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封路」背後的生態文明觀

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封路”背后的生态文明观

寧河區俵口鎮自由村村民于越山最近的生活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他原先是村民,也是漁民,祖輩打魚種地為生,最近他的身份變成了七里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的志願者,也是眼前一片溼地保護區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封路”背后的生态文明观

村前小路的“前世今生”

“保安師傅,現在周圍沒有人,你就讓孃兒倆過去吧,就兩步道兒,大熱天的就別讓俺們繞路了。”說話的是一位帶著孩子的婦女,約莫35歲上下。

“不中(方言,不行),說啥也不中,不是針對你啊嫂子,誰都不讓走。”保安笑呵呵地擺擺手。

津雲新聞記者剛剛來到七里海核心區旁的樂善村,就看到了這樣一幕。村民想抄近路回家,卻被七里海管委會的保安人員攔住。一道鐵門,顯得生冷無情。“大兄弟啊,大家整天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都認識,我手裡也沒啥東西,就走幾步回家,少曬一會兒。”婦女還不甘心,想找保安套近乎。

保安也是好脾氣,笑著臉說:“嫂子,你別怪我,這是我的工作,下班,我上家賠禮都成,現在真不中。”婦女吃了軟釘子,歪歪嘴,似乎還想說什麼,看著保安一個勁兒賠笑臉,似乎也沒話說,只好繞路走。

原來,這本是通往樂善村的一條小路,如今被一道鐵門隔開。

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封路”背后的生态文明观

記者以探親的名義想“抄小路”進村,同樣被拒之門外。不僅是這裡,附近村莊通往核心區的道路全部被封閉。除了樂善村,其他村莊把守路口的保安也給記者吃了“閉門羹”。直到由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帶著介紹信說明情況,保安人員才打開門,接受採訪。

正在執勤的七里海管委會的保安人員說,封路剛開始的時候,有不少當地村民有意見,大家都習慣性地想抄近路回家,但按照規定,核心區封閉後任何人不可通行。村民有些怨言,大家尋思回個家而已,不會影響核心區保護,有的甚至說,不開車不騎摩托不拎東西,就兩隻腳走回家。但他們責任在身,必須黑著臉說:請繞行。現在天氣熱了,有時村民外出辦事或串門,回來時想圖省事兒,總有人軟磨硬泡,但他們都給擋回去了。其實村民們都知道,封的只是小路,大路完全不受影響,封路為的是給大家造福。

保安人員的工作看似簡單,甚至枯燥,卻很辛苦。天氣炎熱,他們不得不穿著整齊、捂得嚴實,一方面因為工作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防曬和防蚊蟲。一名年輕保安開玩笑說,工作沒幾天,媳婦說他的臉黑得像變了一個人,且渾身臭汗,要是晚上黑燈瞎火,肯定不敢讓他進屋。“要說,我們都是小老百姓,沒那麼崇高的覺悟,但眼看著我們天天‘黑著臉’工作,眼前的環境一天天好了,那心情真是有點不一樣。”

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封路”背后的生态文明观

往日村民的“新職業”

俵口鎮自由村,有個小有名氣的志願者,他叫于越山。老於一家人祖祖輩輩都是打漁種地為生,剛開始土地流轉時,他非常不理解,更接受不了是,連回家時走小路都“受限制”。後來經過村幹部宣傳和勸導,老於才明白,他曾經的行為習慣是與法律相違背的,違法違規不說,環境都糟蹋了,他這輩子有飯吃,兒孫可就得餓著了。“老輩兒人說,以前七里海有大雁、有野鳥,有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我小時候還見過。可頭些年,這些野生動物都不來了,我聽說,這是開發過度鬧得。”老於慢慢醒悟到,對溼地的保護是天大的好事。環境越來越好,霧霾越來越少,這不僅僅是為了現在,也是為了子孫後代造福。他現在覺得,作為土生土長的七里海人,更有義務、責任保護七里海地區,給大家留下一個美麗的七里海。

記者瞭解到,為實現對溼地的封閉式管理,半個多月前,七里海溼地管委會就啟動了封路的宣傳動員工作,起初,推進工作並不順利。七里海溼地巡護隊員韓克武告訴記者:國家法律法規的明文規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不經允許,禁止任何個人和組織進入。為了取得村民的支持,管委會工作人員反覆上門,發動黨員幹部首先做親戚朋友的工作,再一起動員周邊村民。在國家法律、親情,及對未來生活美好願景的多重影響下,漸漸地,對封路說“不”的村民變少了。

最終,34條通往核心區的道路端午節前全部實現封閉,34條道路的重點路段設置了崗亭,巡護隊伍也從之前的30人,增加到了90人,很多像于越山這樣的村民也主動加入進來,成為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得知管委會工作人員的工作推進慢,老於主動找上門幫忙,“我在村裡熟人多,我幫你們去給老少爺們兒說。”老於帶著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敲門,反覆宣傳,反覆做大家思想工作。“政府不會坑咱老百姓,這可是為咱的後人做好事兒”,在老於的幫助下,很多村民想開了、想通了。

很多如老於一樣的漁民,放下了農具、漁具,到附近城鎮打工,經濟基礎好點的,就開始做點小工程。老於說,起初大家不適應,但收入比原先還多,生活也更有保障,有了新生活,大家都盼著日子越來越紅火。

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封路”背后的生态文明观

未來三年的美好願景

現在的七里海核心區由6萬畝葦海和3.5萬畝水域組成,有野鳥235種、野花野葦153種,溼地產生大量負氧離子,被稱為“京津綠肺”。天津市七里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主任童乃勇告訴記者,市委主要領導三年五進七里海溼地調研,可見對生態保護的重視,管委會一定嚴守生態紅線,堅持綠色發展不動搖。去年8月,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了《七里海溼地保護修復規劃(2017年-2025年)》,確定了10大工程,堅決打好生態修復攻堅戰,力爭在2到3年內,使七里海生態環境有個質的飛躍和大的提升。目前已經拆除核心區緩衝區違規建築230處,核心區遷出856座墳塋,核心區6.84萬畝的葦田水面全部完成土地流轉,為七里海的統一保護、統一管理打下了基礎。今後還將進一步加強保護區保護管理工作的領導,落實七里海保護區管理長效機制,持續開展歷史遺留清理工作,全力推進保護區10大工程建設。“我們將實施核心區49公里的圍欄保護工程,七八月就開始要進行施工,就意味著七里海核心區徹底封閉。”

最近,十幾年沒有觀測到的中華攀雀,在七里海築巢安家。沒有了人類的干擾,它們正在安心孵化、育雛。現在看去,七里海變得草綠、水清、鳥多、環境美好;展望未來,綠色七里海、生態七里海、野趣七里海也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