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縣——環山無闕勢若盂

盂縣——環山無闕勢若盂

西周時期就有“五鄙為縣”的說法,但山西境內最早出現縣名是在春秋時期。公元前594年晉侯“賞士伯以瓜衍之縣”。公元前514年,晉國六卿消滅了祁氏,將其采邑分為七縣,即盂縣、梗陽縣、鄔縣、塗水縣、平陵縣、馬首縣、祁縣。不過這時的縣還帶有采邑的性質,直到秦統一全國後,隨著郡縣制的健全,這些縣才真正成為行政縣劃名稱。

盂縣是山西曆史上最早的縣名之一,也是當時晉國最北部的縣,其最早的地方長官盂大夫名叫盂丙,其治所在今陽曲縣大盂鎮。西漢至西晉末仍名盂縣,北魏時廢,原治所稱為大祁城。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又在此重置盂縣,大業二年(606年)再度撤銷,後世又把盂縣故稱為大盂城。

大盂城舊址在今陽曲縣北部的大盂盆地,四周環山,略無闕處,中部平坦如砥,其地形如“盂”狀,故以得名。現在舊城遺址一帶還留有“西校場”、“順城街”等古老地名和城牆遺蹟。相傳每逢春夏之交,天將拂曉時,大盂古城會出現海市蜃樓般的景觀,遠遠望去,晨靄之中“隱隱有城一座,垣堞門樓皆備。人或有心穿入,則不見其形,出則復見,日出煙消始失”(《陽曲縣志·古蹟》)。在當地人民心目中,大盂是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

隋大業二年(606年)盂縣撤銷後,又在東鄰的原仇縣境恢復。這年改原仇縣為盂縣,縣治即今盂縣縣城。

原仇縣本為春秋時期古仇猶國地,仇猶在古文獻中亦作仇由、仇繇、仇首等等,是白狄的一支。春秋末,晉國各卿族勢力積極向北方擴展領土,當時智伯選中仇猶國為攻伐的目標,但因為通往仇猶的道路艱險,行軍速度遲緩,很難出奇制勝。後來智伯想出一個辦法,說要將一口大鐘和兩輛豪華車送給仇猶國君,這位貪圖眼前之利的國君果然歡喜,還動用大量人力去擴修道路準備迎接智伯。這時臣子赤草蔓枝立即提醒國君說:“智伯貪而無信,欲圖伐我而無路,當禮物送到,他的軍隊也一定隨之而到。”仇猶國君不聽忠告,赤草蔓枝只好逃往齊國,剛到齊國就聽到智伯攻陷仇猶國的消息。

戰國時期,仇猶故國稱為原仇城,屬趙國,漢代屬盂縣和上艾縣地。北魏為石艾縣地。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分置原仇縣,大業二年(606年)改名盂縣,並一直延續至今。現在的盂縣縣城也還是春秋仇猶國的舊址,在城東北還有仇猶城遺址。人稱古城坪,在縣城中心有條街名鍾鎮街,父老相傳當年智伯送來的大鐘還埋在地下呢。

旅遊:行走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