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如何玩:5問「綠地」拾野川

不讓建築的出現,打擾土地原有的平靜

小镇如何玩:5问“绿地”拾野川

文\潘永堂

2018年的中國房地產業,地產人談論最多的話題是調控、是政策、是房住不炒。這個行業受政策大勢影響確實太明顯。但與此同時,這一年關於產品的談論,也確實是太少了。所以,2018年,會是中國房地產在產品層面乏善可陳的蒼白之年嗎?

現在看來,未必。因為時至4月,一個可能會成為年度爆款的產品,或者是一次爆款的嘗試產品出現了——這一次的主角,是綠地集團旗下的綠地香港,它拿出了在廣東佛山的小鎮首作:拾野川。

對這個產品,看得出綠地香港付諸不少精力、也收穫不少自信。

部分業內人士已經前去觀摩,綠地香港也推出項目的第一篇宏論:我們來來回回,都是尋找自己(點擊查看)。老潘在此截取部分精華——

說對城市與田園的熱愛:

小時候的目標是城市

在城市裡有自己的房子

長大工作後的目標是田園

在田園裡有自己的院子

我們來來回回

都是尋找自己

拾野川

就是回到生命的原野

拾起自己的地方

  • 說尋找與逃離——拾野川從不帶你逃離,拾野川只是帶你尋找,在山野大地裡,尋找自我的一席之地。

  • 說拾野川提供了什麼——不是生活的本質,是生活的供應品,也是未來生活的必需品。

    是給你對生活溢出來的熱愛,一個安放的地方。

這是拾野川的創作者對這座小鎮的由來的闡述、對小鎮理想的描摹,以及對小鎮未來的熱望。

見字如面拾野川

顧名思義,見字如畫。

應該說,拾野川這個名字,起得十分周到,畫面感極強,基本上看到這三個字就知道這大概是個什麼樣的產品,老潘也對這三個字做了個簡單的解讀:

小镇如何玩:5问“绿地”拾野川
  • 拾:“拾回過往”之意,這裡的過往,大致包括:童年、往事、記憶、美好。能不時地回到過往,往往支撐人們在當下的堅持的動力。


  • 野:“荒野、狂野”,是自然的荒野,也是心靈的狂野。每個人有那麼一刻,衝開規則的束縛,回到那個很“野”的自然,做回那個很“野”的自己。


  • 川:左右是岸,中間是流水,河岸之意。“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以“川”做結尾,為產品增加了些古風,也無非是告訴觀者:這是個不同於一般項目的特殊存在。

拾野川,三個字組合在一起,就有了獨特的韻味,也讓人展開了更多的聯想!

五種關係,拾問拾野川

拾野川,迎接的是當下最熱門的“小鎮”風口。

近年來各色名目的小鎮越來越多、小鎮風越刮越烈;

全國各地動輒幾甚至幾十平方公里的佔地、配備完整的生活配套資源、全面的功能設置、從高層到別墅一應俱全的物業形態。

小鎮大有取代傳統地產,成為地產下半場新主場之意。

在老潘看來,無論是房子還是小鎮,其實都是為承載“關係”而存在。

  • 比如住宅地產,承接的人居與土地的關係;

  • 商業地產,承載著是人與消費空間、辦公空間的關係;

  • 產業地產,承載的是土地與產業的關係等。

關於拾野川,探討如下的幾種關係,或許更易於對之進行深入的理解。

part 1 小鎮和城市的關係

你想擁有的:是原鄉小鎮?還是“故鄉小鎮”?

拾野川說:

小時候的目標是城市

在城市裡有自己的房子

長大工作後的目標是田園

在田園裡有自己的院子

我們來來回回

都是尋找自己

這並不新鮮。事實上每一個小鎮,都在試圖告訴人們:逃離城市,逃離北上廣,尋回、並且住回那個深藏你內心的故鄉的小鎮。

其實再深一步的思考:無論你曾經的少年是不是那個小鎮青年,現在的你,一定已經不是——你想要的並不是真的回到年輕時生活的那個小鎮,你也並不真的想做回那個懵懂的小鎮青年,更不想做長大後的小鎮中老年。

你想要的其實是在長大後,經過重新包裝過、“情懷化“的小鎮——那個小鎮有你難忘的童年之樂,但也絕不會與當下的成年之樂完全割裂。

所以小鎮的選位就非常重要。

當然不能是真的是那個童年時閉塞、封閉的所在,它與城市仍然應當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簡單說,在城市面前,他應該有一定的存在感。他必要保證生活在這裡的人,來去自如、後顧無憂。

