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農村隨禮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麼看?

唯一愛曼


歡迎關注【昕瑞生態】,專注解答三農問題。

農村隨禮200,全家人去吃酒席。能全家人去吃酒席的只有自己的至親,喜家的兄弟姐妹,姑侄母舅,同事朋友還有比較疏遠的親戚是不會全家去吃的。農村辦喜事圖的就是個喜慶歡樂,客人來的越多,越歡喜。

1.哪些人會全家去吃酒席。

去年家裡就辦了酒席,讓丈母孃一家,還有自己的舅舅老表,姑父姑姑,自己的叔叔兄弟姐妹等,一般這些人才會一家人去吃酒席。而且來的人越多越歡喜,和城市辦酒席不一樣農村辦酒席圖的就是一個熱鬧喜慶,特別希望自己的至親,全家都能參加。特別是丈母孃一家,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是要全家到場的,甚至會認為這些至親不全家到場覺得被看不起了。其他的親戚比如父母的表兄弟,還有爺爺奶奶的孃家就一般不會全家來參加酒席了。“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見不到”自己那一代(自己的兄弟姐妹和老婆的兄弟姐妹全家都來吃酒席,喜家非常歡迎,來的人越多越高興),父母那一代的親戚(姑叔母舅除外的親戚)和爺爺奶奶那一代的親戚,一般一家只來一個人吃酒席。

2.隨禮200,就不能全家去吃?

隨禮多少和全家人去吃酒席是沒有關係的。“禮尚往來”隨禮多少都是要禮尚往來的。像現在在農村,同事朋友的隨禮普遍比較高都是200元起步,隨禮高的有1000多元,但他們不會全家來吃的。而像姑姑,舅舅等至親,在我們農村都是100~500元,大部分隨禮都是一百多塊錢,但是他們全家來吃酒席東家非常高興。隨禮多少是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來決定,在我們當地農村,至親送一兩百塊錢的非常正常,但很希望他們全家人一起來。同事朋友送兩三百四五百的人很多,他們不會去一家人都來。在農村還是非常重視親情的,而不在乎隨禮的多少。自己辦喜事收到隨禮多少,哪天別人辦喜事我們也要隨禮,甚至還要加錢,這就是禮尚往來。

隨禮200元,全家去吃酒席,在農村還是非常普遍的,但全家去吃的人一般都是自己的至親。隨禮的禮金多少跟誰能全家去吃酒席沒有太大的關係,在農村更注重親情,而不是隨禮的禮金。


昕瑞生態


對於農村隨禮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麼看?

第一,現在不少地方的農村都在大力整治“人情風”。除了黨員幹部之外,普通群眾擺酒也受到了限制。婚喪嫁娶有桌數、隨禮、菜餚等方面的規定,其它喜慶事宜一般不允許操辦。

在這方面,各個地方力度比較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力地遏制了“人情風”氾濫的現象。

第二,如果可以去吃酒、隨禮,一般的關係,最好去一個人就可以了,不要人去太多,給人帶來麻煩。一方面隨禮僅僅二百左右,數額也不是很大;另一方面現在不少地方對操辦宴席有桌數的限制,如果人去的太多,反而是給主人以麻煩。

第三,按照主人操辦宴席的想法,有時候是希望人多熱鬧的。除了部分人操辦宴席是為了斂財之外,一般的人還是圖個喜慶、熱鬧,當然希望人越多越好,至於你隨禮多少,有的人是不太在意的。

而且有的人在邀請人家赴宴時,還會特別交代,把家人一起帶來吃酒,這不是客氣話,而是真心話。所以即便是全家人一起吃酒,也不用太過糾結。

第四,如今的酒席,除非是關係非常好的,或者是親戚,其它的酒已經沒得什麼可吃了。要麼是不準操辦,要麼是不准你去吃,所以慢慢地,酒席也會淡下來。

不過,無論怎樣,吃酒就得大大方方,不能因為自己隨禮隨的少,就覺得人去多了不好意思;也不要因為人家隨禮少,而來了一家人吃酒,就覺得人家不要臉。實際上,酒席就是圖個熱鬧與喜慶,都不要想得太多了。


