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揚鞭自奮蹄」——摩托車

“不用揚鞭自奮蹄”——摩托車

戈特利布•戴姆勒,出生於德國威登堡,少年時便對機械十分感興趣,立志要做一名技藝高超的機械師。23歲時,他如願以償地到工業學校讀書。後來,又去英國的機械工廠實習,學到很多先進技術。回國後,在卡爾斯爾機械製造公司工作。1872年,戴姆勒加入了奧托公司,擔任煤氣發動機廠的技術指導,致力於煤氣內燃機的研製工作。

奧托公司開發的四衝程固定式燃氣內燃機用於汽車裝配,在當時,曾引起強烈反響。然而作為奧托公司的一名技術骨幹,戴姆勒通過試用,瞭解到該四衝程內燃機效率很低,沒有多大的應用前景。具有機械理論基礎又歷經十餘年工廠實踐的戴姆勒,此時在內燃機制造領域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為了集中精力研製更好的內燃機,1882年,戴姆勒辭職離開了奧托公司。

戴姆勒創辦了一個專門研究機構,組織人員開發體積小而效率高的動力設備,主攻方向則是新課題:汽油內燃機。戴姆勒親自主持研製,經過多次試驗、整改,在1883年,終於發明了一種熱管點火式汽油內燃機;同年12月16日,取得了專利權。1884年正當戴姆勒埋頭苦幹,繼續打造摩托車心臟——內燃機的時候,英國人E.巴特勒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摩托車。

不久,戴姆勒又成功研製在同樣的點火方式上加上表面汽化器,在曲軸箱中採用潤滑油潤滑方式的立式汽油內燃機。這是一臺輸出功率大、轉速高、體積小且重量輕的理想內燃機。戴姆勒將這臺功率為0.5馬力,轉速為每分鐘700轉的小型內燃機,安裝在一輛由一個木架和兩個帶鐵箍的木輪構成的車輛上,除前後輪之外,左右還安裝了兩個輔助小輪,外觀模樣像今天的兒童玩具自行車;而內燃機則安裝在車身底盤中,以皮帶輪轉動驅動車輪,車輛裝有兩擋變速器,排氣裝置直接安在騎車人的座位下。這輛鐵木結構裝置的機械引來許多人觀看,在眾目睽睽之下,戴姆勒的兒子鮑爾•戴姆勒穩坐在車上用腳踩著踏板,油門一開車輪就轉動了。鮑爾騎著車駛離了巴特坎斯塔特的後宅院,以每小時12千米的速度行駛,尾隨的人群頓時歡呼起來。戴姆勒很高興地說:“鄉村郵遞員騎這車可能是最有用的。”

19世紀後期,德國的許多廠商投入摩托車的開發和生產。幾年之後,德國摩托車就擁有30多個牌子;法國和比利時也研製出實用的內燃機和摩托車。法國的戴迪翁侯爵在布東和特萊帕杜的協助下,於1895年造出具有實用價值的三輪摩托車。該車使用四衝程汽油內燃機,功率達到551.6瓦。至1902年,“戴迪翁”牌三輪摩托車已製造出15000輛。英國、意大利和美國的製造商也隨之效仿,開發生產出了摩托車。同時,許多國家在摩托車專利許可條件下允許仿製生產,由此形成了新興的摩托車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