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是學校更重要還是專業更重要?

邪惡女女-LL


其實,之所以會糾結學校重要還是專業重要,主要還是因為人們習慣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既得隴復望蜀。



不管哪個層次的學生,差不多都會糾結於志願和學校之間的取捨。

對於高分考生,考了670分,在多數省份,這算是很不錯的成績,能上清華北大了。但這分數又不是很突出,真去清華北大,又很難選一個稱心如意的專業…這種時候,其實可以選復旦科大南大這些學校嘛,選一個自己喜歡,這些學校又擅長的專業,何樂而不為呢?當你本科畢業,你會發現,清華北大其實也不過也只是一所學校而已。

對於中間段位的考生,考了600分,大概能上個山東大學,還能選個不錯的專業。但自己又特別想去南開,這種時候,如果專業大方向一致,其實可以考慮更好一點的學校,畢竟本科的學的知識都比較基礎,專業性不強,校園氛圍,名校底蘊對人的發展也很重要。



一般來說,高考分數決定了報考學校層次,能上清北的學生,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能去華東五校級別的學校;能上山東大學的學生,華南理工,吉林大學也不在話下。既然學校層次已經定了,有時稍微退那麼一點點就能兼顧到專業了。

大學並沒有嚴格的排名,只有一個大概的層次區分。一般來說,能上985就別去211,能上211就別去普通一本,當然,凡事都有例外,211中也有強於985的高校,比如北京郵電,上海財經之類,需要另加考慮。

因此,填志願對大學的選擇,可以放到整個層次來看,在此基礎之上,再去選專業。比如,高考考了640,這個分在有的省也許能上南京大學了,但我特別想學計算機技術,南大的計算機又上不了,這時,可以考慮同樣是985的電子科技大學。雖然後者整體實力不如南京大學,但在計算機領域,卻有相當的實力,而且電子科大也是985高校,從大的來說,跟南大也是同層次的,但錄取分數線卻要低許多。



因此,在分數有限的前提下,適當放開學校的選擇,就能選到一個好的專業了。當然,最好還是努力學習,讓分數儘可能高,這樣就能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上大學,是學校更重要還是專業更重要?

看到不少朋友在爭論這個問題:學校更重要,還是專業更重要。為什麼不說學校和專業都很重要呢?誰不想上一所名牌大學的最喜歡的專業呢?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咱的高考分數不夠,讓我們不得不在有限的高考分數條件下,對學校或專業的選擇上作出某些犧牲。其實,嚴格地說,這個問題還應當再加入一個因素,那就是大學城市。這也是越來越重要的因素。同樣都是211工程大學,在上海和在石河子絕對就不一樣。因此,我們把城市、學校、專業這三個影響我們高考志願填報的選項分析一下,自然得出自己的結論。我們的問題就變成了,在有限的高考分數下挑大學選專業,城市、學校、專業這三者用當如何排序。

俗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說明未來職場選擇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在高考錄取率已經達到了70-80%的今天,更多的人有機會上大學。通過讀大學後再走進職場將成為未來越來越普遍的現象。而高考志願填報,也就是挑大學選專業,實際上是人生職業規劃的第一步,也是一個重要環節,叫做學業規劃。

最好的學業規劃應當是在一線城市的名牌大學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未來最有發展前景的專業。這幾乎成為每一位考生的夢想和訴求。但是大部分考生都做不到。為什麼呢?因為一線城市名牌大學的熱門專業幾乎成了每一位考生的夢想,競爭會非常激烈。當我們考不出足夠高的分數時候,就必須在城市、大學、專業三者之中作出一些取捨。那麼如何擺正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呢?應當是一個什麼樣的選擇順序呢?讓我們一個一個分析一下:

城市的重要性多數人所看到的是它是你4年大學生活的大環境。發達城市會讓你的視野更開闊。而還沒有及時地意識到這個城市很可能成為你未來就業城市甚至第二故鄉。北京市2016年有24萬大學畢業生,其中有一多半留在北京就業。所以對相當多的一部分考生來說,選擇大學所在的城市,就是在選擇自己未來工作的城市。你說重要不重要?