碧翰烽


在我們當地,現在農村隨禮基本都是兩百左右。當然,隨兩百的禮又分幾種情況一是在一起玩的好的朋友;二是關係比較淡的親戚;三是同村在一起關係比較好的。

首先,在一起玩的好的朋友基本都是自己一個人去,如果有小孩的可以帶個小孩。如果是和老婆共同的朋友也可以夫妻兩人同去,帶人自己的孩子,我們這邊兩胎居多一般是四個人。因為在一起關係好主人家也不會多想。

其次,是關係比較淡的親戚。一般是指平時很少走動,只有擺酒席的時候通知去隨禮的親戚。這種是一到兩個人不會再多了。

還有一種,是自己媽媽的孃家人。雖然是孃家人但是隔的輩數多平時又少走動,所以關係不是那麼親。但是這種是可以全家都去的,就是有多少人可以去多少人的。這在我們當地是一種風俗,意思是姑娘回家人越多越好。所以主人家也是歡迎的。

至於同村關係好的,一般都是一個大人帶上自己的孩子。同村有捧場之意,不至於讓來的親戚覺得這家人擺酒席連同村的都沒來幾個。所以人多些也無妨。

最後對於這個話題,要根據當地的消費情況。民俗民風來看,不能一概而論。


花樣農夫


在我們當地農村,親戚朋友家辦紅白喜事,被邀請後前去隨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無論拿禮金多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全家人都是要一塊兒去的,這和禮金的數目無關。雖然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禮金的數目也水漲船高,可一家幾口人一塊兒去赴宴的話,吃飯的成本就要遠遠高於禮金的數目。



針對這種現象,其實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全家都去赴宴的話這是對親戚的一種尊重,俗話說有錢捧個錢場沒錢捧個人場,無論哪家辦事情,也不希望宴席上冷冷清清的吧。



我們當地的農村把隨禮稱之為往禮,意思就是指一來一往的意思,大家都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彼此之間也就不會在意什麼了。

如果親戚朋友之間凡事都已經錢衡量的話,之間的來往也就沒什麼意思了。


農人圈


首先在農村隨禮關係一般的話也就是一百元的禮,關係近一點的親戚才是兩百元的大禮。一般親戚的話都是200元以上,而關係近一點的鄰居也都是200元的禮。所以說和城裡人結婚的時候依靠酒席就能夠發財的現象,其實農村人吃的是熱鬧。



一桌子10個人,在上禮的時候一般每個人發一包煙,生孩子的還會有雞蛋,這樣的話一桌費用就是150元。之後一桌酒席的價格一般都是600-800,價格隨著家主定,大廚來控制份量。一般好一點的酒席就是800元,我們取中間值700元來算,再加上酒和飲料的價格,一桌的成本是900元,按照一桌子一人100元來算,那一桌子收1000元,等於家主賺100元,但別忘了,農村忙酒席提前一天準備,給親鄰管好菸酒,給大廚一些勞務費,這樣的話主家是不賺錢的。



而那些帶著200元全家來吃的現象,只能是親戚關係,普通關係的話頂多帶著孩子去吃飯。而農村人在紅白喜事上講究的是親戚來的越多越好,這樣的話自己就倍兒有面子。所以一般在前一天主家通知親戚的時候都會央求帶著全家人過來,這樣的話主家就會非常的開心,認為自己的親戚行動上到位了。



所以說親戚來的越多越好,這裡可不是佔便宜的意思,大家不要被誤導了。而農村的酒席講究的是熱鬧,除了熱鬧就是熱鬧,根本不會考慮辦酒席套著大家的份子錢。和城裡人動輒一千兩千的份子錢,農村人在這方面做得還是非常好的。而在酒席上,農村人能夠好好坐在一起聊天,這可是平時所沒有的熱鬧景象,看到這麼多的老朋友在場,大家興致起來了難免會喝高。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三農圈子


