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與李嘉誠「舊愛」熱戀33天分手,最開心的人是董明珠?

在經歷持續“騙補”風波之後,被迅速催熟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不復往日榮光,甚至開始凸顯隱憂。莫非當初被董小姐斥責“鼠目寸光”的格力電器小股東們,以及現如今的珠海市國資委等造車“反對派”們看得更為透徹?

格力與李嘉誠“舊愛”熱戀33天分手,最開心的人是董明珠?

作者| 張洋

格力集團的“造車夢”遇到了攔路虎,這次是珠海市國資委。

6月12日晚間,長園集團發佈公告稱,格力集團決定終止對其要約收購事項,原因是“未獲得珠海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

兜兜轉轉之後,市場發現格力多元化轉型仍是路漫漫,只是留給當事人上下求索的時間可能並不會太多。

33天“戀情”被蹊蹺叫停

6月12日,長園集團股價“先知先覺”,收盤前30分鐘被大單砸至跌停。當日晚間,長園集團發佈公告稱,格力集團決定終止對其要約收購事項。

次日開盤,長園集團股價一度延續前一日大跌態勢,期間雖有拉昇,但收盤時仍跌去近3%。

格力與李嘉誠“舊愛”熱戀33天分手,最開心的人是董明珠?

▲截至6月13日的長園集團股價走勢

6月13日,市界(ID:newsseeker)從珠海市國資委內部人員處獲悉,負責審核格力集團收購案的是規劃發展科。規劃發展科負責人吳蔚向市界(ID:newsseeker)透露,“終止收購案是國資委的綜合考慮”。她不願透露更詳細的原因,聲稱“以相關公告為準”。

也就是說,在格力集團、長園集團持續33天的公開“戀情”之後,如今竟然因為沒有獲得格力集團“家長”——珠海國資委的批准而被迫蹊蹺叫停。

在33天之前,長園集團收到珠海格力集團的“表白信”——《關於擬向貴公司全體股東發起部分要約的函》。格力集團聲稱,因看好長園集團未來發展前景,決定以要約方式收購長園集團20%股份,合計所需資金總額為52.46億元。

格力集團承諾本次要約收購不以終止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為目的。在當時回覆上交所問詢函時,格力集團還聲稱自身“資金實力雄厚”“資信狀況優異”“不謀求控制權”“要約收購系響應國家及珠海市政府發展實體經濟的號召,做大做強其製造業板塊的戰略投資行為”。

恰好佈局電動汽車多年的長園集團也是“出身名門”,原本是李嘉誠旗下長和投資的控股子公司。只是,在長和投資2014年前後開始退出之後,長園集團開始通過多輪收購兼併佈局電動汽車產業鏈,近四年時間花費超過60億元,累計了50多億元的大額商譽,佔比超過淨資產的70%,減值風險高懸。

格力與李嘉誠“舊愛”熱戀33天分手,最開心的人是董明珠?

▲長園新能源汽車充電站

雙方“一個要補鍋,一個鍋要補”,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大有一諾定終身之勢。33天之後,雙方一切回到冰點,長園集團股價“先知先覺”提前一天跌停。

市場分析人士原本預計的格力集團、格力電器在新能源車領域出現“父子爭食”的局面,至少在短期內也將不會出現。

“父子爭食”未現,雙雙落空成真

不僅不會出現“父子爭食”,目前的局面反而是格力集團、格力電器的“造車”計劃將雙雙落空。對於格力大家庭來說,“造車”遇挫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格力與李嘉誠“舊愛”熱戀33天分手,最開心的人是董明珠?

2016年前後,格力電器董事長、總裁董明珠多次在公眾場合高調宣揚其“造車”雄心,最終相中當時默默無聞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珠海銀隆。並於2016年8月,格力電器擬作價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

收購完成後,珠海銀隆將成為格力電器的全資子公司。方案一經發布,卻面臨質疑聲不斷,被格力電器投資者指責對珠海銀隆給出的估值過高,格力電器增發價又太低。

最終,格力電器臨時股東大會上,小股東以股權被稀釋為由投了反對票。後來,雖然交易方案經過部分調整,但是仍然未能最終成行。

董明珠的“造車夢”被踩了一腳剎車,格力電器試圖切入造車行業受挫。

在收購銀隆失敗後,格力電器在公告已經透露出些許擔憂,“格力依然會尋求新的利益增長點,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升公司競爭力。”

長期以來,格力堅定地走專業化發展道路,從家用空調到專用空調,一步一步成為行業領頭羊。與此同時,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格力空調業務已經漸漸觸及“天花板”。

Wind數據顯示,2012年以後,國內家用空調行業整體增長放緩,讓依靠單品打天下的格力陷入被動。2012年以後,格力電器營業收入增速一度從2010年的42.62%下降到2014年的16.12%,2015年更是出現負增長的情況,直到經歷近兩年的小幅增長,2017年的營業收入才達到2014年的營業收入水平。

格力與李嘉誠“舊愛”熱戀33天分手,最開心的人是董明珠?