而大學的重要性在於它是你至少4年學習的文化氛圍,大學的層次直接決定了你受教育的層次。這一點也是大家比較容易看出來的。但是選擇大學層次的同時也選擇了你所可能結識同學人脈的層次。優秀的同學人脈可能會伴你一生受益。不久前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有一個出現過很多次的詞叫做“漢大幫”。這個“漢大幫”就是同學人脈。貫穿整個電視劇的主線。同學人脈能成就你的大事。

而專業雖然也重要。專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點,一個是常常確定了你未來直接的職業。另一個是決定了大學四年的學習是否符合你的興趣。人要是從事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就不太容易做好。但是有一點無論你是否願意接受,它都是一個不以人們願望為轉移的客觀事實。那就是在當今信息時代專業知識更新飛快。有些專業知識剛剛畢業就過時了。而工作中遇到的新知識又不得不重新學習。這就是說專業知識是還能以後結合工作情況再學習。

因此我的觀點把這三個因素的重要性順序排列為高校-城市-專業。專業選擇排在最後也不是沒有底線,底線是可以不得已接受不喜歡的專業時候,所不喜歡但絕不會因為討厭而學不下去。

講到這裡,一定會有人問,這麼說選專業變得不太重要了?其實不是這樣。傳統的學業規劃都是先用專業的工具做職業測評,看看自己適合哪些方面的專業,再研究專業未來發展和就業前景,最後確定專業。其實關於傳統的職業測評,我認為作為一個輔助手段是必要的。因為一個適合你的專業會給你帶來學習的樂趣,對你順利度過大學受到專業系統的薰陶是很有利的。但是我們討論的前提不是在有限的分數線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嗎?

我還想說明的是最終走到職場,你會發現,你當初選擇的專業不合適,真有那麼大影響嗎?你看看你的周圍,你的前輩,你的同學,你的朋友,有多少人是學什麼,還幹什麼的?他們是不是就都很不成功?我在逐步接受一個看似非常沒有道理的觀點,叫做帶引號的“專業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我認為讀大學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學習專業知識,直接為今後的職業服務,可以簡稱為學什麼;另一個是在大學的學術氛圍內受到一種薰陶和訓練,提高我們再學習的能力,讓我們在更廣闊的職場範圍都能適應,可以簡稱為怎樣學。現在社會後者“怎樣學”變得更重要了。


晨霧


想起一個例子。

我家一個親戚的孩子考大學,分數很不錯,當時請我幫助報志願。他自小的心願就是超越我這個家族第一個上清華的“榜樣”,我仔細研究了一下他的分數,真心很不錯,尤其是物理,還有省級競賽的獎項,總分應該在清華的線上,但不會超出太多。

我於是建議他,如果報清華大學的話,他可能很難進入電子、計算機這類的熱門專業,但是機械工程、水利工程什麼的問題不大;如果在學校上稍微退而求其次的話,他可以上上海交大、同濟之類的學校,不論什麼專業基本都能進去,除非他本人確實是對機械或水利工程這樣的專業感興趣,否則後一個選擇比較好。

他聽了我的建議,進了上海交大的通信工程專業,自己非常喜歡,學起來非常有興趣,畢業後他現在加州硅谷工作。

多數需要糾結優先擇校還是重點考慮專業的人,很可能像我家親戚這個小孩一樣,分數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往上夠一下能進一個好點的學校,但卻進不去自己感興趣的好專業,想進喜歡的專業時在學校上就得稍微委屈一下。當然清華和上海交大之間的選擇還會稍微容易一點,若是一本、二本之間似乎就要糾結得嚴重一些了,尤其目前國內就業很看本科學校的前提下。

在美國,不少很一般的學校會有很出名的專業,譬如位於Amherst的麻省大學(不是麻省理工學院)是一個極其一般的學校,但它的高分子專業位於世界的前幾位,

這個專業畢業的博士到常春藤大學任教的都有,與此對比,哈佛、耶魯的高分子材料專業反而沒啥名氣。因此,在美國對這個專業感興趣的學生更有可能會選擇去麻省大學,而不是追求名校。


心路獨舞


你說一個XXX二本學校和一個排名前十幾的學校,那根本沒可比性,也不會有人會遇到這種選擇。

我隨便舉幾種可能的情況吧,以廣東高校為例:

1首先,你需要明確一下,你是希望本科畢業後是考研還是就業。倘若,是選擇考研,建議你還是選擇一個比較好的學校。有一個好的本科學校為背景,考研你會獲得比起普通學校更多的便捷。因為你本科學校較好,可以選擇本校考研,至於想要跨專業的話(選一個你們學校比較好的專業),比起外校生,你更容易接觸到相關專業的學生與老師,找一些資料也會方便許多。若是準備直接找工作,專業和學校之間,還是選擇專業吧。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我想在面試的時候,比起你空有一張學位證書,更為重要吧。

2其實,現在學校,一般大一下學期都有一個轉專業的機會。但轉專業的難易程度,與學校的好壞是成正比的。你可以把轉專業當作一個機會。在填志願時,問下學姐學長,或瀏覽學校官網,查看轉專業的相關信息,倘若你覺得大一一年,有把握成功轉專業,你就可以在學校與專業中,選擇學校。其實這個方法,說到底,最終目標,還是專業啦。

3基本檔次差不多的其實不要太在意,能選專業的絕對要好,比如中山大學 vs 華南理工,或者廣外vs 華師這樣,同檔次的學校外面的很多機會基本差不遠。

4差了一檔的要看專業情況,比如真有同學想學建築類的,深圳大學儘管只是徘徊在一二本之間,但其建築還是相對有名的,總好過你去廣外華農調劑一個不喜歡的專業。

5地域因素以及家庭背景。城市好的機會多,我一直覺得深圳大學是個另類;雖然學校檔次還不到完全的一本學校,但是整個深圳這麼大一個現代化都市就他一個綜合性大學,其他都是學院職校什麼的(那個實驗性的南科大就先排除了)。所以深大的資源真的不可小覷,深圳各種有錢人,常聽說深大藏龍臥虎什麼的。

所以,其實最後要結合你自身的情況,然後將你的options整理出來找對這些學校專業情況比較瞭解的人諮詢一下(包括就業、學校資源、機遇、發展等),至少避免做出最壞的選擇。否則,要是自己確實沒興趣,就很可能淪為那些冷門的學校和專業的受害者了。

投資家網蔣東文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專業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學校,這一點毫無疑問。

如果你想說,有個985、211大學的背書很重要,我想問問你,有多少學生上得了985和211呢?全國各省通算985錄取率不足2%,211錄取率也僅有5%。與這些上了985、211的學生,其他省屬重點院校、一般本科院校、獨立學院、專科的學生是不是絕大多數?

你告訴我,除了985、211,全國你能叫得上名字來的外省大學有多少所?非本市大學又有多少所?隨便舉出兩所來,你能知道有什麼區別嗎?恐怕讓你說誰強誰弱,你也得扔硬幣決定吧?

如果你想說,你學的專業跟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壓根兒沒關係,自己不是也混得不錯嗎?我想問問你,如果你大學學了自己現在工作相關的專業,你現在的職場之路會不會還要更好?彆著急,先想幾秒鐘再給我答案!

(上圖由繆老師親手拍攝於上海紐約大學,先通識教育後細分專業是他的特色之一,這就是尊重專業的最明顯體現,不讓一個學生因為盲選專業而後悔終生)

你去上大學為了幹什麼?往遠說是為了開始尋找自己的職業之路,往近說是探索自我,專心學業

未來的職業之路來看,是跟你專業關係大還是學校的關係大呢?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依然是專業關係大!為什麼呢?因為絕大多數專業是通用的,並不因為院校的標籤而有極大區別,尤其是層次沒有那麼高的大學。也就是說你所學的專業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你的職業方向。

反過來說,如果你未來從事的職業跟大學所學的專業一點關係都沒有,我想問,你大學這麼多年學習的意義何在?學了會計學,畢業去做了行政,你學得東西還能用上多少?學了臨床醫學,畢業去做了醫療器械銷售,錢是不少賺,同學聚會你恐怕沒臉去!

(上圖由繆老師親手拍攝於南方科技大學,通識教育的又一個例證,大三才細分專業,給了你延後選擇的機會,保證你是從心所選)

探索自我的角度上來說,不得不承認咱們的應試教育極大的壓榨了孩子們在K12階段的創造力和思考能力,導致很多孩子在高中畢業之後還從來沒有考慮過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要到哪兒去?這個問題在大學如果能夠得到解決,就會對畢業後的生活產生極大的正面影響。你一定會問,這跟專業的重要性也有關係?當然!

