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博弈之下,綜藝「限定團」陷入運營困境

看電視

選秀綜藝日益火爆,但中國偶像產業的發展還略顯稚嫩。綜藝“限定團”發展面臨困境,背後隱藏的是各方勢力的利益分配問題,限定團運營方、經紀公司如何協同探索偶像新秀的運營成為問題解決的關鍵。

文 | 林不二子

來源 | 讀娛

從去年開始,因為《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的出現,選秀又一次成為了吸睛綜藝類型,尤其是這個熱度在今年的《偶像練習生》《創造101》之後達到了巔峰,無數觀眾被少男少女的一顰一笑所牽動。

然而,隨著選秀綜藝的再一次火爆,除了誰能出道備受關注之外,出道後的藝人如何發展,也成為了觀眾、粉絲關心的問題。

前有rapper經紀公司運營不到位,多次發生負面消息,後有綜藝限定團成團糾紛。現在總有人說,中國造星產業的發展已經初見形態,但看起來也許這個形態還是過於稚嫩了。

偶像市場供不應求之下,各方勢力的“利”與“義”

在今年新一輪造星綜藝熱潮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兩檔綜藝節目,在節目播出後分別誕生了NINE PERCENT和火箭少女兩個超高人氣團體組合。

這原本是為中國團體偶像市場打的一劑強心針,然而一個現實情況是,到現在我們都沒看到這兩個團體偶像的正常發展。

各方博弈之下,综艺“限定团”陷入运营困境

作為偶像新秀,一般流程都是以音樂作品的發佈宣佈出道,然而NINE PERCENT到現在沒有一個屬於團體的作品發佈,火箭少女就更不用說,連出道發佈會都宣佈延遲舉辦。

這其中暴露出的問題就是運營方要麼沒有足夠的專業水平,要麼是缺乏足夠的話語權。

我們都知道,這兩個團體都是綜藝“限定團”,成員來自多個經紀公司,團體持續時間也並非永久,並且實際運營權又在綜藝製作方成立的公司手中,因此關於不同成員及幾家公司的利益分配一直是背後幾方勢力爭論的點,而這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來自樂華娛樂的幾位藝人。

無論是NINE PERCENT還是火箭少女,成員缺席、微博認證修改、發佈會延期等等問題,都出現在樂華的藝人身上,可見在背後公司的利益分配之中,樂華與偶像運營方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據網絡消息,這個問題基本就是樂華想要保證限定團涉及藝人,同時也能參與公司原本偶像團體的活動。

各方博弈之下,综艺“限定团”陷入运营困境

偶像藝人的可用時間是相對有限的,尤其是在剛出道擁有足夠話題度的短期內,限定團既想利用熱度實現快速商業轉化,經紀公司也希望利用人氣偶像帶動自家偶像發展,因此在藝人的時間安排上就會有糾紛。

這一點,在韓國最初的綜藝限定團I.O.I中也出現過,然而韓方發現這一情況後,在後來的限定團WANNA ONE運營時,運營公司就強勢地與各經紀公司簽訂合約,削弱了原經紀公司的話語權,以保證限定團的正常發展。

然而在中國市場環境中,限定團運營方想說“不”,卻很可能說不出口。

各方博弈之下,综艺“限定团”陷入运营困境

以最強勢的樂華為例,其推出的藝人在節目中多為人氣前幾位,這證明了其挖掘、培養藝人的能力,而這一能力也正是其手中的王牌。

中國的偶像藝人市場供需情況,與日韓有著明顯的差異。

中國市場對於偶像藝人的需求極其強烈,而有能力生產優質偶像的公司僅有幾家,從兩檔綜藝節目中前期末位選手的表現就可知,沒有足夠實力的公司還不能培養出足以進入市場的優質偶像,因此僅僅作為助力優質偶像成名的綜藝,在有實力的經紀公司眼中不過是個宣傳渠道。

各方博弈之下,综艺“限定团”陷入运营困境

你可能會說,沒有這幾檔綜藝沒人會知道蔡徐坤、孟美岐,然而現實情況是在已經有了這幾個知名藝人後,經紀公司只要擁有強大的運營和經濟實力,就能借助這幾個藝人的熱度自己撕開市場的一個口子,現在樂華七子的高人氣就是一個例子。

因此對於經紀公司來說,與其讓出一部分人氣藝人的利益與節目製作方共同成長,還不如把這一切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畢竟限定團總會解散,選秀綜藝也可能隨時受到管制(昨日廣電總局已經發布了“做好暑期網絡視聽節目播出工作的通知”),公司保持自己長久旺盛的生命力才是第一位。

