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樂器就是學了音樂,音樂「文盲」才會這樣講

学了乐器就是学了音乐,音乐“文盲”才会这样讲

一位朋友跟我說,學音樂越學越覺得自己沒文化。音樂這門學科,單單摘出任何一個很小的專業方向,都可以為之研究很久了。而研究這些小方向卻需要大量的史料,專業知識的支撐。

相信很多人都學過樂器,也有很多人認為學樂器就是學音樂。我們從小彈鋼琴啊、學唱歌、小提琴、或是其他一些特定的樂器,就覺得是在學音樂了。

学了乐器就是学了音乐,音乐“文盲”才会这样讲

甚至有很多人把考級當成打怪,但凡將某一種樂器的考級進行到底後,就會認為自己的音樂學習之路走到了尾聲。往往都是,考完十級,就再也不碰樂器。

也有很多人學了很多年的樂器,但是自己並不喜歡音樂,除了那一本本的練習曲、考級書,其他的東西碰都沒碰過,也從不關心。

以上這兩種人,樂器演奏水平相當不錯,但換個角度講,他們在音樂方面也基本上算是“文盲”了。

学了乐器就是学了音乐,音乐“文盲”才会这样讲

學樂器,學音樂基礎知識,考完級以後,沒有幾個人對音樂基礎知識感興趣,更少數人對音樂史感興趣。

這很正常,我曾經聽說過一個理論,因為音樂在人們的概念裡,僅僅是一種娛樂,不管是流行的、民族的、古典的,沒有一樣是生產力,不能吃不能用,甚至如果世界上沒有音樂,好像除了少掉很多快樂,並不會造成更多的影響。

学了乐器就是学了音乐,音乐“文盲”才会这样讲

音樂其實是一門很綜合的學科,並不是簡單的吹拉彈唱。它有自己的歷史,有自己的地理,也有自己的數學邏輯。

首先,每個地域的音樂很不同,這種繁雜程度是像文學一樣的。所以音樂被分為各種類型,但是我常科普的古典音樂這一個種類,我都沒有弄明白多少,更別說各個地域的音樂。

其次,每種音樂都有歷史,這是必然的,但是音樂史的重要性,尤其是古典音樂的音樂史,似乎又決定了當前音樂學習的方法。光是音律就有好多種,比如古典樂裡常用到的十二平均律,又比如中國的五聲調式,這裡面的邏輯,簡直都是玄學啊!

比如中國的五聲調式,我們都知道“宮商角徵羽”,但為什是“五”呢?那就跟我們的文化相關了,不僅僅是音樂單方面的問題。

比如五行,音律對應了五行。

宮——土

商——金

角——木

徵——火

羽——水

学了乐器就是学了音乐,音乐“文盲”才会这样讲

所以,音樂應該是一種文化的集合體,拓展出去才是音樂。

馬老師在書中也說過: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樂理知識就是音樂的語言邏輯。某一首歌曲為什麼好聽?曲目想怎樣藉助樂器表達?曲目的背景是什麼等等的問題,都是需要先去了解樂理知識才能形成的音樂語言邏輯。

在傳統的音樂學習中,這部分內容是很枯燥的,大多數孩子是無法理解,不喜歡也很難掌握。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孩子真正能進入音樂世界的點燈人,在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為他們創立一個音樂環境。

在這裡,音樂會成為孩子的玩伴。

学了乐器就是学了音乐,音乐“文盲”才会这样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