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哪一個軍事行爲有違軍事常識?

焦澤山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亮劍》無疑是近年來一部出色的有關戰爭題材的電視劇,但是也犯了不少有違軍事常識的錯誤。這裡指的《亮劍》為老版本,也就是李幼斌版的《亮劍》。

違背軍事常識錯誤之一:5噸炮彈。在電視劇中,換李雲龍撤離陣地的是4個炮兵團。當時我軍炮兵團裝備多為繳獲的美製105mm榴彈炮,一發炮彈重達15千克。五噸炮彈也才300多發炮彈,完全無法滿足四個炮兵團的火力輸出。

違背軍事常識錯誤之二:亂入的衝鋒槍。在電視劇中,華北日軍組建了一支特種部隊,大量裝備了美製M3衝鋒槍,時間上卻對不上。這把衝鋒槍最早出現時間為1943年,當時美軍也只少部分軍隊裝備了這款威力強大的衝鋒槍。然而在1941年日本與美國爆發戰爭之後,日本便很難獲得美式武器裝備。

違背軍事常識錯誤之三:捷克式輕機槍無限火力。抗日戰爭時期,捷克式輕機槍成為中國軍隊標配武器。在《亮劍》中也存在著捷克式輕機槍在不換彈夾的情況下,持續保持火力輸出的情況,事實上這款輕機槍彈夾容量只有20發。

以上就是《亮劍》電視劇中的軍事常識性錯誤,當時遠不止這些錯誤,歡迎大家評論補充:《亮劍》電視劇中違背軍事常識的錯誤。

原創不易點個贊,喜歡“兵說”的朋友們關注一下吧!


兵說


亮劍電視劇是由海潤影視製作公司出品發行的一部關於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三個時期一位軍人李雲龍和他的部隊保家衛國的故事,這部電視劇非常好看,當年第一次播的時候,首播收視率為10.3 %,全年收視率為7.883%。而且在2017年,收視率達到了10%,這是很可怕的,因為這是一部2005年上映的電視劇,距2017有12年了,還能取得如此高的收視率,其選材優秀,特效精湛和很大關係,比現在很多抗日神劇好多了。但是畢竟是電視劇,還有很多不科學的,請看下文分析。

最招吐槽的武器就是那日本特工隊的那把美國m3衝鋒槍了。這種槍服役於1942年,而特工隊出現的時間差不多為1941年後期,所以這是一把穿越了的槍。。。。不過比起別的電視劇那把awm狙擊槍,這把誕生於1年後的槍還算靠譜。

在一集中,李雲龍要求部隊在距離日本陣地80米處開始挖坑,一隻挖到30米處,但是,當時日本製式步槍有板38式步槍的瞄準器標尺射程為2600米,有效射程為460米,而80米日本軍隊完全可以輕輕鬆鬆打到李雲龍的軍隊,所以這是不科學的,而且日本軍隊的投彈筒也不是吃素的,30m處我軍可以把手榴彈扔進日本軍隊陣地,那麼日本軍隊也可以吧手榴彈扔進我軍的陣地,所以這是錯誤的。

日軍特種部隊首領山本一木向部下說1939年諾門坎戰役上千輛t34坦克衝鋒,但是t34坦克與1940年才服役,而且在諾門坎戰役中蘇軍才490多輛bt5和bt7坦克,如果一場戰鬥就幾千量坦克,那麼這場戰役應該有上萬量坦克吧。