很正常呀,我們村就是這樣,我就是這樣過來的,能隨禮二百,都是關係不錯的,我們這裡一般都是一百。現在分子錢也漲了,50元已經拿不出手了。

我們這裡不但是全家出動,而且幾乎一天都不用做飯,都去這家吃。小時候就是這樣長大的。

我感覺這沒有什麼,農村的酒席都是在家裡過,圖的就是熱鬧,不怕你來的人多,就怕沒人來,就怕把飯菜做好了,沒人願意來吃,這才是最丟人的。

說到這裡,就有這樣一件事不得不說,我和師傅到外村給人做飯。當然,這家經濟條件好,不差錢,但與村裡人的關係處的不怎麼樣,一下準備了40席,快做好了,師傅告訴這家人,讓到村裡去叫鄉親們吃飯,招呼人去。

因為這家人經常不在家,他以為農村像城市裡的一樣,到飯點就都來了,不聽師傅的話,結果,時間差不多了,師傅又催這家人趕緊去招呼人去,這家人就是不去,讓上菜。

結果尷尬了,菜上好了,還是沒有人來,師傅一看,感覺這家人為人處世不行,連自己都感到丟人,帳一結,我們就離開了。

這或許就是農村人與城裡人的區別,城裡人或許認為來的人多,而農村人卻希望人越多越好,不就是多雙筷子嗎?要的就是這個氣氛。

當然,有一點要提一下,吃可以,但不能帶回家,這樣就不好了。


鄉村小二哥


看到這個問題,可能有人會覺得二百塊錢的禮全家去吃,有點尷尬,怎麼好意思呢,但我卻不是這樣想。


一、作為隨禮的事情,是禮尚往來的,這個往來的數目就是二百,其實這和做生意買東西完全的不一樣,隨禮的錢不是錢,是債,就算是隨一萬,下次人家有事,還不是也要隨一萬,所以這個數目不是問題。

二、不管是喜事還是喪事,東家都是希望有人氣的,一家人去吃,會給東家帶來氣氛,在農村,這是傳統,也是習慣,不但沒有人會計較,而且會大大的歡迎。


在農村,都是鄉里鄉親的,大家往來的比較多,都有一種情分,而這種情分,不光是因為感情的深淺而決定隨禮的多少,有的時候大部分人是隨大流的。

所以,我覺得不管隨機隨多少,一家人去吃,也是很正常的事。


我是焱垚


農村隨禮二百,全家人去吃,我看這就不錯了,給你們說一說俺這邊的風俗規矩,你們更受不了。


我是山東滕州的,我們這邊,不論紅白事,男方的同姓族人,只要不出五服,就是“近門子”,就不用花一分錢,紅事去喝喜酒,白事去喝豆腐湯。當然你也不能光帶張嘴去,白吃白喝,你作為事主的近門子,要跟著幫忙幹活,比如紅事要接客陪客,白事更復雜,因為孝子光跪那哭,所以一些重活累活,全指望近門子上,比如挖墓坑,抬棺材,所以不花錢的大席也不是白吃的。


現在隨著生活條件好了,誰家也都不差乎那兩個錢,就是近門子,也跟著隨禮了。其實,在俺這邊,近門子不拿錢,或者親戚家拿二百塊錢來一家人,事主是不會生氣的。


因為辦紅事人越多越熱鬧,說明事主家人緣好,有的人你倒貼他二百,他也推脫有事來不了,那就尷尬了。辦白事,也是人越多越好,不光幹活,對逝者也是一種尊重。


農村辦場,都是流水席,不差乎幾雙筷子,再一個還是那句話,生活條件好了,即使主家不在乎,人們也不再像從前那樣吃大席了,上班族忙,學生不請假,所以一般不湊節假日的話,很少很少有一家人全出動去吃酒席的熱鬧場景了。


