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萬山重生之路

萬山曾是中國最大的汞工業生產基地,有著3000多年硃砂開採與冶煉歷史,被譽為“丹砂王國”,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因汞資源枯竭貴州汞礦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萬山因失去支柱產業而陷入發展困境。

汞資源枯竭後,如何轉型發展,萬山區歷屆黨委、政府一直苦苦探索。近年來,萬山區始終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牢牢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大力實施“產業原地轉型、城市異地轉型”發展戰略,萬山轉型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2017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48.2億元,同比增長13.5%,完成財政總收入8.32億元,同比增長28.3%,連續三年實現了高於全國、高於全省、高於武陵山區平均水平,縣域經濟從“非經濟強縣”跨入了“城區方陣”,萬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歷史性突破。

變貧窮為小康,城市發展教育優先。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實現城市轉型發展,人才培養很重要,萬山區諳熟此道,以人才為重點,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五年來,該區累計投入教育經費18.8億元,新建和改擴建92所學校,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將第八中學、第六中學、第四小學和仁山學校作為“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實驗學校”進行打造,教學成績屢創新高,“教育強區”取得重大突破。

此外,該區全力改善醫療衛生環境,按照

變散為聚,打造綠色現代農業。無農不穩,農業是發展的基礎。以此,萬山區通過引進國家級龍頭企業九豐農業,打造九豐農業博覽園,建成了全國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單體智能觀光大棚及花卉大世界、候鳥小木屋養老中心、生態休閒度假酒店等功能設施,成為全省主題農業景區、“引領型”園區,僅一年多時間,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

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目前全區已建成標準化蔬菜大棚基地1.28萬畝,大棚基地在10個鄉鎮(街道)落地生根、茁壯成長,實現了農業產業從“一無所有”到“遍地開花”,成為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龍頭示範產業。如今,全區發展村集體經濟組織8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10家,完成村級積累6500萬元,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0元,形成了鄉鄉有產業園、村村有特色產品的產業格局。

變黑為綠,推動工業綠色升級。為擺脫汞的束縛、撕掉“汞都”標籤,萬山區成功引進萬仁汽車集團,建設年產15萬輛的萬仁新能源汽車項目,打造武陵山區第一個以新能源汽車為主題的百億級新能源汽車城。2017年7月成功下線第一臺汽車。該項目先後帶動100多家上下游企業發展,解決就業4000多人。

與此同時,萬山創新觀念大力發展硃砂產業,整合56家硃砂工藝品企業入駐,統一標準、統一外觀、統一標識,集中生產,高標準、高品質打造一個嶄新的"硃砂王國"。建成全國最大的硃砂工藝品線上線下交易中心,產品遠銷北京、山東、湖南等地,帶動就業近2000人,開闢出從"賣資源"到"賣文化"的新路。

變廢為寶,構建全域綠色旅遊。圍繞"全國優秀旅遊目的地城市"目標,萬山推動資源型城市向旅遊型城市轉型。當地按照"5A"標準對汞礦遺址進行整體連片保護利用,建成了玻璃棧道、放下山莊、萬畝紅楓等數十個景觀景點和規模宏大的影視基地,實現了從賣資源到賣文化的轉變。

自開園以來,已接待遊客500多萬人次,被列為省級旅遊度假區,成為貴州最具活力的旅遊熱點之一,去年國慶期間,在全省95個重點監測旅遊景區收入榜上,硃砂古鎮以3822萬元的門票收入位居全省第三。

廢棄資源變"富礦"。創新舉措高質量推動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萬山區實現了從礦區時代向城市時代的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