但是亮劍電視劇在我國電視劇中還是非常良心的,最初的版本值得一看。


諸葛小徹


作為文學,影視,亮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軍事題材的作品。應該點贊。

當然,作為影視作品,有許多漏洞不可避免,畢竟導演和編劇軍事常識不是他的專業。其實,影視中很多故事是有原型的,只是做了藝術加工。

今天我就各位的發言做簡單的評論。

1.關於平安縣城的作戰,。有的人說為啥日軍沒有使用航空兵,其實,空軍的使用不是在任何戰鬥中都使用的,二戰時期,空軍的使用都是戰役級別的,或是戰略要點方向。平安縣城的戰鬥不過就是一個很平常的一個戰術點,空軍不可能對其空火支援。再有,平安縣城的守軍,不過是一個守城部隊,偽軍是佔大比例的,其戰鬥能力不是那麼強。有人說了,不是還有個日軍突擊隊嗎?日軍突擊隊,其作戰企圖是滲透。守城不是其專業。舉個例子,特種兵執行特殊的戰鬥,如果打攻防作戰,當過兵的人都知道,他們都打不過一般的建制連隊,為啥,進攻作戰和防禦作戰是協同作戰,單兵服從於整體戰術。所以,就攻城作戰,他們的實力只能說很一般了。在說說,兵員比例問題。守平安縣城的部隊,絕對不會超過500人。因為,他不是戰略要點,面積不大,只是各個戰術點中的一個點,日軍不會把大量的部隊囤積在這個地方,作品中也沒提及過縣城中戰鬥部隊的兵營,只是有一個突擊隊在此臨時落腳。(是臨時落腳,就是簡單的修整),李雲龍,用兩個營和地方武裝,大約兩千人左右,其實符合攻防要求的。而且是追著敵人的屁股打,大大增強了戰鬥的突然性。影視片不可能,把所有的戰場同時展開,主人公的筆墨當然用的要多。其實,假如是真實的戰場,我敢說,打援的部隊打的更殘酷。

2.有人在發言中,說了指揮權的問題。說什麼八路軍是兩元管理,團長和政委,李雲龍多次出兵,沒有經過政委的同意。其實這很正常,當過兵的都知道,軍政主官都是平級的,軍事主官一般主抓訓練和作戰。政治主官一般抓政治工作。在一個單位,主官在部隊時間長,他的群眾基礎就好,李雲龍是這個部隊的元老,當然有絕對的話語權,況且是軍事鬥爭,軍事主官有絕對的權威。再更正一下,部隊軍政主官管理部隊叫雙首長制,分工有很嚴格的要求。不是什麼二元管理。另外,還有人質疑,李雲龍,經常不聽指揮,不請示就出擊,出兵。其實,這跟八路軍的戰術,有直接的關係,游擊戰就是要求,獨立作戰,抓住戰擊,果斷出擊。當然,不能違反整個部隊的戰略意圖。李雲龍,在影視劇中,經常挨批,其實是突出主人公的個性。大可不必那麼認真。

3..我經常說,大家作為一個軍迷,要多學軍語,掌握一些戰術理論,這樣,評論起來就能有的放矢。作為軍迷也會更有意思。我說一句話,不管各位是否喜歡聽,有很多人把故事當做戰例,這是極端錯誤的。我敢說,如果拿出一個完整的戰例,大多數人是看不明白的。很多軍語和戰術術語以及決心,想定,協同,各種保障,都是很專業的。舉個例子,評論中有人舉例,關家腦戰鬥。其實,這次戰鬥屬於爭論性很大的戰例,我簡單通俗的講解一下,儘量不用軍語。關家腦戰鬥,其實應該叫打擊滲入之敵的進攻作戰。當時,敵一個大隊,大約500餘人,絕對是戰鬥力很強的部隊。經過周密部署,進入我根據地腹地。佔據了根據地的要點,並就地轉入防禦待援,其作戰企圖就是,在腹地堅守早點,待援軍到來,裡外夾擊形成反包圍。實現大的戰略企圖,以期和八路軍主力決戰。當時,八路軍陳庚部距敵較近,彭德懷親自指揮,陳部用兩個團,對其實施進攻。兵力對比,完全佔得優勢,但火力對比,我方炮火不能有效覆蓋,只能靠步兵反覆衝擊。打消耗戰。此時,敵外援也向我根據地移動接敵。打援部隊由劉伯承指揮,打的異常激烈。一次看似簡單的戰鬥,瞬間演變成一次局部戰役,並直接影響雙方的戰略大局。劉,陳多次請求退出戰鬥,打消耗戰,八路軍不戰優勢。當時,彭德懷堅決要吃掉這個500多人的突出之敵。最後,把日軍消滅,但我也遭受重大損失。這個,戰例現在也是軍事界爭論的戰鬥。彭的觀點就是,我根據地腹地,不能讓敵人說來就來,以後日軍小股部隊會經常滲入腹地,蠶食我根據地。劉,陳,認為我八路軍與日軍展開消耗戰,得不償失,損失太大。不管怎樣,這是一個典型的攻防作戰,有打點,有打援,有攻堅,有反衝鋒~~~具體細節很複雜。為啥,費這些筆墨呢,其實,是讓軍迷簡單瞭解一下戰鬥模式。任何戰鬥只能借鑑不能複製。還有人,把打平安縣城跟騰衝戰役相比,一個是戰術要點,一個是戰略要點,一個叫戰鬥,一個叫戰役,級別不同,天壤之別。說這些,就一個目的,軍迷要掌握一些戰術方面的知識。