如果你大學找不到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專業,則無論你在什麼大學學習,依然會像高中一樣渾渾噩噩的度日如年,如同把頭埋進沙裡的鴕鳥,還談什麼理想,說什麼情懷,怎麼能體會到學習自己所愛的那種揮灑自由、淡定自若、遊刃有餘?

當你的大多數時間依然在被應試包裹著,你也不過就是多上了4年,乃至7年,甚至更多年的高中而已

。而你的同學在用跟你相同的時間,上大學,他們探索自己,追根問底的跟自己和社會對話,找尋自己存在的意義和未來更加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請問,用4年時間上高中收穫多,還是用4年時間上大學收穫多?

(上圖由繆老師親手拍攝於清華大學,大類招生的典範,若干專業合併為為數不多的專業類招生,大二細分,讓你先粗選一次,再精選一次,重視個人與專業的匹配)

最後就聊聊專心學習好吧?如果你是一個對於汽車特別感興趣的人,請問同樣是一本500頁的書,是汽車專著你更容易接受還是烹飪菜譜你更容易記住?如果你是一個天賦出眾的運動員,你更願意花一個小時去奔跑健身,還是花一個小時去吟詩作對?

找到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專業,輕輕鬆鬆就能拿到比較不錯的成績,花20分鐘達到同學學習60分鐘的效果,你不想要這感覺?

學習效率更高,學習動力更足,留出了大量的時間,用來幹嘛?用來找自己,用來思考,用來學習其他關聯知識,用來遊歷大好河山,用來談談戀愛增加閱歷也是不錯的嘛。

一句話濃縮:學習適合自己的、自己喜歡的專業,就是為自己而學;為了大學隨便選個專業,你還要在別人的眼光和評判裡呆上很久!

你可以不關注我,但你要關注孩子或者自己的高考!

你可以不給我點贊,但我要為你努力學習高考知識點贊!

本文由“大學活地圖”、高考規劃師、職業規劃師繆登峰老師原創,謝絕一切未經許可的轉載,仿冒必究!


繆老師妙筆生花


到底是先選專業還是先選學校?是讓考生及家長一直拿不準、不清的問題;上了好學校,專業不喜歡就業前景不理想,怎麼辦?為了學個好專業掌握熱門技能,只能退而求其次選了二流大學,卻發現名校文憑才是就業“敲門磚”。選院校和選專業,哪個優先的問題?主要要看考生具備什麼樣的實力。

“如果你是高分考生,這樣有實力可以在院校和專業上都選,選好院校又選他認為好的專業;如果你成績中等,

建議還是以選院校為主,儘量進一個實力強的院校;對於分數稍微低一些的考生,就應該以選擇專業為主,從就業角度去考慮,尤其是一些專科層面的,個批次的考生,儘量考慮專業,學一個自己擅長的,或者適合自己的專業,將來的就業渠道或者就業的壓力就會小一些。”

專業優先

(一)好專業的好處

1、學習動力你的大學不乏味

興趣與特長是學習原動力,如果清楚自己的興趣或特長,毫無疑問相關的專業學習當然也得心應手。同時也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去實踐。選擇符合自己興趣的專業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好處是,將來畢業找工作也能夠很順利找到,畢竟你專業技能學得好,獎學金、優秀稱號也很多,綜合素質高,招聘單位一定會很樂意把你招收門下。

2、職業發展你事業的起點

專業是學生的標籤,“入對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日後發生“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嘆。選好專業是求職的最好優勢,如果專業完全不符合你要求,進了大學也學不好,選擇專業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選擇職業,選擇未來。大學讀書只有四年,職業卻將伴隨你一輩子。

3、生活質量你生活的樂趣“對某項工作沒有興趣,容易精疲力竭。”如果對自己的工作沒有興趣,或者做起來不順手,當然生活的質量相應地也就降低了。現實生活的壓力不斷加大,人們開始努力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一份稱心的工作也是所有人都在努力追求的生活目標。這樣一來,你掌握的技能則成了你就業的籌碼,專業技能、專業水平將再一次主導你的職業發展,做自己喜歡的事,提高生活質量,讓你選擇用四年時間學習的、自己興趣所在的專業幫你實現。

