。整體劇情節奏緊湊不拖沓,思路清晰,通過遞增的矛盾將劇情推向了高潮,最終完成了故事使命。

可能會有人把這個電影劃分為勵志電影,講述爸爸通過艱苦努力,把自己的女兒送到了奧運會國際舞臺,或者主人公的兩個女兒非常爭氣,最終衝出重圍站在了奧運會領獎臺。貌似應該是這樣,但是,如果你完全把這部劇放到印度這個國家背景下去分析,就能瞭解到其中的深層含義,下面我們就由這部電影所展示的,說說印度相關的那些事兒。

由《摔跤吧!爸爸》,講講印度那些事兒

前面我提到,這部劇是一部直指印度社會現象的佳作,表現為:

1、展示印度對體育不重視現象。在電影中,馬哈維亞為了提高兩個女兒的訓練條件,多次向國家相關部門發起申請,都被駁回。在大女兒最終進入國家隊時候,國家隊教練的帶隊原則就是差不多就好,沒太多要求。

2、部分情節也挑戰了印度傳統制度。

如劇中馬哈維亞發現兩個女兒常年吃素導致體力跟不上,要求妻子專門給兩個女兒做雞肉吃。你會發現巨宗馬哈維亞妻子對此事表現的堅決不贊同,即便最後同意,也再也不允許煮過雞肉的鍋再進入他們的廚房。

也許你會奇怪,印度國家經濟實力在亞洲有趕超中國的節奏,但是為什麼他們的體育卻從來沒在國際上獲得一席之地呢?為什麼馬哈維亞兩個女兒出了雞肉就被認為是挑戰了印度傳統制度呢?

這跟印度根深蒂固的等級制度——種姓制度有關,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最高貴的是婆羅門即僧侶,從事文化教育和祭祀活動;其次是剎帝利即武士,從事行政管理和打仗;第三是吠舍即平民、地主和商人;第四是首陀羅即達塞人,從事耕種和各種手工業勞動,地位低下。

種姓制度,規定高級種姓不能吃肉、魚和蛋類等。

劇中馬哈維亞一家通過劇情表現來看,是有一定社會地位和威望的,至少是剎帝利一級,所以他的妻子媽媽才不贊同煮雞肉。

而正是客觀上印度人大部分人常年吃素不吃葷,導致體力較為弱,營養不良。主觀上,印度種姓制度注重精神修行,導致老百姓排斥體育運動,沒有競技精神和運動積極性;國家大氛圍:印度政府注重科技,輕視體育的體制,種種原因導致印度歷史上僅有一次金牌成績,體育一直是印度的一個短板。

由《摔跤吧!爸爸》,講講印度那些事兒

當然,此劇最大的進步,莫過於女權主義的標籤。印度女性社會地位之低,勝於索馬里,好於阿富汗。其表現以下:

一,印度國家童妻習俗盛行,幼女便定下夫家,在孃家長大,而11、12歲以後的命運由夫家主宰,類似於中國封建社會的“童養媳”。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齡提高到21、18歲 ,但在許多地區,特別是山區部族,童婚還是遏制不了,原因不僅童婚廉價,更是因為是印度教經典所提倡的。

二、強姦更是印度社會高犯罪之一,被戲稱為“強姦之國”。根據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的數據,在印度每3分鐘發生一起針對女性的暴力犯罪,每22分鐘就會發生一起強姦案。而最嚴重的城市新德里,平均每18小時發生一起強姦案,被冠以 “強姦之都”的恥辱稱號。

三、高額的嫁妝。在印度,如果女方出嫁孃家沒有準備高額的嫁妝,在婆家是不會有很好的待遇的,準備的彩禮越多,在婆家的地位則越高,印度如果誰家生了一個女兒,那麼就要從小就要開始準備嫁妝,而如果生了一個兒子,如同是得到了一個最容易發家致富的機會。所以在印度,女兒才是真正的“賠錢貨”,中國罵人是“希望你斷子絕孫”,而印度最毒的罵人話是“祝你生一個女兒”。有次可見,印度女性的不招人待見。

而其他如性別歧視嚴重,就業不公平待遇、墮胎、毀容、女嬰營養不良等這些現象更是處於現代社會我們難以想象的惡略。

印度男人的待遇可謂是天下男人所希望的。他們可以隨時休掉自己的妻子,並且允許有多個妻子,並且通過娶妻來獲得發家致富的機會。印度男人不必從事體力勞動,因為這些事兒都由女人來做。對於他們而言,娶回來的不僅僅是妻子,財富,更是一個個能做髒活累活的奴隸。

究其原因,如果像大部分所說的政府不作為、女性教育落後,歸根結底還在於印度的宗教制度的重要影響。印度教的《摩奴法論》裡規定的女性應該遵守的禮教“無論在幼年、成年還是老年,女子即使在家裡也不可自作主張,女子必須幼年從父,成年從夫,夫忘從子,女子不得脫離父親,丈夫和兒子,如果脫離就會使得兩家聲名狼藉”。如這法典所說,如中國封建社會禮教對婦女“三從四德”的管束,極度的不平等。簡言之,印度婦女地位低下,印度種姓制度是其原因之一。

由《摔跤吧!爸爸》,講講印度那些事兒

網上有人質疑,《摔跤吧,爸爸》雖然講了所謂的女權主義,但是還是沒有擺脫父權,兩個女兒是在父親強迫之下開始的摔跤練習,並不是自願所為。而後面為了把劇情價值觀擺正,通過一個童妻小夥伴出嫁情景轉述兩個女孩子是多麼的幸運,有這樣一個為自己前途考慮的爸爸,從而扭轉了整個電影的價值觀,弱化了父權主義的真相。而我想說的是,在我們這樣一個宗教信仰自由的過度,尤其無宗教信仰者,是難以理解宗教文化在一個國家的深遠影響的。(可讀下勒龐的《烏合之眾》),在印度這個有著印度教、伊斯蘭教、更是佛教發源地的一個宗教文化色彩濃郁的國度,宗教堪比法律和信條,是被廣泛人群所信奉、遵守並且不可顛覆的。所以我理解為電影如此處理是想弱化與本土的思想衝突,但並不能抹滅它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