囉哩囉嗦,說了半天,你們累了吧?最後說一句話。電視劇跟戰爭完全不同,如果按真實的戰鬥情景,所有的影視劇都是神劇。我們看軍事片就當是一個故事。傳承其精神就足矣了。


手機用戶73890477190


我是一個退伍老兵,可能是因為當過兵,也經歷過戰爭的原因吧,平時很喜歡看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亮劍這部電視劇我至少看了五遍,沒一次看都特別激動。這也許就是亮劍的成功之處。


影視作品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是影視作品的創作規律。具體到亮劍中有沒有違反軍事常規的情節,我覺得還是有的。我認為其最大的不合理就是殲滅山崎大隊的那場戲。

為什麼這麼說呢?

歷史上殲滅山崎大隊的原型戰鬥應該是源於1939年10月下旬,日軍第4獨立混成岡崎大隊之600餘人竄犯到我八路軍一處重要的黃崖洞兵工廠附近的關家堖地區發生的。這次戰鬥是八路軍作戰史上最殘酷的攻堅戰鬥之一,雖然殲滅了岡崎大隊的絕大部分500餘人,但是八路軍也付出了一千餘人的傷亡代價,最終由於日軍增援部隊的壓力,以至於八路軍最終未能全殲,遺憾的撤出戰鬥。


電視劇中,當八路軍對死守在關家堖的日軍發起多次進攻受阻,李雲龍率部隊用土工作業的方法,挖掘壕溝挖到抵近日軍陣地30米左右的攻擊距離,讓戰士們集中投擲手榴彈對日軍發起突襲,藉手榴彈爆炸掩護大部隊衝入敵人陣地。

在計劃實施之前,李雲龍曾經說過一句話,意思是就是個娘兒們也可以把手榴彈扔到敵人的陣地上。這句話的意思明擺著八路軍要挖掘的壕溝距離敵人很近。從電視劇的劇情來看,日軍防守的位置在高處,八路軍出於仰攻位置。八路軍要實施的挖掘壕溝的作業,是要在防守嚴密的日軍眼皮底下進行的,這種作業方式顯然會被日軍發現,在實際戰鬥中肯定是行不通的。即便是僥倖挖到了日軍鼻子底下,日軍同樣會把大量的手雷扔進戰壕。因此,從這種情況來說這很明顯不符合事實。如果採取挖掘地道的形式還靠譜一些,不知道為什麼電視劇的導演忽視了這一點。


當然,這點小瑕疵對於亮劍來說無關緊要。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一起交流。


大風呼呼


不少,影視劇嘛,為了突出英雄人物和主角李雲龍的光輝戰績,一些關於軍事和戰事的描述是有違常識和歷史史實的。

1,蒼雲嶺突圍戰。

真實的情況下,在抗日戰爭中裝備低劣和彈藥缺乏的八路軍一旦被日偽軍包圍,必須堅持到天黑趁夜幕從鬼子最薄弱的點突圍。大白天的,從坂田聯隊正面突圍,八路軍戰士就是日軍的靶子,這跟坂田大佐被炸死與否沒有關係,日軍的單兵作戰能力和小隊中隊的單位作戰能力都不低。



2,李家坡之戰。

爭議比較大的是李雲龍土工作業的辦法是否合理有效,仰攻時是否能如此輕鬆,日軍是否如此菜雞,與關家堖戰史差別嚴重等等,這個網上有不少專門的帖子,不搬。



3,兩元負責制。

我軍實行的是軍政兩元領導制度,一般政委還是團黨委書記,有最後之決定權。《亮劍》裡獨立團快成了李雲龍私人武裝,政委職務被嚴重弱化了。



4,特種兵武器。

日軍的山本特戰隊和楚雲飛的358團使用了一水的美製M3衝鋒槍,而這款衝鋒槍是1943年才成為美軍的制式武器,出現在“百團大戰”的1940年,屬於嚴重穿幫。

還有其它的一些,歡迎大家補充。


度度狼gg


《亮劍》中違反軍事常識的地方很多。作為藝術加工可以理解。並且《亮劍》是綜合了我軍歷史上很多將領的事蹟加工而成的。相比較當下的包子雷、褲襠藏雷、鐵道飛車等,已經很寫實了。

