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少女感

一生的少女感

無論在微博上,還是在生活中,早習慣了別人稱我為“小姐姐”。直到近日,我才猛然意識到,這個對許多人來說禮貌而親切的稱謂,於我而言,已是既定的事實了。

但能在二十歲的尾巴上仍被旁人誤認為是在高校讀書的少女,自己心中或多或少還是有些許竊喜的。

早前在讀書的時候,我可以勉強歸到無趣卻乖巧的那一類,成績不算頂尖但也不差,臉上懵懂無知的表情和貨真價實的膠原蛋白為我帶來了滿滿的少女感。於是那些年仰仗著上天的恩賜,肆意享受著青春帶來的一切美好,心安理得地扮演著單純可愛的角色。

成年後無懼無畏地衝撞了幾年,我才慢慢明白一個道理:即便努力,人生也有可能不會變得更好。可拼命努力,就一定可以讓你避開最壞的明天。真諦在於,生活不能僅僅只讓自己循規蹈矩地活著。

伴著這種越發強烈的念頭,越發滋生出了我後青春期的“叛逆”。

這種“叛逆”最初體現在外表的變化上,枉顧所有人的質疑,我剪掉留了三年的中分長髮,還一併剪了少女必備的空氣劉海。

像是多米諾骨牌,牽一髮而動全身,從頭開始的顛覆性改變在生活中也逐一顯現。穿衣打扮不再“依葫蘆畫瓢”,時尚達人們耳提面命的搭配法則統統被我拋到腦後,再無束縛。

我學著更自在地面對自己,不再懼怕獨特。底氣十足的自我肯定在不經意間讓自己多出了些古靈精怪的少女感。

事實上,這個時代願意花費心思和金錢,想保持外在的少女感一點都不難,不斷試錯、不斷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風格就好。難的是保持少女時期擁有過的那種好奇心,在任何時候都能對這個世界上的事物充滿無窮無盡的熱情。

在經歷過外表的蛻變後,我有了一種近乎不破不立的心路歷程,一步步嘗試脫離安全區,去接納新鮮事物:想感受繪畫的迷人,就跑到北京去看倫勃朗的畫展;沉迷於酒精的質感,就去品嚐每種酒的味道和閱讀它們背後的故事;好奇於藝術的表達形式,就嘗試觀看沒有看過的話劇與歌劇……每種嘗試,無形中都為單調的人生增添了一抹飽滿的色彩。

這種知世故而不世俗的迷人,才是成熟女性的少女感中最可貴的部分,它讓整個人變得立體而生動。

人人都渴望永恆的少女感,以此抵抗社會為我們帶來的各種“時效性”枷鎖:二十二歲大學畢業一定要找到好的工作;二十五歲事業小成必須得遇到心儀的對象;三十歲生活穩定得擁有美滿的家庭……事實上,抵抗生活的壓力是不需要用力握住所謂的青春的。當我們跳出時間設置的框架,真正擁有了生命的厚度和質感,你會發現,你將不再畏懼時間的流逝,一生都能保持著可貴的少女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