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邁出自我創造的第一步

自由,是邁出自我創造的第一步

《西遊記》是我童年裡記憶深刻的神話故事之一,而1961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大鬧天宮》更是在我的腦海裡留下不可磨滅的畫面。

或許,與我有同樣感覺的人千千萬萬,因為故事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特點鮮明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極具色彩,充滿了豐富的藝術想象,所以每次與周圍的人說起,不論是70後、80後、90後、00後,他們都興致勃勃,口若懸河。

當然,在我們的“大鬧天宮”教育戲劇冬令營裡也不例外,幾乎每一天都有孩子在互相述說自己對於孫悟空的看法,他們最感興趣的就是擁有七十二般變化、一個筋斗雲十萬八千里、元神出竅等能力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在戲劇中心裡,藉著輕鬆的環境、接納的場域,孩子們在冬令營裡不僅享受了神話故事中英雄人物帶給他們的精神能量,而且像花果山山上的孫悟空那般自由。

身體上的自由使得他們對自我禁錮的解放,通過身體上的自由支配和建構,慢慢靠近內心的自由。

自由,是邁出自我創造的第一步

與孩子們共同相處、學習的這幾天裡,我發現孩子們雖然對這個神話故事耳熟能詳,但是卻不會墨守成規,反而經常對於故事劇情或者人物設定提出自己的見解,我記得有一個女孩子說:“老師,我覺得孫悟空可以是七十二變,也可以是七十三變,因為除了其他人,他還有自己。”

在作文課上,孩子們對於孫悟空神奇技能的選擇也是各有千秋,其中有一位男孩子說:“我喜歡孫悟空元神出竅的能力,也可以稱為靈魂出竅,因為那樣我就可以在上課的時候留下肉身,靈魂轉移到其他地方去……”

他們的回答也讓我陷入了思考——假如我有其中的一個能力的話,我會用它做什麼呢?

後來,我告訴孩子我的選擇是擁有分身的能力,那樣就有很多個“我”了,我和“我”能夠同時工作,增加工作效率……和孩子們一樣,我們基於自己所處的不同環境和自身的經驗做出不同的選擇,它們是貼近內心的聲音。

而每一次聽到孩子們的心聲,我都感覺到欣慰,因為在這裡他們如此放鬆和自由,

自由並不意味著漫無邊際,它意味著一種狀態,這種狀態可以讓我們更接近真實。

記憶的開關一旦啟動,畫面便接踵而至。戲劇課上的一個令人難忘的畫面是孩子們反覆地念出:“花果山,水簾洞,裡面住著孫悟空。學本領,教猴孫,去東海,找龍王,找龍王,借兵器,找到一根金箍棒。龍王耍賴不給他,上天庭,告玉帝,玉帝下旨找悟空,找悟空!”,這是他們在課上編創的一段饒舌,這段饒舌簡明扼要地說明孫悟空首次上天庭的緣由,它也作為孩子們最後表演呈現的一部分。

當有一個孩子不經意地說出第一句的時候,其他孩子也會不約而同地跟隨,瞬間,整個戲劇中心充斥著孩子們稚嫩的唸白聲。

每每想起,就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是如此簡單,默契的養成也並不難,或許是這樣一個充滿愛、充滿戲劇張力的地方為我們帶來的能量,這樣奇幻的主題為我們帶來更豐富的想像,為我們帶來語言上的流暢和自由。

通過空間建構體現肢體的自由,通過角色扮演體現語言的自由,通過對故事的延伸創作體現內心的自由。

另一個難忘的畫面是孩子們為大鬧天宮創編的兩個不同的番外。

  • 一是孫悟空在大鬧天宮之後回到花果山,多年以後與天庭和解,並和玉帝成為夥伴,時常在一起小酌,各自管理各自的領域。

  • 二是大鬧天宮之後,雙方僵持不下,孫悟空暫回花果山,天庭決定重新佈陣,卻沒想到孫悟空秉承調皮的性格在天兵天將重整旗鼓的時候,把嶄新的兵器全部換成破舊的兵器,無奈之下只好休戰。

自由,是邁出自我創造的第一步

這兩個番外與原來的《西遊記》情節發展相去甚遠,卻是他們創意的體現。在沒有壓力、沒有評判的環境中,他們嘗試創新,邁出自我創造的第一步。

神話具有力量,它體現著人類生生不息的積極進取的精神。將神話用戲劇的方式展現,能更加直接地體會到它的魅力,而在這一期的“大鬧天宮”中,我們不僅感受到力量,也感受到了自由。

文:王逸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