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塑造世界

信任是一個具有社會屬性的詞語,一個人和自己之間產生的信任,只能叫自信心,和信任感關係不算很大。通常來講,我們探討信任,都發生在人與人之間,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外乎熟人和陌生人兩種。

“信任”塑造世界

因為信任通常與風險相伴相隨,所以熟人之間似乎更容易產生信任。兩個人既然稱得上“熟”,那麼必然對於對方的行事風格以及品行態度有一定的瞭解,被拜託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首先會在心裡大致衡量一下,風險在自己可以接受範圍之內才會答應。熟人之間更容易產生信任,是因為風險更低,回報更高。

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則非常微妙。萍水相逢、不知前塵是為陌生人。而對於這個詞,我們通常抱有高度的警惕心,時時互相告誡著:“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隨便答應陌生人的請求。”連《聊齋志異》裡都在告誡著“陌生人呼名不可應”。可傳統美德、善良本性又總是告訴我們要樂善好施、助人為樂,那麼我們究竟要不要付出信任?要不要答應陌生人的請求?

須知,風險一定會存在。只要信任,就有風險,我們時刻都應該明白這一點。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依然會選擇答應、幫助、付出信任。相對信任值最高的,就是在衡量之後認為這種行為的風險較小甚至接近於無。比如在人來人往的白天,向一位明顯是遊客的揹包客指路,動動手指說兩句話而已,簡短交際之後各行各路,大多數人都傾向於認為這不會造成傷害。

利用他人的信任行騙的行為不僅可恥,而且可惡。它不僅僅在於對特定事件中的被害人造成了傷害,更是對整個社會信任的一種打擊。就我個人而言,因為有一次趕夜間火車時打出租車,結果被抬高價格敲走200元的不快經歷,難免對整個城市的司機都懷有一定程度上的偏見,之後在上車前總要反覆確定是不是打表計價的正規車輛。可惜還是遇到過幾個下車時候突然翻臉的黑司機,信任值一降再降,全靠遇到的好司機維持岌岌可危的行業信譽度。我相信大多數人其實都和我一樣,鼓足勇氣嘗試卻再一次以失敗告終時,難免會有被戲耍的氣惱感,並在心中對自己發誓絕不會有下一次。

對於整個行業而言,社會對他們缺乏信任同樣是一件糟糕透頂的事情。或許這個行業對社會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存在,正如我們的確離不開出租車,可是當信任缺失之後,大家會下意識地選擇規避,那麼在出行時轉向地鐵等公共交通對於消費者而言就變得再正常不過,或許路上疲憊一些,但是安全環保,值得放心。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可能造成行業的萎縮,也可能形成新的競爭機制,也許對於商業層面來說不完全是壞事,可對於社會風氣與個人感受來說,絕對不是好事。

熟人之間的信任,關係著個人生活的運轉,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則影響著社會整體風氣的走向,甚至塑造著企業的發展形態、社會的運行模式。最簡單的例子,大家對出租車行業的質疑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滴滴的崛起,大家對順風車的不信任又在其壟斷時期對其造成了巨大打擊,每次變化,納入考慮的並不僅僅是企業的發展、規則的運行,更重要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信任”二字說來容易,習慣收起的人很難交付,習慣交付的人又很難收起,想取得平衡,無不需要經歷些難受。只希望我們在做關於信任的決定時能夠慎重,畢竟這兩個字不僅關乎你我,同樣關乎我們將如何塑造這個世界。

“信任”塑造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