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鐘混亂,更有可能抑鬱

生物鐘混亂,更有可能抑鬱

生物鐘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荷爾蒙水平、體溫和新陳代謝。一項新研究發現,生物鐘混亂的人,更有可能出現憂鬱、抑鬱等問題。

這項研究發表於醫學雜誌《柳葉刀》的子刊《柳葉刀精神病學》(Lancet Psychiatry)上,研究團隊對9萬1000人進行了觀察,參與者會配戴活動監測器一週的時間,觀察他們生物鐘的混亂程度。 對於那些夜晚活動度高或白天活動度低的人,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屬於生物鐘混亂的群體,這個群體被確診為情緒失調的概率,比那些白天活動程度高或夜晚活動程度低的人高出6%-10%。

這個差距聽上去並不大,不過這項研究的研究者之一、格拉斯哥大學教授丹尼爾·史密斯(Daniel Smith)對BBC的新聞節目《今天》(Today)表示,驚人的地方在於許多方面都存在這樣的差異。 研究還發現,生物鐘混亂的人,更有可能出現重度憂鬱和抑鬱,他們孤獨感比較高,快樂程度比較低,反應時間比較長,情緒也相對不穩定。雖然研究人員沒有觀察參與者使用手機的狀況,但史密斯教授發現,部分生物鐘混亂的研究參與者,會在晚上使用社交軟件。史密斯教授自己會在晚上10點前關機,然後就再也不使用手機了,原因是,“顯然我們還沒有進化到可以在該睡覺的時候看屏幕”。

不過,這項研究尚無法判斷,生物鐘混亂是引發心理疾病的原因還是病徵,這點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史密斯教授表示,這項研究對於越來越不符合人體自然規律的社會來說,是一個警告,人們必須重新組織自己學習和工作的方式,讓它們更符合身體的自然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