同時,限定團運營方也就是綜藝節目製作方,由於要考慮到第二季、第三季節目的製作,也不好與有優質偶像藝人挖掘能力的經紀公司撕破臉皮。

因此,這大概就是限定團運營方沒有足夠話語權的原因,也是當下限定團無法正常發展的原因。

這一問題不能說是哪一方的錯誤,如果確實有經紀公司發生違約情況,那需要我們譴責,但實際上這個市場環境決定了這些情況註定會發生,先吃螃蟹的人總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我們只有期望在這些現象發生後,從業者們能夠站在大局的角度思考、行動,推動中國造星產業的正向發展。

運營偶像新秀,誰能腳踏實地

其實在這一次的偶像團體背後糾紛中,筆者也看到了另外的一個問題,即在爭論誰才有運營權之前,應該考慮這些限定團運營方、經紀公司,究竟有沒有能力做好人氣偶像新秀的後續發展。

近日,“請樂華積極回應朱正廷粉絲訴求”的話題在微博上不斷髮酵,閱讀量突破2000萬。

樂華七子成員朱正廷的粉絲在微博上希望樂華能就3個問題給出正面回應,一個是朱正廷未能得到與人氣匹配的資源,一個是公司在朱正廷宣傳上有惡意及捆綁營銷,一個是朱正廷遭受惡意誹謗和攻擊,公司未能及時採取措施並回應。

各方博弈之下,综艺“限定团”陷入运营困境

雖然這個請求可能是粉絲在不瞭解足夠情況下發起的,但這也確實暴露出一個問題,即樂華能否平衡好旗下不同偶像藝人的發展,以及做好平衡商業收益與安撫粉絲的運營。

樂華雖然在中國造星產業中有了不錯的成績,但其實其團體偶像UNIQ、宇宙少女、YHBOYS等此前在國內並沒有多大影響力,沒能實現出圈的熱度,很難說擁有捧紅藝人的絕對實力。

並且旗下個體藝人韓庚、周筆暢、阿杜等人也沒有足夠“熱血”的年輕粉絲,所以其與狂熱粉打交道的機會並不多,在這方面經驗算不上豐富。所以,真要說樂華做到偶像新秀的持續發展,也還需要摸索。

有同樣問題的,也包括當初接手了《中國有嘻哈》人氣Rapper的公司摩登天空,以及孵化出rapper的團體HHH。

在新秀人氣飆升後,公司和團隊都沒能恰如其分的做好運營,讓負面消息不斷爆出,利益分配上也因為市場的原因導致摩登天空又失去了藝人的經紀約,最終落得所有人空歡喜一場,也叫人唏噓。

而另一邊,在節目製作方,愛奇藝找來了葛福鴻的公司亞洲一娛樂、騰訊視頻找來了龍丹妮的公司哇唧唧哇,都期望這些綜藝製作人出身的人,來做新秀藝人的後續運營。然而實際情況來看,這兩家公司也不一定具備足夠的偶像藝人運營能力。

各方博弈之下,综艺“限定团”陷入运营困境

而此前,龍丹妮在天娛時期為《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人氣選手後續運營時也問題重重,除了與藝人鬧出多個合同糾紛,力捧的華晨宇要不是出國深造後增強了自身的音樂屬性,也難以在眾多綜藝中圈粉實現“出圈”。

各方博弈之下,综艺“限定团”陷入运营困境

後來天娛甚至調整了策略,將那些因為音樂選秀而吸粉的藝人統統規劃到出演影視劇,天娛徹底撕掉了音樂的標籤,而藝人的影視之路也不算多順暢。

至於葛福鴻,其實也是綜藝製作人出身,因為當時綜藝節目相當於掌握了藝人宣傳的強有力渠道,所以確實經她之手孵化出了不少藝人。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綜藝不再是唯一的渠道,其也未能在新時代中挖掘出新的人氣藝人。

因此很難說,就算愛奇藝掌握了足夠的話語權,就能將NINE PERCENT運營好。

總結

整體來看,中國的造星產業還有眾多環節上的缺陷。

此前由於有資本的推動,一批公司紛紛入局偶像行業,但他們都只將目光放到挖掘、培養偶像藝人這一環節,後續的運營運作基本沒有機會嘗試,這也是此次綜藝颳起“偶像風”後出現諸多問題的原因之一。

至於解決方式,無非就是在細節上做好,耐心聽取市場的反饋,不以賺錢為唯一目的,探尋與各傳播渠道的良好合作模式,進行協同發展。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仍然是當下中國偶像行業不能忘記的現狀,將眼光放長遠才能真正構建好中國的造星產業,挖掘出更多優質偶像藝人,引領年輕人的正能量風貌。

各方博弈之下,综艺“限定团”陷入运营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