4、節約時間你人生的選擇

發現了專業不合適再重頭開始選擇,那麼在時間上將是很大的損失。由於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回去重新學習,是對時間極大的浪費,也是對自己的一次考驗,你是否還有勇氣再一次投入學習,以學生的心態重拾課本。畢業後同學們都在忙於工作,而你卻因對工作的不喜歡,再決定重新進修,你是否有這樣的魄力和膽識。不要讓大學的四年悄然消失,卻沒有為自己留下讓你生存生活的籌碼。

(二)專業優先的弊端

不少考生後悔當時為了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沒敢報名校,進了學校才發現,無論是學校硬件設施還是校園文化,都跟名校相距甚遠,學校沒有為學生制定一個好的職業規劃和發展藍圖,學習氛圍也不濃烈,很多考生會隨波逐流,一事無成。畢業時,雖然專業課學得很紮實,卻因不是名校出身被無情地攔在門外。

院校優先

(一)好學校的好處

1、名校光環讓你贏得自信

社會尊榮感,名校有很多光環,當你出去自報家門的時候,報出自己母校名字的時候,母校的名字首先就會給你界定一個身份。不管這身份最後是否值價。名校往往很容易得到別人的尊敬,否則多多少少會有點失落。家長對於孩子從小的教育就是考大學上名校,清華北大應該說一直是所有家長最大的心願。而且在同學之間也是一個可以炫耀的資本,認為好的學校肯定會有好的將來,能上名校將來的社會地位、人生軌跡也會變得精彩。

名校光環,可以獲得比其他人略多些的機遇,信任和尊重。這種信任和尊重,會給人帶來另一種正向的心理價值,那就是自信和責任感。那自信是你在上學之初,被北大錄取的時候就開始形成了,“我是在激烈競爭中被選擇的”,這種被選擇的自我認定,會使你更有自信心。

2、就業優勢更多成功機會有數據清晰地顯示,雖然有些人看不慣名校生高傲自負的態度,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名校生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好的優先職業選擇,很多好企業只在名校做招聘。

3、更好的獎學助學機會

名校不乏成功校友,名校出身成功的機會更大。在名校有更多的個人設立的獎學金、助學機會、創業基金。當然也不排除有成功人士要依靠名校的光環贏得更高的社會知名度,主動為名校提供獎學金以及就業實習的機會。另外,名校社團活動更容易得到贊助,很多商家主動要求冠名名校的某個活動,而普通院校的學生就要去跑外聯自己搞定了。

(二)院校優先的弊端

如果一心想讀重點大學,而自己的分數又不是很有競爭力,可能只能選讀重點大學的冷門專業。如果這些冷門專業是自己興趣所在,那還可以;如若這些冷門專業是自己不感興趣的,考生可能要面臨著很多的壓力和困難。


勝哥侃球


我覺得這個問題再怎麼爭論,也沒有固定的答案,因為這本來就是怎麼選擇都可以,而且怎麼選擇都是有利有弊的事情啊!我說一下我所經歷過的兩個孩子的選擇吧!大家可以參照一下來選擇。

第一個孩子是專業優先。他是2016年參加的高考,高考分數是理科644,當年河北省的本一線是525分。他可以選擇中南大學、重慶大學、哈工大分校、西北農林科技等幾所985學校,當然還有很多211可以供選擇。當時的情況是如果選985,那肯定上不了人家的高分專業(姑且認為高分專業就是好專業吧),再加上不願意選擇醫學、師範以及和化學相關的專業還有地域等因素,最後放棄了985。然後圈定在西南交大、武漢理工、南京理工、華北電力(保定)哈爾濱工程等學校裡面選擇,最後報了西南交大(西南交大的提檔線是531分)茅以升學院的電氣專業,如願被錄取。西南交大在鐵路行業業應該是老大級別的學校,它的交通運輸專業全國第一,它的強勢專業是土木、機械、電氣,何況是茅以升學院的電氣,保研率就業率都很好,畢業生在鐵路系統就業前景很好。

第二個孩子是學校優先。2017年參加的高考,高考分數是578分,當年河北省的本一線是485分。這個孩子不考慮專業,只要求學校,只要是985大學,最差的專業他也能接受。經過篩選最後選定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他服從調劑,當年西北農林科技的提檔線是577分,他僅高一分,如願被錄取。現在這個孩子發展也很好,大學給他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增長學識的平臺,他今年暑假還打算去美國遊學呢!