甚至前去小鎮的路也很重要,一個足夠誠意的小鎮,應當在設計就把路途的舒適度列入設計標準。

  • 不要讓路途成為阻礙。

  • 再美的小鎮,如果路途遙遠且痛苦,也不夠美麗。

  • 小鎮的美,應該包括在路上的享受,以及一路上的期待,而不是一路的忍耐和失望。

所以說,選址的成敗與否,其實就決定了小鎮成敗與否,這一點,和多數房地產項目沒有區別。

拾野川的選址,有玄機。

首先選擇了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珠三角核心,位於佛山市高明,區與廣州、佛山都保持恰當的距離,這就保證了它是一個有城市資源輻射、有城市客戶支撐的“活”的小鎮,而不是僻處荒野、交通不便的小鎮。這是一個2小時路程在沿途美景中悄然流逝,而不是在忍耐中緩慢煎熬的小鎮。

如此選址,事實上可以說是對國內很多選擇“深山、深水”,但遠離主流城市的小鎮們,實即已經勝了一半!

具體來說就是,有山有水有飛鳥,但也有車有路有飛機,這樣才會給回到小鎮的人民以足夠的安全感。

其實是很不錯地把握了“離開城市,去小鎮”的度——這個度,維持的要非常好。

part 2 建築與土地的關係

土地價值實現,在於被尊重?還是被昇華?

拾野川說:

“拾野川只是帶你尋找,在山野大地裡,尋找自我的一席之地。”

建築與土地的關係,是一切房地產、泛房地產產品的內核。

  • 高度垂直於土地達到百米甚至近千米的高層建築,所要做的是對有限土地的價值高度索取,極致的“榨乾土地價值”;

  • 別墅類產品則強調在寬度上對土地的佔有,建築則與土地融為一體,建築本身與土地上的院落、花園,一起共生,通過這樣的形式,實現人類對“親地生活”夢想的迴歸

  • 疊墅、洋房、小高層等物業形態則介於兩者之間,以節約的方式佔有土地,以疏離的形態擁抱土地。

將視野從建築放寬到城市、小鎮、鄉村。

  • 城市是對土地的集約化利用,屬於高層建築“榨乾土地價值”的路線,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政務、商務、商業、教育、醫療等各種資源高度集中於土地之上,也是對土地價值的昇華。

  • 小鎮與鄉村則和土地的關係更親密,但因為城市級別和外在資源的限制,對土地的後期價值導入受限。

拾野川,作為小鎮物業的代表,如何處理自己與腳下土地的關係?

是如其名號一般保持土地原有的“野”?

還是在“拾野”的基礎之上對其價值作出昇華?

綠地香港對拾野川的定位也是從土地出發:這個小鎮被稱為“致敬大地的作品”,試圖倡導“重拾大地智慧,找回自然真善美”。

所以整幅地塊保留了原生樹種,不讓建築的出現,打擾土地原有的平靜,這是拾野川的規劃中頗為值得稱道的一點。

小镇如何玩:5问“绿地”拾野川

而首期別墅低至0.25的容積率指標,也讓這一理念有了實現的技術可能。

別墅獨門獨院,1:1贈送耕地則是建築人居層面對“致敬大地”的實踐。

綠地香港認為拾野川是幫助客戶“在山野大地裡,尋找自我的一席之地。”

而客戶的自我,除了迴歸大地,還有生活層面的昇華。這就是拾野川大地食堂、農產品研究院、農產品展示/配送平臺存在的意義,傳統的“從土地刨食”的原始農業生態,在這裡被統一昇華成“有機生活研究院”——這就實現了對土地價值再挖掘、對生活價值再昇華。

part 3 鄉愁與未來的關係

鄉愁,是這一代的羈絆?還是下一代的遺憾?

拾野川說:

讓農村長大的人,有地方安放鄉愁,讓去過農村的人,感受生活的另一種美。讓老人和孩子們,更快樂,更完整。

鄉愁,可能是這樣的一個詞彙:上一代珍藏於心,這一代人漸漸淡漠,而下一代人,不復存在。

我們的父母,有鄉愁,他們的黃金年代,或多或少,總與鄉野存在某些關聯,每個人的鄉愁都不一樣,都有各自的故事;我們這一代,人生的上下半場則相對割裂,鄉愁依舊在,但現實的鮮花怒馬讓我們不捨離開;至於在城市生活里長大,“互聯網下的蛋”的下一代,他們的鄉愁,是王者榮耀、還是吃雞?