如果從軍事的角度來講,無論是蒼雲嶺突圍,還是李家坡之戰,都有其不合理之處。

但是最不合理的,卻是伏擊觀摩團的一段插曲。

當時,楚雲飛來到獨立團蹲點,李雲龍想打一仗給他看看,正好部隊也需要冬衣,所以他下了個套,準備伏擊虎亭的鬼子。

沒想到,由於日軍觀摩團的到來,周邊鬼子的第四、第九旅團有異動,只得取消了行動。

此時,獨立團奉命護衛總部側翼,不能私自行動。而李雲龍卻對鬼子的兵力調動產生了好奇,他想看看鬼子要幹什麼?他覺得其中一定有問題。


於是,李雲龍做出了一個違反軍事常識的行動:他讓趙政委帶人保護總部,自己卻帶著一個營潛伏在鬼子的必經之路。

最終,李雲龍“巧遇”鬼子觀摩團,全殲之。


這段劇情,看起來讓人熱血沸騰,感嘆於李雲龍的戰場嗅覺之靈敏。但要是按照軍法條令,李雲龍已經被槍斃了。

置總部安危於不顧,置老總安危於不顧,不服從命令、不聽眾指揮,私自調兵,其心可誅!

這事要是真發生了,他李雲龍有幾個腦袋?部隊軍令如山,容不得半點越線。敢於這麼做的將領,是在找死。

帶兵不是過家家,做為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兵,做為一個經歷過AB團的老戰士,他李雲龍會不知道此中的厲害關係?

為了突出李雲龍的牛逼的這段劇情,實際上是最不符合軍事常識的一段情節。


脂肪故事


電視劇《亮劍》是大家最愛看的抗戰作品之一。個人認為《我的團長我的團》和《亮劍》是抗戰片中最優秀的代表作。然而金無赤金,人無完人。再好的作品也有瑕疵,並不是雞蛋裡面挑骨頭,只是希望以後的作品能精益求精,更進一步。

1、《亮劍》上過分強調美製M3衝鋒槍比日製三八大蓋好,這兩種槍作用都不一樣,一個是近戰,一個是遠距離,怎麼能比呢?M3衝鋒槍在中國被稱為三七衝鋒槍,即民國37年(公元1948年)引進的,在此之前,中國戰場上從沒出現過,劇中不應該忽視步槍的威力和作用。

2、山本特工隊全拿衝鋒槍,當時德軍特種部隊拿的栓式步槍都佔了很大比例,衝鋒槍射程太近!不知道為何李雲龍,張大彪硬說衝鋒槍比步槍好,翻閱資料記載日本人偷襲八路軍指揮部的是真的,但當時不是特種兵,是化裝成八路軍,但由於口音,及地理通訊等問題這個計劃就半途而廢了。

3、劇中李雲龍是解放軍將領眾多原型的集合體,我軍猛將王近山就是其主要原型,我還是比較喜歡王瘋子這個綽號的,呵呵~,但王近山可是一員儒將,尤其喜讀兵書,戎馬倥傯間也不曾間斷,並且於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參加了上甘嶺戰役。和劇中李雲龍塑造的大老粗形象可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4、鄭重說明:《亮劍》我只看過老版的,以後翻拍的本人連片花都沒看過,也不忍直視,害怕破壞我心目中英雄形象!