這兩個孩子的選擇都有道理,而且都如願以償,非常滿意自己的選擇。這能說誰好誰不好嗎?將來發展得怎麼樣,這好像很難確定吧!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爭論不出來結果。優先學校,肯定在學校的整體實力、學術氛圍等方面有優勢;優先專業,在專業能力、就業方面相對有優勢。每個人的追求不同,求仁得仁何所怨,不管怎麼選擇,一旦認定了,就勇敢堅定地去做吧。世上的路有千萬條,至於那條路更好走,很多時候取決於走路人的心態,只要認真走,誰都能收穫一路風景。


道道的快樂重新來過


你會為了專業,放棄北大清華嗎?這是不是一個非常難抉擇的事情?為什麼難呢?其實,這涉及到面子和裡子的選擇:很多時候,選大學是為了面子;選專業是為了自身發展!

一、高分考生:為了大學放棄北大清華!

我認識兩位考生,一個為了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而放棄了報送北京大學的機會;一個是為了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而放棄了清華大學,選擇了浙江大學。這兩個學生的共同特點:有主見、有理想、有抱負!他們有自己的職業規劃,為了自己的發展,不會太去考慮面子。

二、中分考生:為了211大學放棄專業!

對於中分考生,選擇起來更加複雜,是選大學還是專業的問題,很多學生為了能上211大學,放棄了自己的專業要求,這部分學生,往往做好了繼續深造的準備,到好大學裡去開闊視野、鍛鍊能力,是他們的目標,從以後的情況來看,這些學生往往都能考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

當然,也不是所有學生都是這樣的!211大學轉專業,甚至是退學的學生也不在少數,上一個自己不喜歡甚至是討厭的專業是一種折磨。所以,面對是上211大學還是上一個好專業的問題上,一定要結合自身特點和需求做出相應的選擇。

三、低分考生,選大學多是為面子!

我們本市的大學,常常是大家開玩笑的對象:你要是不好好學習,就會考入某某大學(本地大學),其實這是一所很不錯的大學,錄取分數也接近甚至高於自招線,但是很多學生或者家長在選擇時,寧願選擇一所外省的一般大學也不願選這所大學,原因是大家對這所大學太瞭解了,一說考上這所大學,就感覺沒有面子。我曾經問復旦大學附中的學生,他們說他們對上海大學,也是這種感覺。

選大學還是選專業,這個問題問別人,就像小馬過河的故事一樣,你得不到正確的答案或者唯一的答案!因為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提供的參考意見不一樣,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特點。唯一正確的做法,

就是務實!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我是“贏在高三”,歡迎關注,獲得更多指導!


贏在高三


大一的時候,每次回家大家都會在一塊喝的天昏地暗的,漸漸的,身邊的朋友都到結了婚,生了孩子,而我卻還在上大學,結婚生子這種事情對我來說還是那麼遙遠的事情,漸漸的,朋友之間最多的娛樂變成了打牌,聊得最多的話題也變成了房子,車子,孩子,其實很慶幸我在一個比較大的年齡上了大學,這樣能夠清楚的感受到強烈的對比。

大學給了你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

記得剛上大學那會兒,年少輕狂,競選學生幹部,努力結交朋友,因為我知道我是有多麼不容易才考上的大學,所以才真的要好好的把這四年上好。到了大學,突然發現這是一個非常簡單,非常乾淨的環境,只要你足夠努力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個人能力在這裡變得無比重要。我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性格竟然非常適合這種環境。這可能是你這輩子最公平的環境,

大學給了你自己選擇方向的權利

如果你沒有考上大學,可能你可選擇的方向會很窄,大學四年我做過很多種工作,甚至大二的時候我還試了試當了次學霸,並且拿了全班第一,卻發現對整個大學生活影響微乎其微,甚至不如一個牛逼的學長對你講一個他曾經犯過的錯來的重要。前段時間一個同學找我說她想做播音,但是壓力太大,不知道應不應該堅持,我對她講,大學四年就是一個可以自由選擇方向的時候,而大一就能夠找到一個無比熱愛的方向的機會是一件非常難得的。只有熱愛,才有機會成功。但是大學四年的變數也同樣很大,我大一的時候還曾經想過做一輩子手工也不錯。。。