鄉村大嫂


在農村紅白喜事圖個熱鬧排場,人越多越好,但隨著形勢的發展,似乎和以前不一樣了,有點變味了,以前一般隨禮不多,但去參加宴席的人一家一個,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隨一份禮,去幾個人吃,有的拿二百,有的拿一百,東家真的虧大了

地區不同,習貫不一樣,我們是河南泌陽縣人,屬豫南部,駐馬店西邊和南陽相鄰。這裡習俗有點和其它地方不一樣,也就是近十至十五年形成了這樣,這地方誰家辦事,包括紅白事在內,一般鄰家隨禮一百元左右,關係好的也有二百的,基本都是一百元,到吃飯時一家能去幾個人吃飯,特別是有小孩的,有幾個帶幾個。客人還沒就位,小孩已經坐滿了,正常每棹坐七至八人,但由於小孩太多,三個大人就有四至五個孩子,特別是節假日,禮拜日孩子特別多。

請客圖個喜慶吉利,東家心裡不高興但嘴上不說,說了怕客人不高興,如果是宴請親戚還好說,因為親戚拿錢多,賠不了錢,如果鄰家隨了一百元錢,那就虧大了,

正常一棹坐八個人,如果每人隨一百元禮錢,每棹等於收了八百塊,一般農村一棹飯四百五,抽兩包煙二十元,喝一瓶灑五十元,共計五百二十元,八百減五百二,餘二百八,也就是說東家能賺二百八十元。如果每棹坐四個大人,四個孩子的話,等於東家每棹只收了四百元禮錢,五百二去四百,每榫棹賠了一百二十元。

還有一個最不好的習貫就是好多人拿著食品袋,邊吃邊往袋裡倒,吃著拿著。也不怕別人笑話,人不管任何時侯,素質最重要,品格更重要。

待客不是待你家小孩的,本來好好的氣份,讓小孩一攪和,大熬風景,客人還沒吃,小孩就下手了,拿的拿,搶的搶,叫客人弄的多沒意思,誰家的孩子誰嬌慣,但在人多的場合下,還是要管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讓他太出格,孩子太沒規距,別人心裡不舒服,因為是你的孩子,不是別人的孩子。

這種不良習貫真的該去掉了,人以禮儀為先,樹以枝葉為園圓。別人家的飯再好,也不能飽一輩子,更不能一家全體出動,更不把你的孩子當太上皇。

要想圖個清靜,最好不要宴請左鄰右舍,免得自討苦吃。


平凡家務事


孔孟之道,禮儀之邦,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己深入人心,隨份子也是彼此增加感情的溝通方式,親朋好友紅白喜事隨上個三五百,既是給對方面子,也表達自己一份心意

隨份子全家座席,城市裡是沒有的,最多也是帶上個孩子,孩子小沒人看就這也感覺不好意思,全家都去最多是自己的近親,同事之間主人就是再讓,一定也不會去的,這大概就是文化差異吧

農村隨份子就另有一番特色了,祖祖輩輩都在一個村莊裡,鄰里幾十年住在一起,誰家有事全莊立馬都知,辦事家家都要叫到,一是還別家有事的人情,二是圖個熱鬧,誰家去的人少感覺很沒面子,一個事上用人多則上百少則也幾十號人,幫忙反到成了其次,全家人都來湊個人氣藉此吃一頓,淳樸的農村人隨個三五十不嫌少,給個一二佰不算多,都來座席圖個高興樂呵,就是白吃白喝,也要打胖臉充胖子

農村各地經濟發展不同,人們對傳統習俗接受也不同,像這樣隨一份禮全家去吃,這在一些比較落後欠發達地區可能還有,在一些經濟比較好的農村,農民富有吃喝己不成問題,一份禮全家去己成過去,富裕的農民也和城裡人一樣去旅遊,跳廣場舞,也和城裡人一樣有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農村也在與時俱進,政府也在加快新農村文明建設,隨著農村人文明程度的提高,好的傳統習俗得以保留,陳舊的習俗也將被淘汰,一個嶄新的新農村面貌,定會展現在大家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