空調後勁乏力,為格力尋找新的利益增長點,對董明珠來說是迫在眉睫的任務。格力的轉型不再是可有可無的嘗試,而是一個必選項。

此後,格力在多元化的道路上東奔西突。先是智能家居持續發力,效果不盡如人意。智能家居不行,格力再次切換賽道,一頭扎進手機行業,走上“造機”之路。市場似乎對格力手機也不買賬。現在,格力電器方面幾乎不對格力手機的銷量發聲。

兜兜轉轉之後,持續大熱的“造車”成為格力電器轉型路上的救命稻草。

銀隆滑鐵盧或起到預警效果

在主導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一戰受挫之時,擁有“造車夢”的董明珠曾公開痛批格力電器股東是鼠目寸光,同時放話“銀隆的技術是世界最先進的,新能源汽車是一定要做的。”

相隔不久,董明珠以個人名義拉上萬達王健林、京東劉強東等出資30億元投資銀隆。在董明珠入主銀隆之後,銀隆對外擴張的步伐不斷加快。豪擲800億,進軍天津、南京、洛陽、成都、攀枝花,一時間銀隆新能源產業園遍地開花。

市界(ID:newsseeker)不完統計,銀隆投資100億建設銀隆成都新能源產業園、投資150億建銀隆洛陽新能源產業園、25億建銀隆蘭州新能源產業園、100億建銀隆新能源南京基地、350億建銀隆新能源天津基地。

格力與李嘉誠“舊愛”熱戀33天分手,最開心的人是董明珠?

▲ 還未開始動工的銀隆洛陽產業園

瘋狂擴張的同時,銀隆還積極推進IPO進程,試圖在資本市場尋求“造車”所需的巨量資金。董明珠的“造成夢”,眼看著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事情的發展並不遂人願。2018年春節前後,上市還沒有眉目的銀隆卻接連爆出國內多個生產基地面臨減產、停產以及資金危機。

5月中旬,市界(ID:newsseeker)走訪銀隆武安新能源產業園、銀隆石家莊產業園發現,由於缺乏訂單,銀隆部分生產線停產,工人們“被放假”。

董明珠曾經積極推進的銀隆洛陽產業園,在開工半年後仍舊是一片荒地。此外,銀隆成都產業園二期工程即鈦酸鋰電池項目也疑似處於停滯狀態。

格力與李嘉誠“舊愛”熱戀33天分手,最開心的人是董明珠?

▲銀隆成都產業園停滯項目

除此之外,銀隆還需要面對不斷壯大的討債隊伍。成都部分小供應商因為銀隆拖欠貨款而瀕臨破產,工程施工方以及外包工人接連在成都銀隆門口,拉橫幅堵門要錢。

一些被迫走法律程序的供應商,曾經調查過銀隆的銀行賬戶。其中一位供應商高管向市界(ID:newsseeker)透露,“銀隆已經沒什麼錢了,我們查了它所有的銀行賬戶,幾十上百萬可能還有,但是沒有更多的錢了。”

銀隆的黴運並沒有就此結束。近日,廣東證監局披露的最新一期廣東轄區已報備擬上市公司輔導工作進度表顯示,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輔導已經“終止”。

終止IPO輔導即意味著銀隆上市融資的渠道被堵。融資渠道不暢,對銀隆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自身難保的銀隆,能對格力的轉型有何益處?

或許,格力電器的小股東在慶幸自己當初所投的反對票。

格力多元化求索時間已剩不多

莫非當初格力電器的小股東,以及現如今珠海市國資委比董明珠看得更準?

“造車”究竟是不是格力多元化轉型的契機?賈躍亭的“造車夢”拖垮樂視的前車之鑑還未淡去,格力卻對新能源“造車”念念不忘。

格力與李嘉誠“舊愛”熱戀33天分手,最開心的人是董明珠?

▲ 樂視CEO賈躍亭

在經歷持續的“騙補”風波之後,新能源汽車已經不復往日的榮光,甚至開始凸顯隱憂。

6月12日,最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式實施:純電動車續航150-300公里車型補貼分別下調約20%-50%不等;低於150公里續航的車型將不再享有補貼

;續航里程300-400公里及400公里以上車型,補貼分別上調2%-14%不等。

格力與李嘉誠“舊愛”熱戀33天分手,最開心的人是董明珠?

▲長園新能源汽車

新的政策逐步減少續航里程低、電池能量密度小的新能源汽車補貼,而對性能指標較高的汽車適當提高其補貼標準。如此以來,過去動輒一輛車補貼十幾萬上百萬的政策已經成為過去,新能源造車企業亟需直面消費者,從市場中去尋找生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助理研究員周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預計下一步很多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發展會呈分化趨勢,洗牌會加速,重點企業會逐步成熟,中小弱企業可能在資本退出的情況下尋求被兼併收購。”

隨著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很多原本風風火火的新能源車企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利潤下滑,就連整體銷量領先的比亞迪也未能倖免。

據比亞迪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收247.38億元,同比增長18%;淨利潤1.02億元,同比下滑83%。比亞迪預計,2018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億~5億元,同比減少70.98%~82.59%。

在全球汽車論壇第九屆年會上,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更是發出警告,“大部分汽車企業將被淘汰出局,而新造車勢力80%-90%成為‘先烈’也是大概率事件。”

他認為,“無論什麼樣的資本進入汽車領域,都要尊重這個產業的規律,資本的進入對於汽車產業來說是機遇,但是一些投機、攪局的資本也將在這個產業遭遇到他們的滑鐵盧。”

格力與李嘉誠“舊愛”熱戀33天分手,最開心的人是董明珠?

很明顯,新能源汽車行業警報已然拉響。對於格力來說,多元化轉型路在何方?在經歷了智能家居、手機等諸多嘗試之後,格力多元化轉型仍是路漫漫,留給格力和董明珠求索的時間還有多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