大學給你四年用來試錯

你有四年的機會可以用來試錯,這是大學最大的作用之一 ,大學之前,我們只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一條路可走,而畢業以後試錯成本又太大,所以經大學四年我們可以用來嘗試我們所有的想法,我大一的時候也天天在宿舍通宵打遊戲,大二的時候就很少了,我們去長途越野騎行,去負重3okg越野徒步,去畫牆繪,騎摩托車30公里跑去看油菜花,把我們宣傳部做的更好,去試著把專業課做到最好,去試著喝8瓶啤酒,去嘗試我們所以的想法。不要輕易的否定自己或者把自己的方向定死,不要死守著專業課那點東西,不要把自己鎖在那20平米的小屋子,更不要把思維鎖在六斤八兩的腦袋裡。

大學磨練了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我從小到大都沒有當過甚至組長這樣小的班幹部,上臺講話舌頭會打結,做事情也是扭扭捏捏的,拿不定主意。四年下來,做了兩年的學生會,四年的副班長,一年的店長,8個月的職員,一個月的老師,現在也練就了一手連續講話三四個小時不用喝水的好本事,想到什麼事情,馬上就的去辦的做事方式。曾經為了為了800字的作文絞盡腦汁到現在一敲就是三四千字的雜文。前提是你首先想做出改變,並且動起來。

大學幫你重塑了自信和三觀

何為自信,王德順老爺子說過,自信是建立在一次次成功上的。而一次次的成功前提是你需要去不斷各種各樣的事情,大學之前最成功的事情莫過於考上大學,而大學給了你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唱什麼戲,你自己定。雞湯說得好:只要努力,就能成功。這句話大學畢了業可能不太適合,但卻完美的適用於大學四年。我們家裡的朋友們都在想著怎麼能進機關單位,大賺一筆的時候。我們卻可以慢慢找到方向,努力打怪升級,最終得到我們想要的。

大學幫你找到未來幾十年最重要的朋友

讀大學的價值也許在於能認識未來幾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輩子都不會交往,能集中解決很多困惑,從而形成自己的原則,開始學會拒絕。讀大學的價值在於你明白了世界上有很多優秀的人,你開始有了靠近他們的動力,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者是為了發財,而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你現在努力,未來就會遇見那些和你一樣努力的人,你現在不努力,你未來遇見的人大概也是和你一樣的處境。(此段摘抄)

很多學生到了大學,突然不知所措起來,因為十多年的所受的教育方式在大學竟然完全不管用,這裡不是學習成績好就是王道,不是誰拳頭大就是王道。大學可貴的就是他的純粹,大學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拜託之前的思維定式,然後開始不斷的去嘗試。

一直覺得大學最好的形式應該是學長學姐用自己的經驗幫助學弟學妹們少走彎路,所以一直在儘自己力所能及的有限經驗去幫助更多的人。


讀立空間


大家都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面臨艱難的選擇,學校和專業該何去何從?對於少數學霸,是可以選擇優質學校中更好、更適合自己的專業的。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學校和專業,到底哪個更重要還是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而定。


一、根據自身情況不同而定

1.學霸級別

OK,對於超級學霸來說,魚與熊掌可以兼得,畢竟靠分數說話,有底氣和能力選擇985高校中分數最高、最熱專業。

2.普通學生級別

不屬於學霸,也不至於列入學渣行列,只能在普通高校中徘徊的學生們。如果對某個專業有著極高的興趣和能力傾向,也有今後向此方面發展的意向,那麼就選擇自己意向度明確的專業。

如果自己沒有相對喜歡的專業,可以儘可能選擇可以錄取的最好的學校,畢竟學校的背景對於今後的發展和找工作,還是有著很大的作用。雖然現在“雙一流”已經開始被大家逐步接受,但“985“、”211“學校的標籤依舊深入人心,沒有喜歡和適合的專業,有著好學校的標籤,對今後的工作和發展也有著一定的好處。

3.學渣級別

對於學渣來說,考上非常好的大學比較困難,那就只能在專業上多費工夫。既然無法進入好大學,就選擇相對來說的好專業來彌補。現在社會發展迅速,變化如此之快,學渣選擇好專業,也可能有非常好的發展。


二、不論是學校還是專業,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最重要

不論我們畢業於哪個學校,任何專業。都不足以讓我們在社會立足,唯有培養自己綜合素質,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