如果拾野川能夠真的讓每一代人都“拾回鄉愁”,那真是在實現“人民對美好的嚮往”這一件宏偉之事。從這個角度去審視拾野川規劃的自然學校、拓展基地,其意義價值和就顯得重要了很多。

尤其對於孩子們來說更是如此,當每個城市、每個孩子都在學著相同奧數、揹著相同的單詞、練著相同的舞蹈……那些對自然更敏感、與土地更親近的孩子,會不會顯得更可愛,童趣童真也維持的更久點?

而當他們長大,回憶在拾野川

  • 自然學校學習農業操作、

  • 在藍天白雲下做手工、

  • 在午後慵懶的鄉野圖書館讀閒書、

  • 在拓展基地裡與和小夥伴的拔河比賽、

  • 在植物私塾裡和蝴蝶的對視

……

這樣的“鄉愁”,會不會讓他們在面對今後錯綜複雜、艱辛險阻的人生時,擁有更堅強的內心?

part 4 旅行與旅居的關係

住在小鎮,要奢華而安全?還是要簡單而親密?

拾野川說:

你說要環遊世界,所以有了珠三角最大客棧群的規劃,讓喜歡獨處的你,泡一個會員制的,隨時在換水的,日式溫泉。

酒店與民宿之爭,在旅遊度假行業從未停止。

  • 酒店奢華、省心、安全,但似乎少了那麼一些人與人之間的親近感。

  • 民宿文藝、親密、像家,但對於不愛繁瑣、想要避世的人,似乎又少了一些安全感。

酒店與民宿之爭,其本質是旅行與旅居之異。

旅行更適合酒店,來去自如、拋卻一切;旅居則更適合民宿,家的味道、親密無間。

拾野川希望實現的是旅行,還是旅居?

從95㎡佛山微型墅這樣產品尺度來看,拾野川顯然是希望擴大客戶基數,讓更多的人可以留下來,在這裡生活。

而瞄準旅居生活的很多民宿之所以不能讓人留住下來,很大的原因一是選址過於偏遠,二是配套匱乏。那些醉心於建築腔調與文藝氛圍的民宿業者,彷彿都忘記了——生活不只是那室內幾十平米的夢幻空間,還需要更真實的生活煙火。

著眼旅居,讓來到這裡的人,可以長時間留下來,這就是為什麼拾野川規劃大量土地與精力去做城市級配套:

  • 擁有從手工啤酒坊到咖啡屋的小鎮商業中心,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 囊括木工房、染布坊、茶室、書店等的文創小鎮,則是一個“殺死時間”的好去處。

  • 在生活可能成為生活的基礎上,珠三角最大的溫泉客棧群才顯得更有溫度。

小镇如何玩:5问“绿地”拾野川

part 5 小鎮里人和人的關係

是人情味更有溫度?還是界限感更有深度?

城市與非城市,最本質的差異就在於人和人的關係。

城市是陌生人社會,人和人的關係是疏離的、保持界限並維持戒備的。人們之間聯繫依靠契約、金錢、規則維持,這是安全的,但也是無趣的。

而傳統的小鎮或者鄉村,人和人的關係是親密的、缺少界限並高度信任的。人們之間的聯繫依靠的是血緣、宗族,這是有趣而且充滿人情味,但往往又是潛伏著危險的。

  • 想脫離小鎮當中這種“人人都是熟人,處處都是關係”的生態,恰恰是很多人選擇離開小鎮,奔向城市的原因。

  • 如今要重新迴歸小鎮,如何才能夠享受小鎮的人情味,隔絕城市的銅臭味,但又確保互相之間的安全?

這就是社群營造的價值所在,通過興趣、熱愛、品位等層面的碰撞,讓小鎮鎮民找到互相的依託,重新以純粹的精神而不是利益去構建彼此的關係。比如拾野川新居民入住,老居民會組織歡迎會,所有居民需有 “入籍”登記制度,小鎮社群組建 “回家過節”系列活動等。這是拾百川的嘗試。

小結

小镇如何玩:5问“绿地”拾野川

正如拾野川所說:“值得期待,城裡人,無論你是否曾經感受過鄉村。”

讓滿懷鄉愁的人,不離繁華,回到小鎮。

讓沒有鄉愁的人,擁有鄉愁,豐富體驗。

他不是小鎮,而是一次關於夢想的旅程!

溫馨提示:如果你對風口小鎮的玩法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加老潘微信dczcpyt交流(註明城市-公司-姓名,非誠勿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