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產業地產發展模式分析

碧桂園產業地產發展模式分析

產業地產,顧名思義,即以產業為依託,地產為載體,同時實現土地的整體開發與促進經濟發展的產業價值鏈一體化平臺。隨著房地產調控加強,產業升級轉型發展,產業地產正成為各路資本和眾多房企佈局的新風口,即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期,這其中就包括碧桂園。

碧桂園當上行業老大 三四線銷售佔比58%

地產江湖,一年混戰,盟主之位,早成定局。2018年3月20日,碧桂園在香港召開的2017年度業績會上交出了行業老大的成績單。

2017年,碧桂園以5508億元的銷售額,6066萬平方米的銷售面積,成為去年賣得最好的房企,這兩項數據同比分別增長了78.3%和61.9%。截至2017年底,碧桂園總共進入了全國220個城市,項目總數達到1456個,規模增長超過一倍,是進入全國城市最多的房企。

2017年,碧桂園的營業收入增長近五成達到2269億元,股東應占利潤261億元,同比增長126%,創自2007年上市以來最高紀錄,核心淨利潤247億元,同比增長106%。創下史上最高銷售規模後,碧桂園今年的營收還可能繼續增長,不過今年碧桂園沒有再設定具體的公開銷售目標。

從業績會上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的表述來看,未來三四線依然是碧桂園的主戰場,城鎮化是他提到最多的詞之一。事實上,從碧桂園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三四線城市對其業績貢獻非常大。數據顯示,碧桂園58%的銷售來源於三、四線城市,2017年碧桂園在近50個縣級市的市場佔有率超過30%,部分甚至過半。

碧桂園產業地產發展模式分析

碧桂園銷售業績結構圖

實現全產業鏈佈局 由“鄉”到“城”的轉變

這58%的市場份額可不是心血來潮。據瞭解,碧桂園每進入一個城市,都是由營銷團隊來做第一輪市場研究的,這對於營銷團隊的判斷定位能力與營銷策劃能力都有較高要求。

在拿地時,碧桂園也有一套自己的體系,會通過與政府合作來降低土地獲取成本,同時打造全方位配套提升產品及區域價值,優化項目的同時滿足政府需求,進一步獲取土地溢價。

據悉,目前碧桂園已基本實現行業全產業鏈佈局,業務涉及行業上游的建材、設計、施工,行業下游的裝修、傢俱家電、物業管理、酒店會所運營。為實現高週轉低價跑量,碧桂園通過內部化交易,設計前置、規模複製、集中採購控制開發成本,運營一體化管理保證模式效率,有效控制了成本,而這些戰略佈局也已經搶跑全國,是中國房企有目共睹的“頭號玩家”。

作為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實踐者,截至2017年12月底,碧桂園累計進駐中國超600個城鎮,擁有超過1000個項目。在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實現城鄉統籌和可持續發展。這種均衡的城市佈局,也為中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碧桂園發力產業地產 首個科技小鎮已落地

一個名為“科技小鎮”的綜合產業地產項目,在碧桂園集團龐大的產業體系中脫穎而出,逐步受到各方關注。

碧桂園科技小鎮是該集團進軍產業地產的開端,第一個項目已經落地廣東惠州,初步計劃在深圳周邊的臨深片區打造10個類似的綜合產業項目,承接深圳外溢創新產業以及不斷擴張的購房需求。

據透露,作為碧桂園產城融合戰略的載體,“科技小鎮”一般選址一線城市周邊和強二線城市的30-80公里重要區域,佔地2-5平方公里,最大的特色是生態、智慧、創新。項目將持續發揮出比較優勢,產業聚焦全球優質科技產業資源,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同時,項目還將圍繞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綠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城市功能與創新產業共生共榮共存。

碧桂園的目標是在國內佈局100個項目,實現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海西區、北部灣、中部城市群、成渝經濟圈的全佈局。對於科技小鎮的目標收益,碧桂園認為,主要來源於4個方面的經濟效益,第一個是成為經濟週期的對沖機制和穩定器,第二個是成為優質土地和優惠政策的重要來源,第三個就是成為中週期利潤的重要來源,第四就是成為相關業務的重要來源。

目前,碧桂園首個潼湖科技小鎮項目已經落地動工。對於潼湖科技小鎮,各界都給予了高度的肯定。潼湖科技小鎮位於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這是碧桂園啟動產城戰略以來的首個產城項目,也是集團城鎮化項目發展到3.0版本的代表作。

碧桂園產業地產發展模式分析

潼湖科技小鎮

據悉,潼湖科技小鎮首批簽約進駐企業近80家。此外,還與富士康、思科、李開復創新工場、清華大學、中科院綜合研究中心等30多家機構達成了戰略合作。

截至目前,碧桂園已簽約科技小鎮項目50多個。據碧桂園方面預測,未來科技小鎮或將創造出不少於600億元的年產出和60億元的稅收。一直以來深耕三四線城市,讓碧桂園積累了做產城融合小鎮的豐富經驗。主席楊國強對科技小鎮業務賦予厚望,要求做一個成一個。看來,碧桂園產業地產戰略,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