偸芀


作為文藝作品,《亮劍》無疑是最成功的抗戰片。

但是,無論再優秀的文藝作品,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不合常理的地方。

一、伏擊華北觀摩團。

當時的鬼子意圖很明顯,師長已經強調,有一夥不一樣的鬼子可能會對八路軍總部發動襲擊。要知道,保護總部指揮中樞那是不容半點差池的。那可能關係到整個戰局的成敗。即使是李雲龍膽子再大,再不按常理出牌,在這個問題上作為一個征戰多年的指揮官,我相信此時也不敢有絲毫異想。同時,作為華北觀摩團這麼重要的一個團隊,鬼子的防護卻在李雲龍一個營的攻擊下幾個小時解決戰鬥,這太不合理。要知道,即使是伏擊,在抗戰期間,消滅一個鬼子的小分隊都很困難。別說是一個觀摩團,豈是一小丁點兵力輕而易舉地被消滅。當然,老總在總部危險時堅持不轉移也是一種文學上的渲染,即便彭總脾氣再倔,相信在總部受到危險的時候,也不可能意氣用事。

二、殲滅坂田聯隊隊

一炮幹掉坂田聯隊指揮所,那是亮劍中最大塊人心的。但是想想就好了。

小鬼子並沒有那麼囂張,李雲龍部反衝鋒至鬼子陣地前沿五百米的地方,為了給山炮贏得有效的射擊距離。但是,如果你攻擊到敵方指揮所500米的距離了,而敵人的指揮所還不轉移的時候,這樣的敵人也太愚蠢,莫說坂田聯隊是日寇精銳,就連普通的偽軍也知道,要把指揮所後撤吧。

三、山本無功而返

山本率領特種部隊與八路軍指揮所近在咫尺,而收到觀摩團被殲滅後主動回撤。似乎說的過去。但是如果是真正的戰爭,山本真的會如此輕易放棄嘴邊的肉嗎。不可能,箭在弦上,一個沒有觀眾,不可能成為他後撤的理由。


大嘴大師


平安縣之戰!一切都好理解,唯獨沒有航空兵出現這是最大的一個問題所在。日軍的空中力量一直是對我作戰的一個絕對優勢,國軍一直無法戰勝日軍的原因也是制空權問題。像這種大規模集合部隊攻打據點的軍事行動非常符合航空兵的胃口。日軍戰機用機槍掃射攻城步兵,根本就是送人頭的。而且整個亮劍電視劇裡,也沒有任何航空兵出動的跡象。幾乎就是中世紀的比武決鬥,拼刺刀幾乎貫穿整個電視劇!

以平安縣城為例,在李雲龍攻打平安縣的時候,太原都派出步兵旅來參戰。太原與平安縣的距離相當近,而我們所知道的,日軍在太原就有駐紮空軍航空兵部隊。既然日軍的步兵出動了,沒理由航空兵在那邊悠閒。尤其是日軍經常投放燃燒彈,這種炸彈對於大兵團進攻的殺傷力非常大。


優己


《亮劍》電視劇中有違軍事常識的大家基本都說了,我說下小說中的吧。小說中山本一木有一段是回憶日軍在諾門坎戰役中被蘇軍痛揍的經歷,他說:“(戰役中)上千輛T-34型蘇聯坦克鋪天蓋地而來,坦克的履帶毫不留情地碾碎了日本士兵的精神和肉體,把日本帝國狂妄的北進野心埋葬在風沙茫茫的蒙古大戈壁,是役,日軍陣亡五萬餘人,蘇軍傷亡則不到三幹人。”

首先諾門坎之戰發生於1939年的6-9月,而蘇聯的T-34坦克是1940年1月才出廠的,到1941年6月蘇聯衛國戰爭爆發時也不過生產了1000多輛。T-34原型車T-32是1939年研製出來的不假,但只有少數幾輛參加了諾門坎之戰,以檢驗效果,所以不可能有上千輛T-34參加此役。

其次,日軍在諾門坎之戰中雖然戰敗了,但傷亡人數其實是比蘇軍要少的,陣亡失蹤了8440人,受傷了8766人,遠沒有《亮劍》中山本一木說的五萬多人,而蘇軍方面是陣亡失蹤9703人,受傷15251人,也遠超出了3000人。

書中還有一個地方說1940年百團大戰後,八路軍與朱懷冰部在太行山打得難解難分,閻錫山的晉綏軍中的舊軍與新軍也幹了起來。實際歷史中,兩方確實有過沖突,但其實是在百團大戰之前的1939年,晉綏軍的新軍脫離閻錫山,併入八路軍,閻錫山的勢力隨即被趕出了晉西北,另外129師也先後鹿鍾麟、石友三、朱懷冰等部隊發生衝突,並將其打垮,殲其兩萬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