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英國唯獨陸軍無「皇家」稱號?看看就知道了

作為傳統君主制國家,“皇家”這個稱號,如今被都快被英國用爛了。空軍叫“皇家空軍”,海軍叫“皇家海軍”,郵局叫“皇家郵局”,賽馬博彩單位叫“皇家賽馬會”,連前殖民地的香港警察都曾被稱為“皇家警察”。但是唯獨英國陸軍,卻沒有皇家的稱號,這是為何?

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言認為,英國陸軍之所以不冠“皇家”稱號,是因為他們曾經殺死過國王。這件事發生在17世紀的英國內戰中,那時候的英國陸軍的前身--議會組織的模仿軍,在奧利弗·克倫威爾的領導下推翻了英國王室,並處決了英王查理一世,與王室結下深仇。導致英國宮室也沒有給陸軍“皇家”這一稱號。但據分析,這完全是捕風捉影。

“royal”這個詞意思是“皇家”,在中文裡“皇家”是皇權的代稱,是至高無上的專屬詞。但在英國只要與國王有關的東西都被稱為“皇家”,後來還被逐漸擴展,變成了形容詞,越來越氾濫。這個詞的含義成了威猛、高大、高明之類的輔助形容詞,如形容孟加拉虎、野獸,形容高明的騙子,都可以用這個詞進行修飾。

而諸如受到皇室資助或者來往密切的學校、教堂、醫院、各種組織,都被稱為“皇家”,在戰鬥中立功的部隊也被冠以“皇家”稱號。而醫院、學會、軍事單位,被冠命“皇家”的多不勝數,“皇家”這個詞,早已沒有了那種光輝的形象,已氾濫成災。

英國陸軍之所以一直未獲得“皇家”稱號,在於這個國家的特殊性,完全和大中華數千年來的軍隊構成不同。在15世紀前英國一直實行募兵式的“民兵制”,這在反映那個時候的戰爭電影中就有體現。國王並沒有自己的正規軍隊,只能在戰時號召各地領主參戰,他們既沒有固定編制,也不接受國王直接指揮,和散兵遊勇差不多。所以國王也不將他們視為自己的軍隊,“皇家”一詞自然和他們不沾邊。

直到17世紀,歐洲大陸爆發了“三十年戰爭”,才推動了英國近代首支陸軍的誕生,1633年英王查理一世組建了一支遠征軍,介入了歐洲戰本土的戰事,這一決定也是導致他被砍頭的直接誘因。而這支軍隊屬於純粹的遠征軍,在國內政治中發揮作用,在國內,國王還是要依靠民兵。

後來為了籌措給遠征軍籌措軍費,查理一世和議會間的矛盾日益尖銳,他們為了控制國王的權勢,由議會陣營中的奧利弗·克倫威爾組建了由狂熱宗教分子清教徒為主的新模範軍,這些人不怕死且紀律嚴明,國王召集來的民兵根本不是對手,很快查理一世被砍了頭,奧利弗·克倫威爾弒君上臺,並強行解散議會,實行軍事獨裁。在他統治時期,鼎盛時擁有五六萬的陸軍。

克倫威爾死後,重新組建的議會恢復了君主制,擁立流亡法國的查理二世為國王,並承認他是英國的最高軍事統帥。而被新模仿軍迫害慘了的議員們,堅決要求恢復傳統民兵制,最終解散了克倫威爾的模仿軍。

不過,查理二世還是以國王衛隊和海外駐軍的種種名義,保留了數個常備軍團,總兵力不過五六千人,不足當年的十分之一。但這幾千人卻讓英國皇家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嫡系部隊,在王室衰微的時代,他們與查理二世同甘共苦,跟國王的親密程度遠超1546年獲得稱號的“皇家海軍”,和1918年的“皇家空軍”。

之所以陸軍一直未獲得“皇家”稱號,就在於議會對這個事非常敏感,生怕再次變成新模範軍。因此一直盯著國王的一舉一動,讓查理二世根本不敢這麼做。雖然此後的幾十年,包括以後歷任國王都想極力擴充陸軍,但國王和議會之間的明爭暗鬥,相互遏制一直從未停止,皇家只有近衛軍。

議會成功了限制了君主的權利,未經議會許可君主不得私自徵稅,沒有了龐大的經費,就杜絕了君主私籌軍費、擴充軍隊、進行戰爭的可能性。這些規定的基本原則,一直延續至今。

今天,君主制已淪落為英國主權的一種象徵,皇家的權利更被大大限制了,有名無實,英國陸軍一直也沒有“皇家陸軍”這個稱號,但是立功的各個軍團被授予皇家稱號的卻很多,但是整個陸軍卻無此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